本愿念佛讲话-第四讲(一)
发布时间:2022-05-24 11:26:4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本愿念佛讲话-第四讲(一)
圣苏法师
第四讲答 疑 (之一)
(11月 9日下午)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是最能够震撼人心的。从楼下上来,听到这么多人嘹亮的佛号,非常感动。所以,也就知道,我讲的这么多的话都是毫无意义的,真实说起来,只有这句名号才能救度我们。
所以,平时,无论如何也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有不少纸条,我依次把上面的问题给大家解答一下。
?(问:)“什么叫‘乃至一念’我怎么没有‘乃至一念’?”
? “乃至一念” 就是听闻本愿名号而获得信心,但细细体会起来,这“乃至一念”的发生,随着各人不同的根性而有不同的风味,“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不断地听闻、不断地听闻,“乃至”吗,就是一个过程了,不断听闻,最终获得信心了,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有宿善成熟的人,听闻佛的本愿名号,听闻了南无阿弥陀佛的慈悲,当下就深信不疑。所谓“一念”,若仅从时间的意义上讲,当然是无法捕捉了。它是以信心为体,获得信心就可以了,信心只要一念就行,也可以讲念念就行,所以,一念和念念,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获得信心之后,就永远如是了,就念念相续了,就是如此,所以叫做“一念”。
大家不要误会,就象过桥一样,每座桥都有引桥,慢慢上来了,上了桥,你还不知道。你上了桥就好了,不一定说在哪里上桥啊。也有的人,他坐电梯,一下子就上去了,各人不一样。
所以,对弥陀的不可思议救度不怀疑:“象我这样的人,决定弥陀是为我成佛的,决定弥陀的名号里边,包含了我往生的功德,因为我不往生,他就不成佛。如此说来,弥陀的救度对我也没有少一分,由于我的愚痴,没有领受。今天听闻到了,我知道弥陀对我是绝不舍弃地救度,是万不漏一的救度,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内心就安住了、安稳了,黑暗的心转成光明的心,不安的心转成安定的心,忧虑重重的心转成欢喜报恩的心。”这样就叫做获得信心。
所以,信心不过是对名号的救度不怀疑、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誓愿能够救度象我这样的人”不怀疑,如此而已,不用去找一念不一念。
一切众生,就我们目前现下的身份,都可以去往生。
(问:)“‘烦恼即菩提、烦恼转菩提’怎么理解?”
本来大乘佛教都这样讲,从净土宗他力念佛的角度,这句话也是非常殊胜的,也特别有意味。就是“弥陀救度(菩提)本为凡夫(烦恼)”,就是“若不生者(烦恼),不取正觉(菩提)”,就是佛凡一体。
对我们来说,“菩提”就是弥陀的名号,弥陀的名号就是他的圆满觉悟;“烦恼”就是我们众生的本来状况,“烦恼即菩提”代表众生的烦恼和弥陀的救度是一体不二的,在我们烦恼的时候,弥陀的救度正在大放光明,经言: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贪嗔妄想心中,念出佛名,信心不疑,乘佛愿力,决定往生,即是“烦恼即菩提”。
我突然想起这么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坐船,我们的重力就是船的浮力,是不是这样啊?现在把石头放在船上,石头本来要往下沉,可是有船的浮力将它托起来。试想,如果没有石头的重力,是不是就显现不出船的浮力了?
