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修学导引》-第二章(七)
发布时间:2022-09-27 10:13:2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七)清朝时代的净土弘传
清朝继承明朝的政策,既扶持藏传佛教又尊重汉传佛教和儒学。乾隆通令取消官给度牒制度,使僧尼数量大增,佛教有所复兴。但到道光时国运颓败,佛教更加衰败。佛教内部各宗融通,已无对立之势。佛教内部多遵莲池、蕅益大师的各宗汇归净土的主张,甚至雍正也肯定莲池大师的禅净合一的主张。清代有截流、省庵、彻悟三大师,大力弘传净土。
截流大师(1628—1682)讳行策,其父为憨山大师的朋友,因父亲梦见憨山大师人卧室而出生,故名梦憨。大师出家后,精进修行,肋不席地,精修五年而开悟,继而专修净业,倡兴莲社,常起精进佛七,曾组织一次长达三年的佛七,只称念一句名号,唯专唯勤,影响深远,功德无量。截流大师特别重视真信切愿,成办净业,写有《劝发真信文》,认为只要真信念佛,自然感应道交,必蒙佛接引往生,如磁铁吸针。截流行策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十祖。
省庵大师(1686—1794)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大师出家后严持戒律,日止一食,肋不贴席,终生不懈,精通天台性相诸学。1719年瞻仰四明阿育王寺佛舍利,五次燃指供佛,常开法筵,讲《法华》、《首楞严》及《阿弥陀经》。江浙一带四众弟子,倾心归仰。后来住持凤山梵天讲寺,屏诸外缘,专修专弘净土,结长期念佛会,人称永明延寿大师再来。大师预知时至,遍辞护法居士后,开示“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说毕,合掌称念佛名而寂。大师著有《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劝发菩提心文》、《续往生传》等流传于世。大师特别重视发菩提心,圆成净业。他痛斥狂禅,指归净土,提倡精进念佛,主张先求往生成佛,就是普度众生。大师对于一些人发愿再生中国,童贞出家,广度众生的行人,痛诉为“愚执”。指明求生西方,总摄一切菩提誓愿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省庵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一祖。
彻悟大师(1741—1810)讳际醒,号梦东,京东丰润人。出家后精进修学,通达性相二宗及三观十乘诸教法奥旨。后来一心归命西方净土,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大师在红螺山资福寺建成净土道场。大师往生前一日即指令徒众设涅盘斋。当日申时对大众说:“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垂接引,吾今去矣。”在大众响亮的佛号声中,大师面西端坐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往生。供养七日,白发转黑,光泽异常。大师著有《梦东禅师遗集》流传于世。
彻悟大师提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十六个字,被印光大师楷定为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并开示净宗修持八大要领:
l、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2、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3、以摄心专注而念佛,为下手方便。
4、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5、以坚持四重戒法,为人道根本。
6、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7、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
8、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
大师这些开示,理事圆融,外慕诸圣,内重己灵,自力、佛力、自性功德力,三力和合并运,必完成就殊胜净业。彻悟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十二祖。
清朝时代,民间观音信仰,弥陀净土信仰都空前普及,“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的景象更为殊胜。比如四川省遂宁市的广德寺、灵泉寺为著名的观音道场,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次观音会,每次近一个月。周围数百里民众,多以村乡为单位,自发组成“朝山进香”团,唱着佛歌念着佛号,端着香盘,系着统一围腰,打着旗帜,击着锣鼓,到遂宁拜佛,数万、上十万信众每天在遂宁两大寺院及大街小巷游行念佛,十分壮观。如此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佛教深入民间基层,深人民心,净土信仰普及到每个家庭。
在清代,净土信仰在居士中蓬勃发展,念佛社,念佛团,念佛组广泛成立。弘传净土的居士也很多。彭际清(1740—l796)名绍升,字允初,又号知归子,江苏苏州人,1769年中进士,辞官不就,专修净土,常闭门念佛,发愿回向。57岁时念佛安详往生,著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一卷等,编有《净土圣贤录》九卷,影响极大。胡琏编有《净土圣贤录续编》。
