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考试
发布时间:2023-04-04 08:51:52作者:华严经全文网在隋朝的时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 劳作。玄奘法师13岁的那一年,正好碰到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去考查。一共只准许剃度二七14位,只剃度14位僧人。考你的佛学修养,在隋朝那个时候。这个郑善果是以什么著名的呢?是以知士之鉴,就是这个人非常会看相,非常会鉴定一个人才,你到底是不是人才。小玄奘那个时候才13岁,他就在这个考场的门口,这个是非常确切的历史记载,就在那里磨磨蹭蹭,一直就傍在门口不肯走。郑善果考完了出来一看,这怎么有一个小孩?那么就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就是说问你子为谁家啊?玄奘就把自己的家报了。然后就问他,你是不是想能够剃度出家为僧啊?玄奘说是,我愿意出家为僧。但是,我是“习近业微,不蒙比预”。什么意思呢?我学习佛法的时间很短,也就学了几年,十三岁也就三年。业微,这个“业”不是恶业的业,这个“业”也是一个梵文字,是功力的意思,我花的功力,我花的力气还很少,我的功力还很浅,学习的时间又很短。不蒙比预,我没有资格去考试,因为当时考试是有年龄限制的。郑善果当然一看这孩子就觉得不一般啊,就问他,那你为什么要剃度出家呢?
玄奘的回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远绍如来,“绍”是继续、传承的意思,把这个佛教佛法,给继承下来,从远的讲继承如来的佛法;从近的讲呢,近光遗教,就是我要把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佛教把它发扬光大。郑善果是以善于鉴别人才著名,又贤其相貌,于是就破格开了一个公开的后门,郑善果他有一个考试委员会,他周围很多人当然要抨击啦,他也没考,你就因为他几句话,看这个小孩长的漂亮,你就给了他这么一个非常珍贵的14个名额当中一个,整个洛阳才只有14个名额。那么郑善果就讲了这么一段话:
“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
因为过去考和尚或者科举考试分两种:一种,你能默写多少纸佛经,那个时候佛经论纸,还没有现在线装书这样一页一页的,它是卷轴,你能够默写多少纸佛经这是一个标准;第二个,看你能抄写多少卷佛经,也就是看你识字多少,看你到底是不是读得懂,佛经上的字你是不是都认得。诵业,就是背诵的功夫,易成,背诵的功夫很容易;但是风骨难得,你有这个风采,有这个骨相,有这个气度太难得了。那如果剃度了这个孩子,剃度此子,必成释门伟器。释门是释迦牟尼之门,必然将来会成为佛门的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一点,当然证明了郑善果有知士之鉴,有知人之明,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他是的确会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