船的浮力代表弥陀的菩提,石头的重力代表我们的烦恼,我们的业障本来是要往下沉,可是弥陀的大愿,正是将我们往上浮,救度我们,所以,如果没有我们的罪恶,就显不出弥陀的救度,如果没有石头的重量,就显不出船运载的力量。石头有多重,船的浮力刚好有多大;我们有多少罪过,阿弥陀佛刚好一分不少、一丝不差地就救度我们了,刚好相等,重量就转成浮力了,烦恼就转成菩提了。
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才能使我们一个烦恼炽盛的众生、在妄念纷飞的时候,可以去成佛。所以,昙鸾祖师才说:“不断烦恼得涅槃。”
凡夫成佛,只有净土法门才能做得到。
至于说佛教大乘各宗,是非常有修为的人、开悟之后的人才可以讲这样的话,凡夫讲没意思啊。
可是我们净土宗的人呢,因为这话是佛讲的,我信顺佛语,在烦恼当中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太自在了,太舒服啦,太潇洒啦。
烦恼就让它烦恼吧,它象过眼烟云一样:它来了,就让它来吧;它去了,就让它去吧。在我们信心的明空里边,仍然是无所牵挂。
信心生起就象明空一样,天空当中可能浮起一片两片的云彩,或有一丝两丝的薄雾,哪怕乌云滚滚,这个都没有关系呀!它飘来又飘去,它不会障碍虚空啊。
我们的救度,是因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至于说我们在人世间的业障和烦恼,不过是我们业因的显现,如此来,就如此去而已啊,毫无障碍,毫无影响。
我想起这么两句诗,是龙德法师写的,非常有意义:
?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移。
在河边用水桶打水的时候,见到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可是,当把水桶放到河里的时候,水就动起来了,看山的影子,就感觉是山在动;在船上坐船,船在前行的时候呢,看到岸边的景物,就觉得是河岸在走。
龙德法师用这样两句诗表达什么样的境界和什么样的心情呢?他是说,我们凡夫的心容易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总是习惯向自心里面去找。诗中的“水”,代表我们的心水,“山”代表阿弥陀佛的救度、代表六字名号。“山”是坚固不动的,六字名号投射到我们心里面来,我们心里虽然有了山的影子,可是由于烦恼,它又抖动起来了,“汲水”的时候,就是烦恼波浪来了,我们的心虽然抖动起来,可是山没有动啊,不要怀疑啊,“哎呀,山动了!”山是没有动的,是我们的心动了,没有关系啊,我们的心有起有灭、有涨有落,这都没什么关系,弥陀的救度是永不改变的,不依我们这颗心。弥陀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烦恼来了,他仍然是一座大山不动;我们烦恼去了,他还是一座大山不动。我们的心水起了波纹,他是这样;不起波纹,他还是这样。
如此我们就一向专念了,“弥陀对我救度是这样的不可思议,永远的,如如不动的,我的往生才有决定的把握。”这样相续不断。
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来就是这样稳固不动、金刚不坏。我们的信心仰仗名号,自然也是不动的。
“扬帆觉岸移”,船在前行的时候,感到是河岸在移动。“帆”代表佛力的摧动,“岸”代表自心的坚固无明。我们在欢喜念佛的时候,我们觉得:“你看,我信心很清净啊,我心很欢喜啊,我在念佛啊。”不对呀,这不是你在念,你的心永远是那么黑暗,永远是那么愚顽,不过是弥陀慈悲的大风吹动了本愿的船帆,移动了你的心,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不要搞错了,不要认为是你在念呐,懂了这个意思吗?船在移动,你看了好象是岸在动──岸没有动啊,船在动。并不是你的心在念佛,是因为弥陀的愿力在你心里驱动,把名号摧动出来了,所以,欢喜呀、念佛啊、感恩呐等等,都是弥陀愿力的作用。
这样的体会非常微细,也非常生动。
(问:)“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在信受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可是他不认为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怎么解释?”