杨文会(1837—1911)号仁山,安徽石埭人,发心刻印《藏经》,创设“金陵刻经处”。他通过日本友人南条文雄在日本广求自唐以来散失的经典,择要刻印,同时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他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为英文,流通国外。他创办学校,培育佛教弘法人才,设立祇洹精舍,请谛闲法师讲天台宗,自讲《大乘起信论》。著名高僧太虚大师,及欧阳竞无等,都是他的优秀学生,著作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四卷,《佛教初学课本并注》各一卷,《十宗略说》一卷。杨仁山居士也认真地弘扬净土,他认为:“净土一门,括尽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皆趋净土一门。”他在《阐教编遗编》中与日本友人“阳辩阴资”,批评日本净土真宗,系统阐述了他的忠于净土经论的净土思想。杨仁山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佛教振兴之父”。在杨仁山指导和影响下,谭嗣同、桂柏华、黎端甫、梅光羲、李证刚、欧阳渐(欧阳竞无)等,各擅专宗,有独到造诣,对中国现代佛教都有相当贡献。夏莲居居士撰有《佛说大乘清净平等觉经》)(会集本)及《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
沈善会是杨文会同时代人。太虚大师认为他是“夺禅超教律之净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修净土,一不可以修定,二不可以参禅,三不可以伏断妄想,四不可以摄教归一。认为只要在深信切愿下长时记数持名即可,他特别提倡早晨的十念念佛。他解释“一心不乱”就是出声散念佛名,无间无休。他作偈说:“散念为易,一心为难;舍易取难,过头狂谈”。自修只需信愿散念,深信弥陀他力接引,是清代净土的发展成果。因此净土法门在民众中,在愚夫愚妇,三教九流,下层民众中,极受欢迎,扎下了极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净土永远立于不败不衰的保证。
(八)近现代净土的弘传
从民国至现今,净土的弘传有两个高潮,一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印光大师为中心的弘传,一是80年代至90年代以净空法师为主的弘传。
印光大师(1861—1941)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合阳人。2l岁出家,读《龙舒净土文》而皈信净土。26岁到红螺山资福寺研读大乘经典,妙契佛心,净业大进。33岁护送藏经由北京到普陀山法雨寺,在藏经楼阅经,励志精修净业二十余年,早证念佛三昧。30年代方受信众启请大弘法化。1930年于苏州灵岩山闭死关念佛。一生弘化,以身弘法,道盛德隆,为人天楷模。有《印光法师文钞》等流传于世。自从1917年徐蔚如居士刊行印光大师数篇文钞后,受教化求皈依的信众无计其数。印光大师自奉节俭,待人慈厚,事事躬亲,注重惜福。广印经书,结缘流道,不遗余力。敦信因果,尽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大师高擎世法行善积德,出世法念佛求生净土的法炬,抚慰了民众备受苦难的心灵,使佛陀正法深入民众人心。1937年顺应妙真和尚等请求,移锡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1940年冬月初三开示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初四日凌晨又说:“念佛见佛,决定往生。”说完即大声念佛,晨二时十五分坐起洗手后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走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此后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至五时,如人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荼毗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颗,精圆莹澈,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共一千余粒。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现。印光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与慧远、善导等一样,精通佛法真义,重理论解悟,精修念佛三昧,又承继了昙鸾,善导的称名念佛为主的修行行门。既重信愿行又重他力摄持和自力念佛修行。既重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重视融通儒家精髓,主张学佛先学做人,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人天乘的基础打好。他又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出世间法教化众生。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上承诸佛圣言经教,中依净宗祖师教化,下契近代众生根机。信众赞叹印祖:“法雨老人(指印祖)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蒲益),步武资福(彻悟)。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昌明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二百年来,一人而已。”弘一大师赞同此评价说:“诚不刊之定论也。”
近百年来,高僧大德,虽教学本宗,都行归净土。禅宗的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天台宗谛闲法师、俊虚法师,法相唯识宗的太虚大师、印顺导师、律宗的弘一法师等都以净土法门接引众生。
我们修学净土,遇到问题,应该首先请教《印光法师文钞》。印光大师有定论,有开示的,要坚决依教奉行,不必怀疑。印光大师没有开示的,要进一步参照净土经典和其他净土祖师的教导,千万不要师心自用,以为自己比印祖更高明。这是事半功倍的修学,可以避免走错路,走弯路。
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后,佛教逐渐得以复兴。大陆民众又可以拜佛,学佛和念佛了。80年代以来中国港台地区佛教也得了很大发展。
