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入无生法忍是一种怎样的高深境界?
发布时间:2025-01-22 01:33:54作者:华严经全文网《楞严精读 辨析三昧》 (19)
在上一段的经文中,阿难向佛陀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便说使他流转于生死轮回中是因为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以攀缘心为自性。而这个攀缘心是心贼,是心贼的存在才使得他曾经贪恋世间、轮转生死。但到了楞严法会上时阿难他已经发了善心善愿,从佛剃落愿舍生死。既然称为心贼,那么心贼必定不会指使自己发出善心善愿。这个引导他发出善心善愿的是否就是真心了?
佛陀告诉阿难其实让他见佛胜相心生爱乐愿舍生死的还是他的攀缘心,而非真心实性。
阿难迷惑不解。其实我们也是迷惑不解的哦。
佛陀开示阿难,要想了解真心,还得明白心的一种境界: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世界因果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于是佛陀开示阿难以及在会的大众,想让他们领会到心入无生法忍的境界。为了让阿难更为方便地领会这无生法忍的境界是怎么回事,只见法会上的佛陀端坐于师子座,佛陀的双手正处于母陀罗位,而阿难却是又象刚才一样感受到佛陀舒伸金色臂抚摩他的头顶。这是佛陀为阿难演示无生法忍的境界。然后再跟阿难分析无生法忍的境界。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世界因果微尘因心成体。这几个字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奥,阿难你一下子理解不了没有关系,通过刚才佛陀我端坐于师子座双手交叉于母陀罗位而你阿难却又感受到被我摩顶这样一个唯心所现的实例,你先且只记住这句开示的正确性就行。(先引入这个概念,在接下去的经文中佛陀会逐步分析这个概念。)
参照引入的“一切世界因果微尘因心成体”这个概念,世界因为心的观察而存在。那么一切世界上的诸种所有被观察的对象,就连再是微小的草叶缕结也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并查究分别出来,都会有用来标识的特有体性。即便是虚空,说是虚空无相,那么这个“无相的虚空名、貌”也是用来标识观察的认知的。这一切包括了微细的、甚至于是无相的,都是因心成体。那么能成诸体的心就应当是所被观察的世界全况了。
阿难这个成就了世界诸体全况的心,因为心的清净妙净明白所以能够赋予世界诸物体性,除了用这些个不太确切的形容来表述这个心之外,阿难你还能对这个全况之心作出其它确切的表述吗?
阿难你如果还是执著而不放弃地认为,分离、区别、觉知、观察这些了知功用就是可以来确切表述这个心的标识的话。如果这些个了知功用的功能是心的特有自性,那么这些心的自性就应该即便是离开了色、香、味、触这此属于尘性的因事、缘业的影响,还不会失去固有的自性作用。
比如说,阿难你现今在承听佛陀说法,这个心性的分、别、觉、观就是因为了声尘的因事缘业而得以显现。就算是当你阿难听完一段开示之后的闭目沉思,因为专注于思考所听到的内容而暂时收不到外界的干扰,其实你的心性也还是要因为法尘的事理业力影响才能得以显现的。
佛陀接着告诉阿难说,我也不是要让你把分、别、觉、观定义为分散了的心之自性(执为非心)。只是想要提醒你,当你揣摩因心而成体的微影细事时,要是能够体察到形成观察的观察时,那个微妙的境界就是心的无生法忍境界。
怎么理解这个微妙的无生法忍境界呢?心是清净妙净而常住不动的,所被观察到的世界都只是前尘的影映。这样才能垢尽明存。而不可以理解成世界是由于心的分离而散开成世界微尘,试图于把不能常住而始终散灭之中的前尘聚合成心,那无异于要造出龟毛兔角一样不合理。所以呢,对于未证无学的人来说,纵使世界纷扰,真心还是常住不动于无生法忍的境界的。只有真心是常住不动清净妙净的,才有了修证的必要。如果说真心是用轮回生死的肉身通过方便不同的法可以修炼而成的话。我又何苦跟阿难你分析无生法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