象这样的人,就没有信受本愿了。
(二种深信) 信受本愿,归根结底,都逃不出善导大师的两种决定深信。善导大师,把一个信心分成两方面说明:机之深信和法之深信,这两点是一体成就的。
什么叫 “机之深信” 呢?“机”就是我们的根机,是我们众生对自己是个恶机的体认;
什么叫 “法之深信” 呢?“法”就是弥陀的救度,就是弥陀的本愿力,法深信是对弥陀救度的信心。
这两点是一体的,不分的,就象硬币一样,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正面和反面是一体的,硬币不可能有正面、没有反面,或有反面、没有正面。
那么,善导大师说了哪两种深信呢?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
无有出离之缘。
(机之深信) 第一,“机之深信”,深信自己是轮转三界的罪恶生死凡夫。
我们很多人都说:“哎,你要自信呐!”意思是说:“你要相信,你很有本事,相信你很有能力、很有毅力,你一定能够往生,你有这个修行。”
这个是不对的,善导大师不是这样说的,善导大师说:相信我们自己呀,毫无能力,只有罪过,必定轮回,必定堕落,“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现下、念念之间都是如此,是罪恶生死凡夫,是毫无办法的,当下就是罪恶,念念之间都不清净,都是贪嗔痴的烦恼。
起心动念、我执我见,本来就是烦恼之根。任何凡夫脱离不了这些,念念之间都如是啊。
“无始劫来,常没常流转”,过去无量大劫以来,虽然修行过佛法、值遇过诸佛,可是都在流转。我们是一切法都修不成之人,一直在三界里边沉没、流转、飘荡,向未来看,是无有出离之缘。象我们这样的人,除了弥陀本愿之外,决定没有出离的机会,连这样的缘都不存在,没有这个可能性,“无有出离之缘”,那就彻底绝望了。
二者,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
定得往生。
(法之深信) 第二,“法之深信”,对法的深信,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四十八愿已经成就了,第十八愿尤其是弥陀救度众生的本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不能救度你,我就不成佛!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你还怀疑?我再告诉你一遍,我成佛了,我要不能救度你,我就不成佛!总而言之,我要救度你,因为我已经成佛了,毫无疑问!”
这是个绝对的名号,所以,众生任何的情见,在名号面前,在南无阿弥陀佛大智慧火面前,都烧得是荡然无存,那么,就没有自我计较和分别在里面,如果你非要计较、分别,边地去往生,再计较、分别,那,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无疑无虑,乘彼愿力”,这“无疑无虑”非常有意义。
我们往往有疑惑、有顾虑,比如说:“我有这样的罪过,能往生吗?”这是一个顾虑呀;“万一我临终的时候,没有助念怎么办?”这也是个顾虑呀;“万一到时候,业障现前,没有顺缘怎么办?”等等等等,都是顾虑,顾虑就是怀疑,怀疑说:“阿弥陀佛大概救不了我吧。”
阿弥陀佛说啊:“无疑无虑,任何情况下,放心大胆,正念直来,就这样就来,我就抱着你了,就拥抱你了,就救度你了,现在就要救度你,现在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不到临终是南无阿弥陀佛。”
这样叫“无疑无虑”。
无论如何,无论有多少恶业烦恼,弥陀本愿要救度我。
就是我这样的家伙,弥陀要救度我,所以,就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我即使再罪业滔天、即使再妄念不断、再如何的不能修行,弥陀的救度永不改变,所以,我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念佛,就叫做本愿的念佛。
往生是决定下来的,这样叫做“乘彼愿力”呀,那不然怎么叫“乘彼愿力”呢?
前边说“大概能往生”,后边说:“象我这样,可能不行吧!”刚上船,又下来了。你上去嘛!象这样上去,能往生!不怕!──不是我们自己能往生啊,弥陀说:“你不来往生,我不成佛!”难道弥陀有虚愿吗?难道弥陀会讲假话吗?所以,毫无疑问,是决定可以到极乐世界去的。真是大愿不可思议!
