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辟疑

发布时间:2022-07-28 11:18:43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前言

  初唐年间,有三位西方净土的弘传者,因偏爱「西方净土」,在有意无意中,著论错失「兜率净土」的殊胜。

  自此,古来许多大德,因弘扬「西方极乐净土」,在著书立说中,或法会引喻,不查证这三部论内容中的真实性,即引书中疑论作伪证,大谈「兜率净土」之不足与不是,而误导众生。

  当初,世尊放光向弟子们介绍「兜率净土」的殊胜,又强调末法众生和四部弟子,皆当往生弥勒菩萨前,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这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诸大菩萨亦有明确强调。

  常照站在弘法立场,引证《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之原意,使读者对兜率净土有更深的认识,并对三论中所言作一理性分析。余实无「明察秋毫」本能,但不敢「粗心大意」随便引证。如有不如法义之处,恳请十方大德指导是幸。

  《净土十疑论》第七疑

  关于本论之作者,一般的说法是隋朝智顗(智者)大师所作。但这可能是别人假借智者之名而作的,因为按照续高僧传来看,智者大师已经往生兜率内院了,既然往生了兜率内院,怎么会作《净土十疑论》来破斥兜率净土呢?且自古以来,假借他人之名来写作了例子也不少,所以本论的作者不是智者大师,而是另有其人。

  论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

  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阿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

  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着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以上为《十疑论》中第七疑之原文)

  《十疑论》说:「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论中话意与弥勒上生经完全不符。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说:『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

  从这段经文看,「行众三昧,深入正定。」只是诸功德中一部份而已,其他还有,严守诸戒行,显威仪道貌,扫塔涂地清净道场,以清香花果供养佛、菩萨,精勤读诵大乘经典。上述修持,都是被摄持的条件,必要至心恳切,全修者得上品上生。修多分者,得上品中生。修少分者,得上品下生位。在修持上虽然不断诸烦恼,可是他的程度好像得六通圣者。所以说:「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只是诸功德的一部份。

  还有最方便「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受八戒斋。」这些最简单方便法,正是往生净土同一模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得往生西方净土。称念「南无弥勒佛」得往生兜率净土有什么错误。尤其是一生中能持一次「八关戒斋」,再把功德回向兜率净土,将来人间别世后,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是佛陀放光向大家说明,当然得到现在佛和未来佛保证,为何本论说:「无方便接引之义」。

  佛陀再叮咛说:「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这几句经文,是佛陀向众生再肯定绝对往生之语词。

  佛陀又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难道闻弥勒菩萨名后,欢喜恭敬礼拜,即能往生弥勒净土,还不够方便吗?其他还有很多方便方法。请读《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十疑论》又说:「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论文与弥勒上生经亦不符合。

  《上生经》说:「兜率陀天,五百亿天子,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化作五百亿宝宫,化作五百亿七宝行树,出五百亿诸天宝女。宝女住立树下,执百亿宝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音乐中,演说不退转地*轮之行。其树生果如颇黎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振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如是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即菩提心)。」

  「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诸菩萨,庄严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亿宝器。一一器中,天诸甘露,自然盈满。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赞叹菩萨六波罗蜜。」

  「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从这几段经文看,应该够详细了吧!怎么说没有树林、风声、乐器说法呢?经文中只是没有水鸟说法。

  「五大神中『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也说得非常明细。

  《十疑论》说:「兜率天宫,又有女人,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此说又不正确。

  论者将兜率外院和内院混淆,内院五百亿宝女,是五百亿诸天天子愿力所化。五百亿天女,是大神「牢度跋提」,为了庄严微妙宝宫,所以化生九亿天子和五百亿天女,她们只是帮助说法。论中所说,着五欲之心之天女,乃兜率外院之福报世界,有男女,有情爱,有生产,外院男女情爱,执手成热,欲火消退。这是内外院不同情形。

