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对红尘事
发布时间:2025-01-09 01:33:5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微笑面对红尘事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波罗花来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大迦叶,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这就是佛教中最为著名的公案——“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作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一言不发,只是带着他那不动声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的微妙究竟何在?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种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宁静、祥和、唯美的心态,而这是不能用任何言行来打破的。这种心态就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洁白无瑕,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于相,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即所谓的“真如妙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之所在。
因而,领会佛祖之意的迦叶尊者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是付诸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表示。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一个拈花的动作,一抹会意的微笑,于是,“禅”便由此而生。原来,生命之中美丽的事物,都有一种理直气壮的坦然啊!我坦然地面对你,云淡风轻地握手寒喧,相对而立,共同回想花从何时开起;不惧岁月的沧桑,我知你总会自远方而来;远方的风能催开无色的花,我微笑,因为有一个你能懂,且任泪水悄然滑落;我愿做花儿,不渴望四季红艳,只愿美丽时分,汝正含情微笑……那是怎样一种坦然和无忧的心境啊!
而今,历史的车轮已将我们带至二十一世纪,历史的更迭、社会的发展让红尘中的我们变得患得患失、焦躁不安。此时此刻,我们缺的就是那种安详和平静的心态,缺的就是那种遇到挫折时笑逐颜开的心境。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人生起伏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欲望的难耐、宦海的沉浮,等等,这一切让现代的人人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疲于应付。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此时此刻,不正是缺少了那份拈花般的轻悠、付诸一笑的心态吗?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在遗作中写到: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和笑对人生、不苛求不愤世嫉俗的平和心态。
人生短暂,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有高潮和低谷,正如优美的歌曲亦会有跌宕起伏、高低不平,我们何苦要计较太多,总是患得患失呢?“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微笑着面对红尘世事吧,试着去用心领悟“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佛门公案,凡事放得下,凡事想得开,等待你的,将是一身的轻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