这就是他力的不可思议,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力的。你自己在想啊,都是虚妄,想一切都是虚妄,毫无意义。
善导大师的两种深信是一体的,机之深信和法之深信是一回事,所以说,信机即是信法,不信机即不可能信法。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还不错的人,这两种深信里边,要多看看第一种深信,要知道啊,你不是那个了不起的人,你是这个五浊恶世的凡夫,是娑婆世界的罪恶种子,是个必下地狱之人,是一个“无始劫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之人,是罪恶生死凡夫。多多地读这第一种深信,骄慢的心就会放下了,经典里说:
骄慢弊懈怠,难信如是法。
骄慢的心放下,就能仰凭弥陀的本愿。
还有一种人,“哎呀,不行啊,我罪业大,修行差。”那你多看看第二种深信,“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你也就欢喜啦。
所以,不论对什么人,这两种深信,都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决定使我们都能往生去。
这两种深信是净土宗的纲要,说来说去,都跑不出这两种深信,如果没有建立起这两种深信,那和本愿就不相应了。
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彻底圆明的大法镜面前,众生一切的烦恼恶业彻底彰显无余。如果你还没看见,那是你还没站到镜子面前,人家说你脸上脏,你自己不知道。在镜子面前才能看到:哎,这儿也脏、那儿也脏。
令我们感动的是,善导大师既然讲这样的话,他自己肯定也是抱有这样的信心,不然他不是骗人吗?善导大师也说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仰承弥陀愿力去往生,我们当然是哑口无言了。
昙鸾大师说:“我从无始循三界,为虚妄轮所回转,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涂”。
造出的恶业,使得我们堕入六道,到三涂去轮转。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边,再三恳切地叮咛我们,三界是虚伪相,是颠倒相,是轮回相,是无穷相。
我们就身处三界里边,三界是什么特色呢?就是虚伪,就是颠倒,就是无穷的轮回,那么,这样的众生,当然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真实,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德,有的不过是些有漏的人天善果,即使如此啊,得到的非常少,丢失的却非常多。
祖师透彻地看到我们的内心了:我们是没有办法了!?亲鸾大师,说自己是“必堕地狱之人”:
任何法门都修不成的人,地狱是一定的故乡。
“象我这样的人,是一定要下地狱的,可是弥陀他要救度我。”
这些话,不是说祖师都谦虚呀,祖师是对我们内心的污垢和黑暗、无明,做了深刻的剖析。
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认为自己还不错。
我们穷此一生修学佛法,根本目的不过是为了了脱生死。对了脱生死,佛也说得很清楚了:在此末法年代,只有净土法门最稳当、最彻底。象我们这样的人,别的法门都修行不了,所以,就选择了净土法门。在净土法门里边,最彻底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本愿的根本心髓就是信心,所以,我们千听闻、万听闻,不过是为了获得弥陀救度的真实信心,这真实信心也不过是弥陀的名号,名号的功德使我们往生决定,我们参学佛法,到此就得了一个结果了,内心才安住了。
我们不要糊糊涂涂、昏昏扰扰地过日子,甚至也有人说:“弥陀无论如何都要救我啊,所以,我就随便了。”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弥陀无论如何要救度众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众生要去领受弥陀的救度。领受弥陀救度的人,在内心必然产生和原来不同的觉受,这是阿弥陀佛触光柔软愿发挥的作用,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了我们,使我们恶劣的众生内心变得柔软,柔软就是惭愧呀、忏悔呀、感恩呐、欢喜呀等等,这样的心情自然会产生出来,我们对弥陀就会有报恩之心,对众生就会有怜悯之心。虽然自己的能力做不到,但这样的心情会经常产生出来,也不会再那么刚强、傲慢了。
领受到弥陀的本愿救度,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从悬崖向下沉堕的时候,被弥陀拦空抱起来;在海里淹得要死的时候,被弥陀跳下海抱起来。这样,我们才感谢弥陀的救度啊,并不是认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修行人,如果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修行人,大家听闻了这个法门,也不会相应,就会觉得:这个师父讲得不对头,最起码,我不能信受这个法,我要去修行,我要去开大悟,我要去做祖师。
我又想起照广师讲的话:“祖师都留给别人当了,我当什么?我就做傻瓜。”他们都愿意做祖师,就让他们做,我就做傻瓜好了,让阿弥陀佛救度去了。
人家问照广师:“怎么才能被弥陀救度啊?”