  疑论中所说「弥陀净土,纯一大乘」,五浊恶世之娑婆众生,尤其是末法之今日,有几人能往生「弥陀净土」,说法者应该心里明白。虽有三品九生之位,临命终业力现前,十声圣号不是好念,何况西方极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临命终时,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才得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接引。」

  所谓「清净良伴」不只弥陀净土有,兜率净土也有,下例作个比较:

  弥陀净土: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诸大菩萨在其国土接引众生,及净土宗诸祖师者众。亦有无量无边阿罗汉。

  兜率净土:弥勒三尊是弥勒菩萨、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复有他方诸大菩萨发心而来,古来大德发愿往生者众,其中有阿难尊者、戒贤大师、道安法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智者大师、道宣律师。近代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慈航法师等。其他尚有很多大德高僧,请看「虚云和尚兜率受教记」。

  论中所说:「弥陀净土往生者,遂至无生之位」,其实不只「弥陀净土,遂至无生法忍之位」,十方净土皆是,就是兜率净土之众生,将来个个「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十疑论》说:「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此说又不对。

  释迦佛和弥勒佛,愿力不同,绝不可一概而论。释迦佛之愿力,在五浊恶世度众生,浊世众生福力微薄,见佛不得圣果者众。《大智度论》说:「佛出世时,舍卫城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三亿家不闻不见。」

  至于弥勒佛本愿,是人间成净土时成佛。《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说:「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

  《弥勒下生经》说:「将来大地化为净土,纯以金沙覆地,处处皆有金银之聚,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稳快乐,时弥勒下生。」

  其他尚有不同之处,释迦佛住世为贤劫中第九劫,属于五浊恶世时期,众生顽固不易调教,所以佛陀还要从五戒十善开始教育。弥勒佛住世为贤劫第十劫,属于增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无十恶,不顽固,弥勒佛不必从小乘戒说起,可直接讲大乘法义。尤其是此时众生不愁衣食,只要安心闻法。在六万年中,时时听闻佛音,个个皆得法眼(法眼即地上圣位菩萨)。

  《十疑论》说:「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

  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着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印顺导师对于本文,以怀疑态度说:「不知有师子觉,生在外院的故事,凡是弘传弥勒法的,真谛、玄奘大师,以及无着、世亲的传记中,都没有此种记载,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传说而已。」(成佛之道一三二页)

  印顺导师又说:「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

  对于本段疑问中所说的,常照也有几点疑问?

  第一:无著是否曾向世亲说:「汝见弥勒即来相报」?因为无著菩萨早就见过弥勒菩萨,请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此可见婆●盘豆法师传,传上说:「虽得小乘空观,意犹未安,谓理不应止尔。因此乘神通,往兜率多天谘问弥勒,弥勒菩萨为说大乘空观,还阎浮提如说思惟。」

  又说:「尔后数上兜率多天,谘问弥勒大乘经义。」

  至于请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则如传上说:「无著法师即自发愿,我今欲令众生信解大乘,唯愿大师下阎浮提解说大乘,令诸众生皆得信解。弥勒菩萨即如其愿于夜时下阎浮提,放大光明广集有缘众生,于说法堂诵出十七地经。」

  第二:人间别世后,往生兜率,内院和外院完全不同。内院是净土,以莲花为父母,出世即知朝拜弥勒尊佛。《上生经》说:「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子,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

  外院是福报土,以天神男女为父母,初生如人间四岁小孩,而后成长至四由旬高。寿命四千岁,四千年中的成长过程,到青春成熟期,是否还要一段很长的天上时间?怎么在人间短短几年,师子觉就和外院天女结成眷属,而贪着五欲,这可能吗?

  第三:师子觉三人一生愿力,求生兜率内院,内院往生者即刻以莲花化生,师子觉怎会跑到外院和天女结婚。《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尤其是院墙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墙为七宝所成。内院外院天人身高四由旬,外院天人不知内院情形。内院又比外院殊胜万倍(佛陀说过:住世一小劫,也不能说完内院胜妙福处),内院天人怎会向往外院,而往外跑?

