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一诚法师:《净土宗词典》序

发布时间:2023-09-22 01:35:34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一诚法师:《净土宗词典》序

◎一诚法师

净土宗在佛教中被称之为三根普被,教内别传的特别法门,经历代各宗大德的提倡,已成为信众最普遍的法门。我们所说的净土宗,虽然初传我国时尚有弥勒净土、药师净土等信仰,但早已式微,现在所说的净土宗,其实就是对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信仰。

对弥陀净土的信仰源于印度,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即开始有关经典的翻译,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仰也因此而传入中国。

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净土”这个名词,本是指佛菩萨的依报而言。严格地说,只有佛所证的如如之境,亦即达到涅槃果海,方名净上。因真实净土之境如此超胜,故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本已证齐诸佛,已达等觉位,普贤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引导善财等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得到大涅槃,证圆满佛果。

《华严经》为界外大法,释迦世尊为法身菩萨所说,凡夫二乘不见不闻。世尊运悲兴慈,于方等会上说《无量寿经》,开启三辈往生之门。但由于三辈均为巳了佛智之人,了佛智当然即能入华严,故于末后特对弥勒菩萨,说净土中尚有一等胎生的人,即使不了佛智,只要能信罪福,亦能往生净土,只是五百岁中处莲华内不能见佛闻法,此时释迦世尊已将净土之门向一般人敞开。

继又说《观无量寿佛经》,开九品往生之大门,恶逆之人只肯回心,也可摄归净土,可谓无机不收。

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志在度生,故更说《阿弥陀经》,以持名一法,圆摄八万四千法门,使一切众生同趋觉路。称名功德不可思议,故《法华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释迦世尊从讲《华严》到《法华》,为实施权,普利群机,纵观净土一法,自始至终贯摄其间,俾使凡小得预圣流,三乘同归一乘,确是不可思议境界,是为特别法门。

净土是佛的境界,是佛经过无量劫广修众德所庄严的。十方无量诸佛,皆有净土,为甚么要特指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呢?此为弥陀愿力特宏,摄十方众生往生其国故。那《华严》中的法身大士,又为甚么要往生呢?此为释迦、弥陀不异故,为破众生分别见故,为使众生舍秽趋净故。佛佛道齐故,顺佛愿力故。这就是净土法门在佛教中殊胜独妙的道理。

就禅净二法门,古德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离禅不是净,离净不是禅。故中峰国师说:“禅者净土之神,净土者禅之净土。”由此可知禅净二宗,同时直显本体,故禅称直指,净称径路。“禅”、“净”两字,均指诸法实相,同时指佛境,佛的知见。佛境,即是华藏世界:佛的知见。即是法华会上开示悟入的无上菩提。由此可知禅宗直指人心,是全心即境。净土宗直指佛境。是全境即心。细析之,禅宗若拨无净土,必落缘影心;净土宗若离祖师禅——实相印,必落六尘境。这样就非即境的心和即心的境了,如能参禅不落缘影心,念佛不落六尘境,则禅、净、华严、法华各宗是一非二。

所不同的是净宗的修持,心念佛名,愿归净土,只要有真信切愿,虽不了佛智,未达实相,生净土后,即使经过胎生的五百岁,甚至下下品的二十大劫,终能花开见佛,证无生忍,这就是修净土法门的特胜所在。

由于以上原因,禅教律各宗信徒,大部教依本宗而行归净土,丛林中的功课也都以念佛回向作结,净土已成我国佛教各宗派的共宗,净土信仰者在佛教信众中,占绝对多数。

辞典是治学的重要工具。佛学专宗辞典,不论对学佛,或是佛学研究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帮手。目前,在我国两岸三地来说,信徒居于首位的净土宗,仍无专宗辞典可查阅。林克智居士有鉴于此,发心编撰《净土宗词典》,早于一九九九年就开始了查《大藏经》、看《净土宗大典》、阅《净土丛书》、览多种《辞书》,精心策划,列出词目,撰写词条,经千余日日夜夜之伏案,终成此六十万字的辞典。佛教单位编此书,理应有便于信徒之学习与需求,故本辞典的编写,除满足一般专科辞典的要求之外,对有关净土法门修持的词条,解释时着墨较重,这是本书与一般专科辞典相异之处,也可以说是教内编书的特色。

我与林克智居士初见于国清寺,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九二年夏,重叙在庐山东林寺。此后,在佛教刊物上常读到他的文稿,一九九九年他的《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成书,我为之作序。今喜闻《净土宗词典》编成,居士求序于我,此书乃修净土者之益友,故乐之为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