? (上当心) 他说:“只要这个愚痴的笨蛋,有一个上当的心就够啦。”
最简单了,你要不上当,弥陀还不高兴呢,就要你上当!弥陀要你往生,叫你服从,跟你讲什么,你听他的话,你归命、服从,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我们这愚痴的笨蛋,弥陀让我去,我就去!他让我归命,我就归命!根本没有自己的计度。
人家又问照广师:“为什么这样就算靠上弥陀了?”
“为什么?为什么?问那么多为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就下地狱!”
弥陀要救度你呀,这都是不可思议呀,弥陀要救度你,没有什么为什么。
这样信心感受的法语非常透彻,也非常到底,直接跟弥陀就相应了。
(问:)“如何理解事法界、理法界、事理无碍、事事无碍法界?”
事法界、理法界是华严经所讲,在一花一叶里边,可以显现诸佛的无量国土;理法界乃是佛的一真法界,它通过任何的事相而表现出来,事和理是无碍的。可是,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些名词,你懂了,也没有意思:说一朵花,就有华藏世界在里边,你怎么看得出来?没有意思啊!
我们就知道: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就好啦,就知道西方十万亿国土,有阿弥陀佛来救度我们,他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对了。
事无碍、理无碍,是指事里面含有这样的理,同时,事事无碍,小可以容大,少可以容多,如果想研究,可以看华严宗的十玄门。
如果从弥陀本愿的角度来讲,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独称为尊,它既是事,也是理。弥陀的本愿名号是救度我们的一个事实,“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不能救度你呢,我就不成佛,我已经成了佛了,这是一个不可改转的事实!”
这句名号本身也是救度众生的根本原理,我们也是靠这句名号去往生极乐世界。由于这句名号的救度,在我们生活当中任何的点点滴滴,烦恼也好、痛苦也好,都沾染上了佛恩的色彩,所以,就成了一味的佛恩,在这个时候,就更加欢喜踊跃地称念佛名,事也好、理也好,都归向了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无论如何都是这样领受佛的救度的。
(问:)“靠他力念佛,求生净土,于‘无住生心’怎么圆解?”?无需圆解,法门不同故。净土念佛法门是往生彼土成佛之教,属于有门;“无住生心”是《金刚经》此土证悟圣果之教,又属空门。
这个问题提出来,与他力念佛有所差别,我们并不是“靠”他力念佛去“求”生净土,这个无所谓靠、无所谓不靠,无所谓求、也无所谓不求。因为弥陀不可思议的誓愿要救度我们,这样我们就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既然讲是他力的,就不存在用自己的力量去靠,如何如何去靠,你要自力去靠?弥陀要救度你,就这样就能救度你了,放下就好了,你就是放不下,“就这样就救度你!”你非要说“我要怎么样啊?”
我又想起了一则公案,龙德法师曾经告诉一位老太太:“你呀,就这样就可以得救了。”老太太说:“啊?我已经到了照这个样子就可以得救的程度了吗?”龙德法师告诉她说啊:“不是‘照这个样子就可以得救’,是 ‘就这样就可以得救’ 了,别改变自己。”这位老太太当下就领受了,欢喜得不得了,“哎呀,难得可贵的佛恩呐!就我这个样子就得救了。”
如果说“照这个样子”,还有一个目标,还有一个判断,还有一个攀缘,“就是这个样子,别改变自己。”就是哪个样子?就是你坐在这个地方,糊里糊涂的,阿弥陀佛就救度你!“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啊。
说来说去,还是自己心领神会的事情,比如这位居士说“靠他力念佛”,做为一个方法,“我以前是靠自力念佛,现在我改了,我改成靠他力念佛。”那个就不对了,不是这样的心态。
由于南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誓愿的力量,使得我们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说了:“众生若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我们的往生毫无问题,这句名号就代表了我们的往生都已经成就了,如果没有成就,怎么会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呢?所以,毫无疑问呐,往生是已经成就之事啊,所以,就“太感谢了,南无阿弥陀佛,感谢你救了我,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也好,拜佛也好,见了佛像也好,都是感谢的心情。想到极乐世界,知道:那个地方,是为我往生所成就的处所啊,“南无阿弥陀佛”是为我往生所成就的名号啊,“南无阿弥陀佛”是为我往生所成就的佛体呀,毫无疑问,见佛、闻佛名号、了知极乐世界都是往生决定,以这样的心情念佛,叫他力念佛。
所以,这个“求生净土”啊,也可以说“求生净土”, 但这里面也没有“求”了,因为弥陀要让我们去往生。
有人问一位信心念佛人:“你现在是不是很愿意去往生极乐世界呀?”