  第四:从人间往生兜率净土,岂是诞生外院后,再移居内院,不然怎知道外院天女色相微妙,而停留结成眷属。

  《十疑论》中举证理由无真实性,论者为什这样做?莫非是印顺导师所说的「别有用心」。尤其是引喻本论大德,该考证上生经,而观知本论义的真假,说法者不要因偏爱西方净土,而「故意撰说」。总之,不可因私人之偏爱和法执,取法绳自缚,何等不智,阿弥陀佛。

  「往生安乐集」之疑

  《往生安乐集》二卷,是真宗「道绰大师」所撰,大师生于公元五六二-六四五年往生,一生讲「佛说观无量寿经」二百余次,往生安乐集卷上,有四点不合弥勒上生经的理论比较,常照查经典原意,供读者作真实了解。

  「一、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转*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着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二、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

  三、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优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生得者,悉是阿鞞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术能知。其中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

  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较者,经赞言:『从世帝王至六天,音乐妙转有八重,展转胜前亿万倍,宝树音丽倍亦然,复有自然妙伎乐,法音清和悦心神,哀婉雅量超十方。是故稽首清净勋』。」

  道绰大师所列出四点,他认为兜率净土,不如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仔细分析,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处,他所赞言当然合于经典记载。可是他批评兜率净土低劣,不合经典记载,故意将兜率外院当做内院。而内院弥勒净土的殊胜处,有意掩盖实况,实非一位大德该有的作为。常照不得不真实提出反证,替弥勒菩萨说几句真实话。

  第一点:他说「着乐无信,其数非一」。意思是说:兜率天人执着天乐,不听信弥勒法音者众多。这种说法,并无实据,从上生经全卷看清楚,都找不出一位天人「着乐无信」。就是兜率外院的一般天人,也是知足适止,不是像道绰大师所说的,所以才称为「兜率天」(译为知足天)。

  他说:「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意思是说:虽然求往生兜率得往生者,将来难免再度轮回。这种说法实在违背经典,不符事实。

  《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

  「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经典中,佛陀交待清楚,往生兜率净土者,人人皆得「不退转于无上道」。道绰大师为什要掩盖经义事实?

  第二点:他说「命终之后,不免退落。」意思是说:兜率天人,四千岁后,重新堕落六道轮回,或许兜率外院天人,四千年天福享尽后,有堕落三恶道的可能,可是兜率净土的天人不同。

  《上生经》说:「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授记即是记别何时成佛,有无余记和有余记两种)。经中说明,往生兜率净土者,将来天寿尽,不但不会退落,反而会遇到未来诸佛,在佛前授记,记别将来必定成佛。道绰大师又是为什么?

  第三点:道绰大师所说,兜率净土虽然有水鸟树林发出音声,可是音声是「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这种说法也是不符合《弥勒上生经》原意。

  《上生经》说:「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振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道绰大师第三点所说的「水」,是「八色琉璃渠」的「八味水」。「鸟」经中并无记载。「树林」发出音声,「顺于五欲,不资圣道」是歪曲事实,难道「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不是说法?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发出音声才是说法,实在令人费解。

  第四点:道绰大师认为西方净土的音乐,胜过兜率净土。这种认定,道绰大师太偏心,其实兜率净土和西方净土,有很多相同地方,音乐也差不多,都是演说清净佛法。

  《上生经》说:「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乐音中,演说不退转地*轮之行。其树生果如颇黎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

  「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振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

  「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意者。」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其实说法者,不可因个人之偏爱,而毁损他法,以致承担谤法之罪。

  《净土论》之疑

  《净土论》三卷,是初唐「迦才大师」所撰,大师于贞观年间住长安弘法寺。卷下第七,以弥陀净土与兜率净土,作不实比较。原文如左:

  「问曰:『兜率天宫,弥陀净土,此之二处,俱是佛所赞经,未知此二何优何劣?』

  答曰:『此之二处,各有三义,若论其处,则互有优劣。且如兜率天宫,则构空而立,极乐世界,则就地而安。此则空实异居,人天趣别。若据此土一往论,则天优人劣也。若论其净秽者,兜率虽是天宫,由有女人,故名之为秽。极乐虽是地界,由无女人,故号之为净。然此之净秽,有十种异:

  一、有女人无女人异:兜率男女杂居。极乐唯男无女。

  二、有欲无欲异:兜率有心上欲,染着境界,极乐无心上欲,故常发菩提心。

  三、退不退异:兜率处所是退,极乐处所是不退。

  四、寿命异:兜率寿命四千岁,仍有中夭。极乐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无中夭寿命者。

  五、三性心异:兜率则有三性心间起,故恶心堕地狱,极乐唯有善心生,故永离恶道。

  六、三受心异:兜率三受互起,极乐但有乐受。

  七、六尘境界异:兜率六尘,令人放逸。极乐六尘,令人发菩提心。

  八、受生异:兜率受生,男在父膝上,女在母膝上,极乐受生,七宝池内莲花中生。

  九、说法异:兜率唯佛菩萨说法,极乐水鸟树林皆能说法。

  十、得果异:兜率生者,或得圣果,或不得。极乐生者,定得无上菩提。若就此义,西方大优,兜率极劣』。」原论文尚有七种难易比较,待这十种分析后,再作讨论。

  迦才法师之十种论义,仔细分析,不无明显的偏心而错误。

  首先有关「兜率构空而立」之问题,兜率虽是六欲天中之空居天,水火可灭。内院净土,三灾不侵,尤其是四千年后,天众同赴龙华三会,个个皆得法眼。这种比较实无意义,其次「由有女人故名为秽」。上生经全卷,说明往生后皆为善男子,现男子身相,无记述男女间的感情问题,秽从何来?尤其兜率净土宝女、天女、玉女等皆是化身女众,有菩萨的庄严身相,不是外院之福报女众,所以不可用秽来形容她们。至于下面所举例十点,再作仔细分析。

  第一点:「兜率男女杂居」。在群体社会,男女有序者,以杂居来形容就不太恰当,何况兜率内院是净土,净土就是清净梵行国土,迦才法师以杂居形容实在太过份。

  第二点:「兜率有心上欲,染着境界」。任何一位有学位的菩萨,皆在精进中渐渐清净八识习染,除非是妙觉佛陀。十方净土众生那一位无染着心,不然三品九生怎分,极乐世界众生,也是因位修行,无心上欲者果德已圆,这种比较正确吗?

  第三点:「兜率处所是退」。这是违反经义,前面述过。

  第四点:「兜率有中夭」,上生经并没有说明。这种肯定说法,不知出何经典?兜率天寿四千,极乐无量是事实,不过以此论优劣有欠考虑。因为四千年后,弥勒菩萨要来人间开龙华三会,而兜率天人跟随他下生人间,受弥勒佛教化而证法眼智。「极乐寿命无量阿僧祗劫」,众生欲得同等寿命者,必与弥陀同等愿力。不是心里一片空白,能坐享其成求生极乐众生,总是要了解信、愿、行的重要性。

  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可一直修到补处,如果是真的,是违背菩萨娑婆世界度众生的精神。相反的,兜率天人是「不厌生死乐生天者」,在有限的生命内,出生入死,往返娑婆,倒驾慈航救度众生,这种精神胜前精神,论优劣者,熟优熟劣?作者何必强词。

  第五点:「兜率有三性」善、恶、无记性,是没错。西方极乐世界,除非是「西方三圣」无三性,其他众生那一位无「三性」。唯识论说「我法二执,必至金刚无间道才能净尽。」难道西方众生个个「八识」清净了,如果是这样,品位何分?