在北京居士林,以黄念祖老居士为主,首先恢复弘传净土法门,他著有《无量寿经解》、《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净土资粮》、《谷响集》等。郑颂英、张妙首、林克智、张秉全、张育英等著名居士也撰文弘扬净土。在四川省海山法师、昌臻法师领头举办念佛七。专修净土的著名道场,如苏州灵岩山寺的明学法师、山西交城县玄中寺根通法师、江西九江东林寺的果一上人、传印法师、大安法师等都在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台湾地区的道源长老、妙莲长老法师、慧律法师及李炳南老居士、李圆净居士等也在专弘专修净土。净空法师以音像方式弘法,他讲述《无量寿经》(夏莲居会集本)的录音、录像带,在各地广泛流通,接引数以千万计的民众修学净土法门,掀起了新一轮民众修学净土的高潮,功不可没。
民国期间其他宗的大德都归心净心,弘扬净土。倓虚法师写有《念佛论》,谛闲法师教补锅匠弟子老实念佛,站着往生了。宝静法师讲《弥陀要解》,圆瑛法师三次梦见佛陀教他弘扬净土,他后来专门讲《弥陀要解》等净土经论,将自己的方丈室改名为“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弘一大师三次求皈依印光大师,他虽为律宗祖师,但行归净土,临终时写“悲欣交集”后吉祥卧,念佛往生。禅宗大德120岁的虚云老和尚,接引众生时,只教人念佛。四川禅门巨匠四川乐至报国寺中兴大德离欲上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在成都北门创立了“离欲念佛堂”,教人念佛求生净士。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虽有高潮和低潮时代,但一直没有衰败,没有断裂,而是在民众中一浪高过一浪地不断发展。中国佛教各个宗派中,没有哪一个宗的信众有净土宗多,比得上净土宗深入各界民众中,扎根基层人心中。可以预言,净土宗将更加普及到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心中。
四、净土宗十三祖师谱系
在上文我们已略述过净土宗十三祖师的生平及思想。在这里只简单小结一下净上宗十三祖师的谱系:
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净土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净土宗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净土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净土宗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净土宗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净土宗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净土宗八祖杭州云栖莲池大师
净土宗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大师
净土宗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
净土宗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
净土宗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
净土宗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
净土宗前十二祖师是印光大师审定的,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是四众弟子一致推举的,现已约定俗成,而且也是很恰当的,不应再变动。
中国净土宗十三祖师谱系,与其他宗不同,不是师徒法嗣直接传承,而是净土祖师直接从释迦世尊、马鸣、龙树、世亲菩萨接受传承的。这也是净土宗特别殊胜的特色之一。
净土宗祖师,都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大士,其本迹是不可思议的。弘传净土应当“以净土经论为准则,以祖师教法为依止,以信愿持名为纲宗,以诚敬实修为要务”。对净土祖师的教法,一定要依教奉行。净土宗祖师依时节因缘,弘法净土时各有特色,在信、愿、行、自力和他力等方面各有侧重,比如昙鸾大师更重愿,善导大师更重信,少康等大师更重持名念佛,慧远大师等更重自力观想念佛,重念佛三昧,彻悟大师重执持名号,且重散心念佛。印光大师是净土宗集大成者,他对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重他力接引,也有很多中肯的评价。印光大师既重自力信愿念佛,又重他力接引。由于近代科技昌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福薄慧浅,他还特重学佛先学做人,重视道德伦理的重建。他继承永明大师“万善同归”思想,还印赠很多儒家道家善书,如《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等。印光大师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宝库。修学净土宗应该首先依止印光大师。依止印光大师就是依止净土宗诸祖师,就是皈敬释迦、弥陀真实教义。
由于净土法门是圆包圆超一切法门的特别法门,它是从唐代起就一直独立存在的有完善体系的宗派,并不是附属在其他宗派之下的寓宗。其他通途法门宗派的祖师对净土教法也有很多评述。但净土是有宗,其他多为空宗,净土讲信愿行,自他二力感应道交,其他法门讲唯心净土。印光大师明确楷定,有净土就是有信愿行,求生西方净土,而不是“唯心净土”。因此其他祖师,如三论宗吉藏大师,摄论宗的迦才大师等及站在禅宗立场上评述净土的思想,只能起参考作用,否则会越学越混乱,有损对印光大师为代表的净土正信。
五、净土宗研究弘传的原则
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以净土经论为准则、以祖师教法为依止、以信愿持名为纲宗、以诚敬实修为要务”,我们认为这是净土宗研究弘传的原则。
一、以净土经论为准则
净土法门是释尊金口无问自说的,十方诸佛共弘的,千经万论述及的大乘无上妙法。我们对净土法门的深切信解,都是建立在净土经论的圣言量基础上的。净土法门所依经典,主要是五经一论:《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往生论》。我们弘传净土法门,必须一丝不苟地谨遵净土经典,严格地以净土经论为准则。凡是与经土经论有违的言说,我们都坚决抵制或回避。只有这样才不致迷失净土弘传的方向,才不致让信众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而盲修瞎练。也只有以净土经论为准则,才能做到僧团无诤,四众团结。