他说:“其实,我也没有这样很急迫的心情啊,我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大悲的弥陀,他一定要救我,那我就不妨让他拯救一番吧,他要救我,就让他拯救一番吧,弥陀苦苦地要救度我,说我不往生,他就不成佛,一直哀求,让我去往生,是他求我去往生,在第十八愿里说:‘十方众生,你要来往生,你要不来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欲生我国,欲生我国!’啊,弥陀这样地求我去往生,那我就毫无条件地顺从吧。”
所以,“求生净土”乃是弥陀在呼唤众生,乃是弥陀要求十方众生去往生的。我们的心被弥陀的呼唤所感动之后,也发出这样的一念:“哎呀,那我愿意去往生吧!我来念佛吧!”这样的心情就是真实的,念出了“南无阿弥陀佛”,在此一念之间呢,往生之业就已成办了,还有什么求生不求生呢?没有了!
象我们来到这座大殿一样,如果我们走在半路上,我们会说:“哎呀,我要到大殿去呀!”有“求”的观念。现在,我们在这个大殿里头,就不会这样想了,因为我们本来就在这个地方坐着。
我们如果没有信受佛的本愿,会说要“求生净土”。可是弥陀的本愿本来就要救我呀,我一念之间就上了弥陀本愿的大愿船,还有什么求不求啊?本来就在南无阿弥陀佛的怀抱当中,他就要救度我呀,他如果不能救度我,就不成佛了,所以,我就很安稳了。因为,上了船的人,就不说再上船,已经到了此地,就不说还要到此地了,如果说要求生净土的话,当然还是在二十愿的念佛,仍然是有疑惑心,跟南无阿弥陀佛仍然还是有距离,这样的心,还是要不断听闻佛法,把它破除掉。
至于讲“无住生心”,是《金刚经》里的话,我也不了解《金刚经》。从净土法门来说呢,任何的法、任何的烦恼也无所住,因为有弥陀的本愿救度,所以,烦恼无所住,生出念佛心,就是无住生心。生出的心,也不过是生出这句名号,我们的任何烦恼、恶业都不能成为障碍,这样去理解佛的无碍光就好了。
这位老菩萨问:要如何圆解。其实,佛法所说的圆解,并不是要我们凡夫去故意拼凑,“我读了很多经书,然后故意把它们拼过来。”不是这样子的,如果你是一个真正修行有成就的人,已经大开圆解了,或者你修行开悟了,那自然而然,一切的佛法都可以从你内心流现出来,你讲出来的话都会符合正道,都会符合正法,这个不需要你故意去拼凑。如果说你没有这样的智慧的话,你圆解也圆解不了,因为佛法本来就圆,你再加一个圆的话,就变成障碍了。不是说你怎么把它圆解起来,“哦!如是如是,怎样怎样……”都没有必要,你就站在你这个位子就很好了,你可以老老实实地说:“哎呀,这个我都不懂,《华严》呐、《金刚》啊,我都不懂,但是我知道,南无阿弥陀佛一定能救度我!”有这句话,就圆满了,不需要你再圆解,“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来就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