  至于「恶心堕地狱」,也是断章取义,如果是兜率外院天人是没话说,内院净土天人,命终随弥勒下生人间,赴龙华三会授记。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第六点:「兜率三受互起」。我还是认为未必然,外院是福报天,所受者「乐受」,除非是福报尽现五衰相,才有苦受。兜率净土是闻法修行圣地。《上生经》说:「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尤其是天人个个「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境界天人,怎可说他「三受互起」。(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如果真的「三受互起」,也是求之不得,因为圣地有诸大菩萨,从旁关怀、指导、说法、教育,正好回光返照,参悟「三受是空」,「清净受因种子」,岂不妙哉。

  极乐世界有优点也有缺点,娑婆世界有缺点也有优点,虽然极乐世界「无诸恶大如毛发」,可是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如《大阿弥陀经》说:「佛言:汝等当自端身,当自端心,耳目鼻口手足,皆当自端束检中外,无随嗜欲益作诸善,当布恩施德不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展转复相教化,使彼为德立善,慈心正意斋戒清净,如是一昼夜,胜于阿弥陀佛剎中为善百岁。」

  第七点:「兜率令人放逸」。关于这一点,我也有意见。兜率净土是知足天,是「十善报应胜妙福处」,个个「坚固不退转于无上妙道」,怎会放逸。

  第八点:「兜率天人受生后,在父母膝上。」也是故意歪曲。外院受生在父母膝上。兜率净土的天人,和西方极乐天人一样,同是莲花化身。《上生经》说:「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还有「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

  第九点:「兜率净土唯佛菩萨说法」。这句违背经文的话,不读上生经的人可能相信,其实,兜率净土和西方极乐一样,只是没有水鸟说法。其他有璎珞说法,树生果说法,七宝行树说法,天女咏歌说法,雨滴说法等。

  第十点:「往生兜率净土不一定得圣果,往生西方者一定成佛。」这种比较未免太离谱,往生兜率者不只得圣果,将来必定成佛无疑,甚至比往生西方净土的众生,比较快速成佛。如何肯定往生者必定成佛?

  《上生经》说:「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轮之行,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一次肯定成佛无疑。

  「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世尊前受菩提记。」第二次肯定成佛无疑。

  「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第三次肯定成佛无疑。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第四次肯定成佛无疑。

  下生经说:「弥勒佛住世六万岁,怜悯众生,令得法眼。」法眼已是地上菩萨境界。第五次肯定成佛无疑。

  迦才法师在上述十点的后面,又借题发挥往生之难易,勉强提出七点理由,他认为往生兜率净土,比往生西方净土难。迦才法师七点兜率成见,常照也不得不举反证辩白。他说:

  「若论往生之人,往生西方者易,上生兜率者难,此之难易,亦有七种差别。

  一、处别:极乐是人,兜率是天,此则天难人易。

  二、因别:极乐但持五戒,亦得往生,兜率具修十善,方得上生。

  三、行别:极乐乃至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兜率具施、戒、修三种,始得上生。

  四、自力他力别:极乐凭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他力往生。兜率无愿可凭,唯自力上生。

  五、有善知识无善知识别:极乐有观世音,大势至常来此土,劝进往生,临命终时,擎金刚台,来迎行者,种种赞叹,劝进其心,即得往生。兜率无此二菩萨故,但自进上生。

  六、经论劝生处多少别:极乐说处,经经中赞,论论中劝。兜率说处,何但经赞处希,亦论劝处少。

  七、观古来大德趣向何者多少别:极乐上古以来,大智名僧趣向者多。兜率上古以来,大德愿乐者少,由此义故,往生西方则易,上生兜率稍难也。」

  以上迦才法师七点论述,不无贬值兜率净土殊胜,有失论师之客观立场。

  第一点:「天难人易」的问题,在六道众生中,天道众生贪享福不易度,三恶道众生多苦难度,唯人道众生有苦有乐,乐中易迷,苦中易觉悟,所以佛度众生注重人间。可是将极乐世界当作人间净土,是否正确,其实完全错误,因为极乐世界无三恶道苦,是弥陀报土,实质佛国。所谓「人易」即有偏差。