在修学中,培育弘法骨干树立正知正见很重要。弘传净土首先要讲清楚净土法门的纲领及修持方法,传授八关斋戒,讲临终助念的利益及方法,影响带动四众同修。他们回到原来的寺庙或者家庭,知道怎样具体行持,推动了当地寺庙及基层的念佛活动。
对如来世尊的圣言量,对佛经佛语,我们只能依教奉行,理解的要奉行,暂时未解悟的,要在奉行中去悟人佛的知见。我们切不可以篡改、割裂,否定乃至诋毁佛经佛语,我们也不可以师心自用,以自己分别意识及世俗知见去解释。我们弘传净土法门的一言一行都要以净土经论为准绳。对于非净土经典,只要是佛陀金口宣说的都是绝对真理,都是圣言量,有能力有机缘的我们都鼓励去广泛深入学习,以加深对净土法门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坚定我们的信念。对于条件不具备或老年居士,我们应鼓励他们遵循莲池大师的教导“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而不要杂修或转修其他法门。
二、以祖师教法为依止
学修弘传净土法门应以祖师教法为依止。从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结莲社,开创大规模净土法门的弘传先河以来,经过善导、承远、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莲池、蕅益、行策、省庵、彻悟、印光形成中国净土宗的十三祖师传承法系,这一法系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他们与对净土宗很有贡献的昙鸾、道绰、慧日及其他宗行归净土的祖师,如智者、窥基、知礼、太虚、弘一等的教法都是极重要的。这些东土祖师根据净土经论,根据时节因缘,根据弘传对象,应机施教,在净土信愿行及自他二力等方面各有侧重,因此各有特色,但他们都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他们的教法都是中国净土宗的教法。将他们分成什么纯自力、纯他力及自他二力三个流派的日本式分割法是欠妥的。这些祖师都是有修有证的过来人,不少人本来就是倒驾慈航的佛菩萨。我们对他们只能起恭敬心,依止心,绝不能起分别心,把他们对立起来,甚至贬低他们,诋毁他们。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根机,融通、选择某些祖师的教法作为个人修行的依止。这是很重要的。如果用某个祖师的教法去否定其他祖师的教法,那么中国净土宗内部就永无宁日,就会危及中国净土宗的基础,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人称净土法门是他力教(即神权教),攻击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修般舟三昧是纯自力的慧远流,认为慧远不懂净土真义,否认他是净土宗初祖。我们是不能认同这些观点的。
三、以信愿念佛为纲宗
净土法门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蕅益大师对三者的关系开示得很清楚:“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他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念佛之深浅。”弘传净土法门,指导信众学修,要在信愿行三个方面下工夫,三者是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信愿行不具足,就是印光大师指出的“无净土”。有人主张只要信,不需个人任何修为,任凭弥陀救度,这是他力神教。有的人只愿去极乐享受弥陀早已备好的珍果,这与大乘菩提心悖逆。有的人虽念佛,但不发愿求生净土,这也就不是净土法门。有的只提多多念佛说念上一千万声,即可成就,而无信愿的保任,这也只能是喊破喉咙也枉然的。有的甚至反对念佛,说什么凡夫不可能念佛,是佛念我而不是我念佛,这更是外道邪说。
我们在弘传净土法门时,应该首先要求信众学佛先学做人,深信因果,再心归净土,深信世尊教导:“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坚信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再引导信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切愿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再鼓励劝诫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我们还应尽力帮助信众,深信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特别妙法,建立只要信愿行具足,人人皆得往生的信心。我们应反复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一净土宗的十六字纲领,这就是以信愿行为纲宗。
我们应坚持并努力推广临终助念活动。四众同修,在临命终时,均应安排助念七天,昼夜不断,僧人和清众均应参加。并说服居士的亲属,不得哭泣,参加助念。应广泛建立助念组,将志愿参加者,按居住地区组成小组,平时组织成员学习《临终助念须知》,届时就近参加助念活动,形成制度。
四、以诚敬实修为要务
佛法是讲求实修实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内心证悟的心法。佛法不离世间。佛教一方面要人世间与社会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要出世间精进修行,这两者都不可偏废。以诚恳心恭敬心老实修行,是我们行持的要务。
应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倡捐资助学,修桥修路,救济贫困,慰问孤独病残,大大改善佛教在社会上民众中的形象。
净土寺院应加强内部建设,谨严戒律,纯正道风,僧团六和,建成环境安宁的修行的道场。应坚持“以戒律为基础,以般若为指导,以净土为归宿”的方针,严格执行“共住规约”,注重威仪;对不能持戒者,坚决迁单。僧人长年组织学习,注重修持;一般不作经忏佛事,不搞盈利性质的商务。僧人衣单费不要太高,不蓄钱财。加强培育弘扬净土的人才是极为重要的。
引导信众老实念佛,诚敬实修是弘扬净土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