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心源法师著:人间佛教

发布时间:2025-01-24 01:35:3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人间佛教的缘起及意义  人间佛教最早的雏形是在佛陀涅盘三百年以后慢慢形成的。原始一味佛教开始分化:僧团内保守一派远离人群,比较注重戒定的修习以及进行专门解脱的训练,这就形成了现在流传在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泰国、东埔寨以及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开放一派比较注重接近群众,认为佛教应该打破保守呆板的局面,主张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也的事业,用出世的解脱智慧利益世间,它提倡佛教生活化,这就形成了现在流传在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的大乘佛教。  佛教西来时,正是融入了中国文化,才能在中土生根发芽,落地开化,也正是佛教相容并蓄的精神,才使佛教在中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人间佛教的提出,实质上是指出世和入世的谋合,使佛教本土化、群众化、实用化、现代化,让佛教的最高智慧,解脱境界来指道生活,从面达到净化人间、服务社会、积极向上的利世精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自东汉永平十年传入中国,至南北朝隋唐时渐渐形成了中国的禅、律、净、密、天台、华严、三论、唯诚等八大宗派。历史上出现了慧远、鸠摩罗什、玄奘、慧能、智者、虚云、宗喀巴、道宣、印光、弘一等许多高僧大德。这些大德奠定了中国化佛教的修学基础,打开了佛教在中国的局面。不容否认,佛教在中国曾盛极一时,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但也有三式一宗的灭佛以及文革时的劫难。佛教作为社会的一个实体,总是和社会、国家众生的命运业力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发展与挑战并存。佛教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时代中的处境,不断的完善提高自身的社会功能,清净戒律,加强组织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需要,不断地调整外在的形态。  由太虚、印顺、赵初等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正是看到佛教在社会中的消极、被动和衰落之因素。佛教再不改革培养人才,就会坐以待毙,所以人间佛教的提出是时代佛教的良药,是今后佛教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间佛教的实践  人间佛教圆满的提倡与实施,是在加强佛教团体道风学风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众生的需要,继承佛教优良传统,炼出一批精神风貌、文化品位、修学层次、讲经说法、组织管理、多元功能一流的培养人才的人才,并注重接引高素质高文化的社会精英进入主力陈容,以六合精神共建一块模范道场,打出名牌,作为龙头带动社会大众共同修学,逐步扩大影响。在传统讲座印赠经书弘法的同时,可以利用录音、录相、电视、网络、夏令营、禅修、佛七、学术研讨会等各种管道来加大佛法的普及力度,消除人们对佛法的偏见无知和误解,使不同根性的众生各有受用。此外,在练出一批精兵强将,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主动的走入社会,参予融入更多的生活层面,由六度成熟自身,以四摄成熟有情,在大乘菩萨六度的基础上,我们可用利世入世的四摄法,把佛法的慧命从寄生在寺院内而转移到社会事业上,现代化佛教事业应该包括教育、工厂、农场、保险、银行、公司、社会福利,所谓士农商贸,这是台湾佛学星云大师所提出并实践的人间佛教。不容否认,佛教入世要有很高的出世境界做指道,否则,过分的入世,又违背了佛教超越解脱出世的原则,如何出三界了生死,不都成了空中楼阁,但是传教者鼓励信徒舍弃人间、抛弃妻子、入山修道,埋没了佛教的人间性,致使佛教衰微,了无生气。人间佛教以利世和出世的原则,应该是法无定法,其生存发展的一般原理,可概括为十六字方针:重建主体、改善主体、改善环境、收缩核心、扩展外延。  提倡人间佛教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不管是在过去、现在、未来,对转变现代知识界,社会大众的佛教观感,引道在世俗佛教趋向正知正见正信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出世与入世  人有家庭社会文化的一般的归宿,但最高形式的归宿应该是关怀生命的终极——超越解脱。没有独立的出世个性,人间佛教的提出只是一句空话。佛教存在世间最大理由之一是与世间的不共性——出世。佛教作为觉悟宇宙人生的最高智慧之宗教,过分的强调出世、入世都是不恰当的。

出世是觉悟人生的必然,入世是奉献人生的觉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根性的众生有不同的选择,我们赞叹出世都最终的超越,更随喜入世都的菩萨精神和利世情怀,以哪种方式来生活,那要看个人的因缘和愿力。最了不起的是既能入世又能潇洒的出世,所谓倒驾慈航、游戏人生、巧把尘劳做佛事。出世与入世完美的结合就是人间佛教的精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