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迅速改变运气乃至命运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15 01:35:4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有一个超级简单的极速改变命运的方法,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文笔比较粗糙,有些话语表达不够精确明晰,还请见谅。
这个方法就是【念念利他,广传善念】,具体方法如下:
【无论在任何地方,见到任何人,就在心里对他们默念:“愿诸位平安、健康、如意……”】这个善念可以换成任何你觉得是美好祝愿的话语。
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默念一句话就会改变你的运气和命运?
第一:当你对别人默念传播善念的同时,其实你同时也在洗刷自己的心灵,洗刷掉你不好的一切,默念一次,就洗刷一次,当你心里的尘埃被洗刷多了,自然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自己的气场也改变了,整个人的运势自然上升。
第二:当你对别人——特别是曾经伤害你的人默念的时候,可以让你心中的怨念、憎恨、所有负面情绪都转化为善念,别人对你不好,你反而祝愿他们好,这样可以极速转换你的念头,进而转换你整个心灵,再进而转换你整个人的气质,整个身心气质都会改变。你整个人会变得包容、博大、宽广、慈悲,这样子,你已经超脱了因果怨恨,命运怎么会不改变?
第三:宇宙是有回响的,当你传播善念的同时,其实善念也在传播回给你,也在愿你平安、健康、如意……,反过来祝愿你,增加你的运势。这个方法,我自己亲身体验过,效果很好。
当你整个人都成为传播善念的源头,整个人的磁场都改变了,做什么事情都是顺顺利利无阻无碍,善意的愿望也会很快达成。
懂得了这个方法,只要三天的时间,你就可以熟悉而自然的对每一个人传播善念。三天就可以改变你的运气和命运。
这个方法,念念都是利他,所以善念一旦传播开了,把好的东西好的愿望赠送给别人了,你很自然可以破除贪念、嗔念、恐惧。
贪嗔恐惧破除了,自然而然升起真诚平等恭敬的心,心变得清净而真诚,原先粗糙的善意念头慢慢变成真诚清净的心,每一句善念都是发自你的清净心,用最真诚的善念传播开,由此可以破除你的慢心,升起你的恭敬心。
同时由于善念改变,做事顺顺利利,对善念没有了疑惑,对佛法没有了疑惑,对自己和人生没有了疑惑 ,所以可以破除你的疑惑,升起正知正见,消除痴念痴行。
至此,贪、嗔、痴、慢、疑可以借此简单方法一举快速消除,快速升起你的清净、平等、真诚、恭敬、慈悲心。
这个方法的妙用远未到此,只是我个人眼光浅薄只能看到这里。
愿看到此文的朋友都能平安、健康、如意。
愿以此文供养诸佛菩萨,愿世界和平、消灾消难、人人广发善念善行。
-02-
世间众多因缘,最重要还是自己的心念
导读
你认为好的,也许我觉得不好;现在觉得好的,也许以后觉得不好。而且,无论好与不好,都只是我们对事物的标示,却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在我们对事物做出好坏、利弊的判断时,不仅是片面、僵化的,而且直接偏离了事物。
文:希阿荣博堪布
遇事立即做评判,这是我们的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不立即分辨出好坏、美丑、利弊,总让人感到不踏实、不安全,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了。
其实,说起来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好的、美的、有利的,就贪执;坏的、丑的、无利的,就排斥、抗拒。面对世间万象,基本上我们就只有这两种态度。
佛陀在讲解空性法门时说,事物没有本具固有的性质。
人也好,物也好,现象、情境也好,都是众缘和合之下暂时呈现的一个“相”,因缘改变就会有新的“相”呈现,没有任何“相”能做到稳固、静止,所以没有绝对的好坏、利弊存在其中。你认为好的,也许我觉得不好;现在觉得好的,也许以后觉得不好。而且,无论好与不好,都只是我们对事物的标示,却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在我们对事物做出好坏、利弊的判断时,不仅是片面、僵化的,而且直接偏离了事物。
我们固执地认为好坏、利弊等性质固有存在于事物中,相信自己的判断反映了事物的真相,所以一切与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人和事,甚至那些只是没有立即表示赞同你的想法的人,都应该被排斥。
不分别也并不是强行抑制对事物的判断,对它们漠不关心。可能有些人会以为空性就是那样。但那可能只是冷漠或者糊涂,与我们所说禅修中带着清明观照的不评判不是一回事。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种情境,背后都有复杂的成因,并不是单纯某个人、某件事造成的,并且情境本身也在持续变化中,新的因缘不断加入,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缘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这个见地至关重要,尤其在我们身陷困境时,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我们努力停下与自己无休无止的讨论,暂停那股指责、懊悔、怨愤的强大惯性,尽力与内心的恐惧、痛苦联结,让自己的软弱、无助、孤独融化在那强烈的痛苦感受中。
我们不会因此而被痛苦吞噬,相反,我们封闭、僵硬的心这时才有可能一点点软化、打开,你感觉心头的千斤重担开始松动,有一种空间感,终于可以环顾左右。
这时,前因后果相互作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见地像一道光照亮眼前,你慢慢看到自己是怎样在因因果果的罗网中一步步走到现在,无尽追逐背后周而复始的贪婪、嗔恨、执念、傲慢,以及身陷轮回的不由自主,自己是这样,旁人亦然,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中,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他人的影子。
这个洞见使我们在接下来的反应方式中不至于陷入盲目的指责或自责,但也不会觉得自己完全是不公平命运的受害者、全世界最无辜的那个人。总是觉得自己无辜受害的人往往是缺乏反省的。
一方面,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评判并找一个发泄怨愤的靶子,仿佛指责有助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真正开始意识到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这个承担不仅面向过去,也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我们接纳已经发生的,并决心通过自己现在的发愿和行为,为未来创造积极的缘起。
佛法中的“接纳”从来不是被动、懦弱或是事到如今、无可奈何。我们如果能懂得一些空性的道理,就会逐渐承认空性在事物中的种种表达,例如无常、因果、缘起。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