  再说人道众生,往生兜率净土者,为生死解脱而去,非因天福去,岂有难度之事。兜率虽然不是佛报土,可是内院结构、性质和西方极乐相差有限。而所谓「天难」,有故意贬损心态。

  第二点:「极乐但持五戒,即得往生。兜率具修十善,方得上生。」其实观经所说,不是持五戒,便得往生。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与诸比丘︰︰。」经中说明,不只持五戒,还要修行诸戒,无众过患,才得中品上生位,得阿罗汉道。迦才法师为了讨好众生,随意断章取义,如果但持五戒而不能往生者谁负责任。尤其是「修行诸戒,无众过患」范围广泛,岂可不深入探讨,又故意阐义,更重要的还要「众善回向愿生西方」而后仰赖「阿弥陀佛接引」,并非持戒即能往生。

  所谓「兜率具修十善,方得往生。」实不能明白迦才法师肯定这句话标准。

  《上生经》说:「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所谓「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与前所说一日「受八戒斋」功德回向,或「净土佛七」功德回向,应该不会错误。其实经文所说,还有更方便之法。

  第三点:「极乐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兜率具施戒修三种,始得上生。」迦才法师把十念看得太简单,也不说明得十念往生对象。

  观经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经中所说要「至心」「具足十念」。至于「十念」的实际,古德各有不同的见解。何况这是为恶人在临命终愿意忏悔的众生设想,平时该修不修的人不在此限。所以说,不能把十念南无阿弥陀佛认为太简单,也要有好因缘,为什么?

  首先探讨众生死亡前百态:死亡时中阴身离躯体,好像龟身脱壳,非常痛苦,痛苦中无能念佛。还有左例问题发生:

  受火焚、水溺者只有求生意志,不能安静念佛。

  受地震土埋者无机会念佛。

  路中事故死亡者无机会念佛。

  死亡前昏沉者,怎能念佛。

  死亡前住院,加护病房急救,痛苦中无能念佛。

  死亡前业障缠身,看种种恶相,在恐怖中无能念佛。

  死亡前种种病痛,无能念佛。

  死亡前地狱相现,因恐怖无能念佛。

  死亡前怨亲现前,瞋恨心起,无心念佛。

  死亡前亲情罣碍,无心念佛。

  死亡前财物罣碍,无心念佛。

  死亡前恐怖死亡,无心念佛。

  死亡前儿女争夺遗产,怨叹心起,无心念佛。

  死亡后处理不当,亦难往生极乐。

  死亡后丧葬不当,亦难往生极乐。

  所以说,十念不易。佛子如果归依后,无心闻佛法,以便解放心灵上的烦恼、执着,到时万缘放不下,怎能往生极乐。更要礼佛、守戒、忏悔、回向,舒解往世业障,才能安安静静,受龙天护法,菩萨接引,含笑西归。如果佛子将此十念,看得太容易者,进修中自然松懈,到时难免随业去。何况弥陀本愿「十念接引」条件,是附带不作五逆罪,不诽谤正法。其实「事易懈怠成就难,事难精进成就易」。佛子不可自误,以免临命终一字「阿」也阿不出声。

  兜率净土之往生条件,不一定要具备施戒修。此三德能具备者,当然是最好。

  《上生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来迎此人。」这是给「造诸恶业」的众生一线生机。

  「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这是最简单的条件即得往生。迦才法师所说「施戒修」是严重的错误。

  第四点:「自力、他力」的分别。迦才法师认为往生西方极乐者,但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即能往生,如果求生兜率必靠自力,他认为,弥勒佛没发愿,要给众生接引到兜率净土。迦才法师这种说法,不无诽谤佛法之嫌疑。

  净土宗诸经疏说:欲求生净土者,必具足信愿行三条件的心理和修持,不然的话六道众生,早被弥陀接引完了。

  经中说:「佛有三不能,一、不能尽三界。二、不能度无缘。三、不能灭定业。」能得佛度者,必靠自己功力(自力)。当然要依经教进修,而后渐渐增上佛缘,得佛、菩萨加被(他力)。

