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良好的家庭情感与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的诀窍
发布时间:2024-08-14 01:35:38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一个家庭如何美满和睦?父母和儿女的亲情从哪儿来?你与亲朋好友的亲情、友情从哪儿来?首先,是从布施中来,也就是无私付出。
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全心全意为儿女无私付出,儿女不可能和父母有很深的感情。世界上所有的情感,都是建立在付出行动、语言和思维上。这种付出,如果无所求,这份情谊就会历久弥深、根深蒂固;如果是有所求的付出,都会因为“有求”而存忧患,毕竟事事不可能都“有求必应”,完全按照你的思维去发展。
比如,父母希望儿女考上好学校,而这学校是你们以前想考没考上的;父母希望儿女学钢琴,因为钢琴是你们以前想学没能学的;父母希望儿女学好外语,因为外语是你们之前学了却没能学好的……
如果只是要求儿女满足你们以前想要达到却没能达到的欲望,那这样做父母的,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未来孩子不可能对你们有太多感激之心,因为你们让他做了很多他不喜欢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为孩子制定适合他的学习方案,最起码要尊重孩子的爱好与选择。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不要强迫他必须学钢琴;孩子喜欢学钢琴,就不要强迫她学跳舞等等。
不要用你的喜好和愿望,给予孩子太多压力。
我们国内的小朋友真的很累,可能是做父母的当年没有太多机会去学这学那;各种国内外的影片对人们的影响也不小,让我们将钢琴、画画等当成是高贵的象征。事实上,老外不会钢琴、小提琴的一大堆,老外不会画画的一大堆,他们并不以这些技能去判断一个人是否高贵。但是现在中国的风气,“贵族气质”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女孩子不会弹钢琴,不会画画,不会跳舞,不会唱歌,那绝对是不行的;男孩子还要学写书法,学跆拳道,也要学弹钢琴,甚至还要能吹点萨克斯、笛子、箫之类的。为了培养小才子、小才女、小绅士、小淑女,当父母的可谓煞费苦心,好像不上几个培训班都觉得不入流,不好意思,也把孩子们忙得够呛、够累。
其实,家庭教育与家庭情感,是从尊重彼此开始的。我从小搞教育,十岁就开始跟着舅舅教小喇嘛,到现在为止我教了三十七年书。不仅仅教佛学院的学生,在世界各地无论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教授,还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农民;无论是社会名流企业家,还是地痞流氓和罪犯等等,社会上方方面面各阶层的人,我都教过。
不管教谁,都要自己先做好,要尊重对方,哪怕他是一个乞丐或者罪犯。
做父母的、做子女的、做情侣的为什么会觉得累,觉得苦?因为占有欲太强了,总想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我觉得这个不行,你就不能做;你必须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这怎么可能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理应平等得到尊重。
拉萨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因为信仰而保存着尊重他人的优秀传统。比如女儿叫妈妈:阿妈拉。“拉”是“尊敬的”,阿妈拉,就是尊敬的母亲。如果女儿叫德吉,母亲就叫女儿德吉拉,尊敬的女儿德吉。
内地很多骂人的脏话,会连对方的祖宗和亲人一起骂;在藏语中,几乎找不到这样的词语。
如果两个人吵架,牵涉到对方的父母、长辈,那是大不敬的。
在吐蕃松赞干布王时代,佛教传入藏区后,后来做了三次藏族语言文字的改革,藏语以美语为文化被民众普遍接受并应用。在所有藏族人讲话的语气中,拉萨人那种对彼此的尊重尊敬,对父母长辈的孝言敬语,其它地区的人真是很难模仿的。
不仅仅是照顾好父母那么简单,在日常的言语中也充满了尊敬。
比如我们说“请坐”,拉萨人会跟父母说“请您上坐垫”,类似这样没有任何出入的恭敬语言。这是一种语言的教育,从长辈到孩子,从语言上学会了尊重。
所以,一切教育都要从尊重开始,首先重视自己身口意的护念,教育好自己,再尽力影响儿女、亲朋好友及更多人,要将“尊重”放在心上。
以尊重之心无私付出,没有占有欲地为对方着想,才是真正的布施;
以尊重之心奉献美好的语言,才是真正的美语,学会不用语言伤害别人,哪怕是真实语也要善巧地表达,不要直接击碎对方的心。
不要将你的善良和耐心,只留给陌生人,对自己熟悉的人却肆无忌惮、毫无约束。
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从改善自己的身口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