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略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

发布时间:2022-05-07 11:22:23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蒙阿弥陀如来不舍光明的摄取,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世尊灭度800年后,公元402年,在慧远大师的倡导下,123人在庐山东林寺建斋立誓结白莲杜,共同发愿往生西方安乐净土,开启了我国西方净土信仰的先河。

  结社缘起,刘程之作的发愿文表述了以下的意思:我们这些参加结社的师友因建立了缘起的生命轮回观念和善恶必报的因果观念,都知道出离流转的苦海不易,所以大家把心思和力量都用在寻找出苦的道路上。幸运的是,大家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往生西方,表明了对净土的信仰,进而一心一意地用功修行。但是由于各人根机不同,所有人都得往生很难达成。那么,此世如亲人一样的师友,就会永久地分离,这种情形实在是让人悲伤。为了成就所有人的往生,现在我们在这里相约发愿,共生西方,立下永不相忘的誓言。如此乘大悲回向之力,我们将全部于净土相聚,见佛之后,就可成就渡生的广大事业。

  在慧远大师首倡莲社数十年后,干部论主北印度天亲菩萨造《往生论》说: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待《往生论》至中土,昙鸾法师解释以上一段文字: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依此释意,慧远大师首倡莲社,是发真实菩提心。此后,在中国,发菩提心摄取众生共生净土成为净宗历代祖师最主要的事业。

  在慧远大师成就的事业中,倡导结社是他菩提心行的一个高峰。

  此外,关于往生西方净土,依《无量寿经》下卷,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据大师传记,大师二十一岁,“闻安讲般若经,豁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既人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此是出家、发心之动‘机。此后数十年间,大师秉承道安法师的正统,翻译经律,弘扬教义,修持戒定,守护僧制,依自己修证而住持、弘扬佛法,声震诸方,名播异域,时人咸谓庐山为道德所居,则是修诸功德。据《净土圣贤录》:在东林寺建立后,大师率众六时行道。既而四方清信之士,闻风而至者,百二十三人。远曰:诸君之来,能无意于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社。令刘程之造发愿文,“誓兹同人,俱游绝域,”是至心发愿。至“义熙十二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侧。前揖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远谓弟子法净,惠宝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生净土必矣。”

  此后一段是慧远大师的临终之眼,也是我们认识大师的真实所在,关键处是佛说的本愿。此愿应该是专指《无量寿经》上卷中,“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的这一愿。综观大师一生示现,与此愿所摄,若因若果,如印印泥。大师自述,佛金口亲宣,我们可以确定大师的净土思想即摄归此愿之中。惟此愿及全部净土教理,大师并未依《无量寿经》等开显,因为机缘还没有成熟,他当时是以具体事实,即是以全体来呈现此愿意的。

  在远公诞辰167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缅怀大师。莲社先贤“大师发心最早”的这句赞叹,在我们心中又一次响起。这句话是我们乃至尽未来际与阿弥陀佛有缘众生对大师的最好纪念,也是大师被后人推为中国净土宗初祖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认定还有待于完善,全面、准确地理解慧远大师的“发心最早”,是今天念佛人真实面对大师并能得大师利益的一个用心处。在大师之先,有阙公则、竺法度等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大师与他们的不同是以自身佛教领袖的修证为基础,不但自己发心,还兼劝师友结成莲社,共同发愿,以往生西方净土为指归。这种情形,就是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人间的具体体现。而当时大师这样导归时,《华严经》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赞叹慧远大师发心最早的意义,是大师在中国最早发了“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的菩提心,并且有具体的实践。而此种菩提心的生起和实行,是极为殊胜、尊贵的,其恩泽所及直至末代久远,将给有缘众生带来真实的利益。我们在此有必要好好体会大师的这个发心,让自己真正和大师结缘,或可于今日也能人于大师发起的莲社中。

  从慧远大师对弟子法净、惠宝所述来看,直至往生前七日,佛来安慰并预嘱七日后来迎接,慧远大师自己才说往生净土必已,即往生净土的信心是此时才得以最后决定的。如此推论,在大师发起结社之时,他还没有必定得生净土的信心。可以说,在没有决定信心的情形下,发起倡导结社,发愿共往西方,是慧远大师的不共发心。若于此处深思,逾觉其不可思议,是希有的境界和难得的恩德。关于大师此心之发起,据大师往生前自述和与鸠摩罗什三藏的书信问答,我们知道,大师于三昧中多次见佛。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大师说:“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大师依《般舟三昧经》念佛修观,《般舟三昧经》中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另大师自述:“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人斯定者,昧然忘知”。以上所述,有两重意义,一是大师信顺经言,专修念佛,自己发愿往生净土,还有是大师证得法身,在无量佛光的照触中,生起了无缘的慈悲,无碍的智慧,在这样的慈悲和智慧中,大师被阿弥陀佛所摄取,人了弥陀愿海,进而开显了如普贤菩萨一样引导大众共生西方的宿怀。故刘程之在发愿文中说“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当是指此。

\

  在这样殊胜的缘起中,今天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纪念,就是向大师学习,如大师那样,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中,不管自己是否有信心往生,都要本着同体之悲心,与有缘师友相约发愿,籍大悲回向的力量,以此世的这个殊胜的因缘,追求速出苦海的往生证果。这样相约,使我们自然进入阿弥陀佛的伟大愿力中,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在此,我们与大师及莲社先贤无有差别,甚至会更幸运。在净土教门愈发显明,真实利益如莲花般开敷的今天,决定往生,具足至心信乐的念佛行者亦不难遇。晋美彭措法王即曾在文殊圣地五台山发愿:“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对祈请他不要离开的信众,法王对他们说:“聚际必散,生际必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尽管你们百般祈请,但因年迈体衰,我以后不一定有机会重游此圣地。希望诸位行善断恶,一心修持正法,若今生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必定会在极乐世界相逢。”此情此景,昙鸾大师的开示不禁在我们心中回荡: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