  能明白净土殊胜,弥陀愿力者,来自经中开示,如果无缘、无心看经,怎能了解弥陀四十八大愿度众生。最好别一知半解,得全解者应该至心精进,才能安心得接引而往生弥陀净土。所谓「信、愿、行」别看得太简单。

  信:不是口头上的信仰,也不是浅薄的信心,浅薄信心必受环境变化而动摇。是要深信,信得真实。信弥陀愿力不假;信净土法门方便妥当;信释尊言教十二部尊经,卷卷圆满;信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信六道轮回生死苦报,皆为吾心所造;信贪瞋痴是众罪之源;信菩提之法,才是大觉悟证涅槃之道。如是深信才能稳定这个出离心,因为求生西方极乐,没强烈出离心,恐难达成愿望。

  愿:既有坚定的信心,更要发愿,愿就是希望义。「愿」不只是愿意去,或愿受接引,必与弥陀愿心同等,所以必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愿后才能尽心尽量修持。净土法门,虽是解脱中最方便法门,可是「愿心」不能无。

  行:既然发愿,更要真实修行,不然成为空愿。所谓「行」者必量己力。以个人修持方面,必要专持弥陀圣号,朝夕礼佛,佛前忏悔,修持得心净业障除。如是在定静中得见弥陀,往生时弥陀接引。其他尚要持戒、修定,读诵大乘经,以助功果早日完成。

  《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从利他方面,必要积极弘扬如来正教,行六波罗蜜,救度群迷,同证菩提。从信愿行中,符合弥陀心愿,量力尽心,时至必蒙受弥陀、观音,势至接引。无论自度或度人,往生弥陀净土,必有真信、真愿、真行。信与愿是自心力,行是自身力。有身心精进不计功果的义务,而后才有往生极乐国土权利。不量力好好修持,凭什么去那安祥清净国土。就是能够带业往生,死亡剎那也要有能力伏业,一生中无自力用功修持,到时业力胜愿力,临命终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难,迦才法师言说恐误修道众。

  往生兜率净土,是否唯靠自力,不得他力之助?其实不然。

  《上生经》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欢喜礼拜即能往生净土,是修持中最轻松功行,若非弥勒菩萨的佛力摄受,那有这么容易的事。

  《上生经》:「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此二段经文,是最好明证。其实诸净土往生者,须要自力也要他力,忏悔、欢喜、恭敬、礼拜是「自力」,而后感动弥勒菩萨,放光接引是「他力」。

  第五点:「有善知识和无善知识」的差别。迦才法师所说极乐国土有观世音和大势至二位菩萨接引,兜率无这二菩萨接引,所以必要自己上进,其实不然。

  兜率净土除了弥勒本尊放光接引,还有「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共为「弥勒三尊」。尚有他方诸大菩萨,以及五百亿天子,同是接引众生的神圣。

  第六点:「经论劝说往生多少」分别,迦才法师认为劝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的经论多,劝众生往生兜率净土经论少。这种以数量多少来判定优劣,是犯了严重错误,在战地以兵员数量,而决断胜负者,是一位没水准战将,因为兵员贵精不重量,相信迦才法师明白这点道理。

