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之释名(四)
发布时间:2024-11-07 01:35:0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下面我们来解释品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普贤行愿品》,这一品的全称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品名大略有三部分,第一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所入;第二个是普贤行愿,这是能入;第三个入就是证的意思,入这个字,贯通所入和能入。我们先来解释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就是心不能思、口不能议,我们经常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下面我们注意听,圭峰大师说:“口欲谈而词丧,心将缘而虑息”,那么什么是不可思不可议呢?就是这个解脱的境界,解脱的境界之所以被称为不可思议,是因为它具含四义,第一义是事相不可思议,解脱的境界从事相上来说事相繁多,也就是说,这种解脱的境界相广大无边不可思议,解脱的境界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第二个是理性不可思议,理性是没有相状的,其境界的高深,它没有相界,它的境界高深那就不可思议。第三个事理无碍不可思议,事相和理性二者圆融无碍,因为一切事法都空无自性,所以不可以当做事法来思惟,怎么理解?就是一切的事法、我们一切的现象它都空无自性的,所以你不可以当做,这种现象的这种事法来思惟,又因为诸法空性,而一切的因缘法得以生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真空生妙有,所以你又不可以当做理来想,诸法性空而缘起,缘起而性空,理和事圆融无碍,所以这个又不可思议。第四个是解脱境界以性融相、性相互融、重重无尽、不可思议。
那么也许有人就会问了,我们现在借助语言文字来引导我们,来引导我们来明理,众生都很难趣入这个解脱的境界,那这里说不思议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呢?
这是因为,诸法体性是离思议之境,如果要让我们去用心去衡量、用心去想、用口去说,那永远都不能趣入法性的。这里用不思议,就是为了让众生忘失言语、断绝思虑,自然趣入法性。所以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行住坐卧纯一直心”。好多的居士来找我谈这个问题,不思善不思恶,那我们还有什么作用?其实是让我们去纯一直心。打个比喻,就是我们念佛、我们念佛的时候,就一心在这一句佛号上,任何的事情不关我们的事情,任何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用口念用耳朵听,师父好说用心听,这个心就是直心,就是至心,用耳朵至心地听,就听这一句佛号,这是持名念佛,这个就是忘失言语断绝思虑。我们不要一边念着佛、一边想着佛像、一边想着莲花,这样心就分散了,这样就是著相了,没有断思虑、没有忘失言语,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着阿弥陀佛,这个时候想着语言想着思虑,那这样就不会契入清净心了。我们应该用口念用耳就在这句佛号上面,这样才能和阿弥陀佛相应,念到功夫纯熟,没有妄念、断绝思虑了,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说的纯一直心,我们说的一心不乱,这才和我们的自性相应,大家体会一下下了课。解脱有两种含义,入不思议解脱,解脱有两种含义,一是作用解脱,作用任运自在,不受任何的妨碍,这是作用解脱。第二是离障解脱,由于具足如理智和如量智这两种智慧,就能够脱离事和理的障碍。如理智是能照诸法本性不一不异、不生不灭,这是如理智,有如理智你就不会被事相所障碍,也就是不执著有;如量智就是能照众生千差万别的事相,有如量智就不会被理性所障碍,也就是不执著空。这是离障解脱。由于内心脱离障碍,所以外在的作用就能够任运自在不受妨碍,所以作用解脱和离障解脱是相成相辅,总括的名称就是解脱。其实一切的诸法本来就是圆融无碍的,只是由于我们内心的情执,历劫以来缠绵不断,所以就感得这些妄相的阻碍。
我们做个比喻,就像大家躺在平坦广大的床上,我们在床上睡着了以后,我们梦到的却是种种的恶境、险山恶水,我们心里就会出现恐怖害怕,那其实阻碍我们的并不是我们睡的这个床,那这个险山恶水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内心的执著,如果内心能够脱离事和理的障碍,这种执著就能够于万境之中作用自在。作用自在,就像有些愚痴的人想要去求神通,但是他却不明白,你除去妄心才能作用自在,作用自在就是神通,你不去除却妄心,那你怎么能得到神通?所以我们佛法是平常,佛法就是平常心,不要让你的心去作怪。我们现在看都把这个神通妖魔鬼化了,都是这种神乎其神的,其实它就是你只要让我们的心能够清净下来,除去这些妄相、除去这些分别,你就能自自在在的通达了,作用自在了,大家一定要明白,不要被现在社会上的这种怪相所妖化了。现在学佛都是求神通,其实这些都是很平常的,非常的自自然然的,佛法本自然,不要把它当作怪想的。尤其现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都把这些开悟了、神通了都是艺术加工了,其实我们只要除却妄心,只要除却这种障碍,那个神通很自自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