  第七点:「看古来大德趣向多少」之差别。迦才法师认为自古以来求生「西方」者多,求生「兜率」者少,来论断往生难易。这种论调和第六点,以同样手法做比较,也犯同样错误。

  常照也以历史看修行者,求生二处净土的多少做个比较,但不以此作往生难易的论断,时期因素,众生因缘会改变,如果胡乱肯定,对未来很难交待。

  佛法传入中国,乃东汉明帝时代(公元六七年)。

  净土宗发扬时期是四世纪末,东晋太元十年(公元三八五年)。此年道安法师发扬「兜率净土」法门,以皈依弥勒,求未来往生兜率内院为主。

  道安法师徒弟慧远,弘扬西方净土,是为莲宗初祖。经典中记载,慧远法师众多弟子中,只有一三六众往生西方极乐。

  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法显法师天竺取经,十三年后回国,著作「法显传」一卷。内中记载!初踏上北天竺时,有一小国名「陀历」,国内修行者皆修弥勒净土。陀历国有一尊弥勒圣像高八丈,每遇斋日弥勒圣像自然发光,因此,引起邻近国王皆来供养。弥勒圣像的由来,由一位罗汉,以神通力带一位雕刻师,上兜率陀天观弥勒菩萨高度色貌,而后刻木作像,前后上去三次雕刻才完成。

  法显顺领西南行,看到很多土族自雕弥勒圣像朝拜,法显访问一些土人,才知道立圣像风气,自佛陀涅槃后三百年至今。此地盛传,未来弥勒大士继承释迦,传授三宝到此地,所以才有结弥勒因缘的风气。

  传记说明:法显到师子国时,听一位天竺道人,说明贤劫千佛共用一?,并说明弥勒下生初转*轮,三会龙华度释迦佛遗法中弟子,并度与弥勒有缘的人。

  在传记中可明白,佛陀涅槃三、四百年后开始,「弥勒思想」在印度,最少兴盛有八百年之久,迦才法师以汉地比较盛行西方净土,就断定往生难易之差别,这也是不智之作为。

  佛法最注重「因缘法」,今日没有,未来不一定没有,佛法各宗信仰,在区域性有盛有衰,历历可见。何况在《大宝积经》、《维摩诘经》,佛陀交待很清楚,末法时代弥勒是护持三宝圣者。时间是佛陀灭度后五百岁。在末法时期弥勒思想才开始盛行。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摩诃迦叶白佛言:『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相似沙门,身被袈裟,毁灭如来无量阿僧祗劫,所修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汝莫以此问于如来,何以故?迦叶,彼愚痴人实有过恶,如来不说,以恶欲故,其心妄执邪行谄曲︰︰迦叶,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诸众生,具足善根其心清净,能报佛恩,守护吾法。』

  『世尊,此弥勒菩萨俱在此会,如来付之,于当来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如来无量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悉能守护,流演广说。何以故?世尊,此弥勒菩萨,于当来世,当证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伸右手,以摩弥勒菩萨摩诃萨顶,作如是言:『弥勒,我付嘱汝,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汝当守护佛、法、僧宝,莫令断绝』。」

  维摩经嘱累品:「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

  今为世尊之末法时代,也是弥勒菩萨护持三宝之期,佛弟子如果对于弥勒菩萨有关之经论法义,产生怀疑,或妄加评断,实是不智之举。

  然而此三论之作者,发出误差疑论后,一千几百年来,使兜率净土蒙受很多不白之冤,也害了很多后世说法者,不探讨便随其论调,错说兜率的不足和不是,也误了很多末法众生,错过很多好因缘。

  其实,弥勒净土,不是以天上净土为思想重心,最重要是实现人间净土,是积极推行地球上,大同盛世的实现,所以求生兜率净土的众生,是不畏生死的菩萨众生,将来随弥勒再度娑婆,一齐净化人间,在回向偈中有明确发心:

  「愿生兜率净土中,莲开即见慈尊容。

  悟彻缘生第一义,誓随弥勒演真宗。」

  最后还有一些事实须要再强调,有关书中人物的出生时间:

  法显传的作者-法显大师,西域取经回国是后秦弘始十二年(西元四一○年)。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的译者-沮渠京声,匈奴人,封安阳侯,刘宋元嘉十六年(西元四三九年),渡流沙游学西域,回国后从事译经工作,一生中译经十六部十七卷。

  道绰大师是净土宗第二祖,生于西梁大定八年(西元五六二年)卒于唐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

  迦才是唐代僧人,贞观年间住长安弘法寺,修净土法门,著往生论三卷,其他不详。

  论时间,三位大师该有看过上下经和法显传,为什么作不实报导?实在令人费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