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人间佛教之成佛之道(一)

发布时间:2023-11-23 01:37:06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人间佛教之成佛之道(一)

作者简介

丽骐将会常与佛友们分享学佛心得和所得,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不足之处望师父师兄们给予指正。修学佛法种善根,精进道业用意殷,不求成佛,但学菩萨普渡众生为报恩—丽骐发愿!

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有的人(包括其他动物)都具有成佛的性质与能力(佛性)。

所谓“菩提心”就是道心,就是求菩提(觉悟)的心。生起菩提心的人就是菩萨,菩萨同时也具有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指所有菩萨共同具备的四种誓愿,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救济他人,完成自我的四种弘愿!

所谓佛教就是“佛的教法”或“佛陀所说的宗教”。佛就是佛陀,是印度话Buddha 的音译,意译为觉者(已经觉悟的人)就是觉悟了社会,人生之真理的人。所谓“释尊”就是释迦牟尼世尊的略称。“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出身的圣者,“世尊”就是佛。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Sakyamuni-buddha),又因为释迦族的姓是瞿昙(Gotama),所以释尊也称为瞿昙佛(Gotama-buddha)。就是两千五百年前出生在印度释迦国,开创佛教的佛陀。

所谓佛教也可以说是“成佛之教”。依照佛教的说法(大乘),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佛,将佛陀解释为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因此佛教是以人格的完成为目标。(小乘以解脱为主,成阿罗汉)在这个意义下,佛教可说是“成佛之教)

故“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丽骐与诸同修师兄们共勉之!

《成佛之道》学习与分享:佛教的分类有三项标准。A.二乘或者三乘B.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C.南方佛教和北方佛教。除此之外,也有分为显教和密教。由于佛教的真实义是佛陀自内证的秘密,这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所以,这种秘密教法称为密教。密教以外,可以言诠的佛教就是显教。

我们主要先了解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

《成佛之道》学习与分享:二乘与三乘的分类。A.所谓二乘,就是指小乘和大乘,也称为声闻乘(小乘)菩萨乘(大乘)。

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佛教是将人们从迷的此岸(现实界)渡到悟的彼岸(理想界)的交通工具,所以用“乘”来比喻。

《成佛之道》学习与分享:小乘佛教再分为两种a.声闻乘b.缘觉乘。小乘又称为劣乘。是指小型的交通工具,或劣质的交通工具意思。这种教法是仅以自己的完成与救济为理想的自力教,所以称小乘。也称声闻乘,这是因为小乘佛教着重在闻佛之教才开悟的缘故。所谓声闻是指弟子。以十大弟子为首的释尊的弟子们,都称为声闻。其实,所谓小乘,声闻乘的名称都是从大乘佛教的立场对部派佛教的具有轻蔑意味的称呼。部派佛教本身并不自称为小乘或声闻乘。在天台宗的教义系统里,称小乘为三藏教或藏教,这是因为小乘的教法是由经,律,论三藏的教法所组成的。

小乘:就是以听经闻法,自我解脱,独善其身,自度为主,终成阿罗汉。

《成佛之道》学习与分享:大乘佛教是指大型的交通工具或者优质的交通工具。这就是不仅在期求自我的完成与救济,而且也广泛的救助他人的自觉觉他的教法。不像小乘佛教那样只求自利,而是兼顾自利与利他,这种教法叫大乘佛教。它的理想就是最后能成为自觉觉他的佛陀。所以大乘又称为菩萨乘或佛乘。最终大家成佛。

大乘:菩萨乘。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具有成佛的性质与能力。因此如果生起菩提心,就可以成为菩萨,如果再怀抱着菩萨的誓愿与自觉,而逐渐积聚六波罗蜜等善行的话,那任何人都可以成佛。即使今生不能成佛,在未来的永劫期间也必定可以成佛。具有这种自觉,决心与努力,绝对不能抱着不能成佛的卑屈想法,要具有大自信,以菩萨自命而修行迈进。这就是声闻乘与菩萨乘的发心所在。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 的略称。又译成有情。菩提(bodhi)是觉,萨埵(sattva)是有情(众生含识)。就是期求开悟的人同时包含使他人觉悟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自觉觉他。

《成佛之道》分享学习:小乘b. 缘觉乘。缘觉乘pratyekabuddha-yana 又称为辟之佛乘。缘觉与“闻他人之教而开悟”的声闻不同,他并不依据别人的教法,而是由于自己观察缘起的道理才开悟的。并且与救济他人的佛陀不同,而只是以自己的开悟为目的,隐居山林,脱离世俗,是一个并不救济世人的独善者。

《成佛之道》分享学习:总结一下:小乘:两种:声闻乘和缘觉乘(辟之佛乘)大乘:菩萨乘(佛乘)。两种小乘佛教都是以自我解脱,独善其身为主,只是自利,而没有去利他。最高悟境是证得“阿罗汉果位”,脱离轮回苦界,达到无苦安稳的理想涅槃世界,这个境界称“无余涅槃。阿罗汉果可在有生之年证得(身在,但心已经涅槃)不一定死后才涅槃。而大乘(菩萨乘或佛乘),从最初的发菩提心开始,就有“自未得度先度他”的誓愿。不像小乘那样厌弃生死轮回之苦,期求不死涅槃之乐。大乘修行者不仅不逃离苦,还致力于去救济受苦的人,所拥有的只是济度众生的菩萨愿行而已。这种态度是自主自律的,与那种被业报苦乐所左右的他律式态度,必须加以区别,但大乘最高悟境就是成佛。

《成佛之道》分享学习:小乘的根本教法(修行方法)。小乘:是以自我完成为目标的“四谛,八正道”。证得四谛八正道的话,则可完成自我的人格,其实同时也有可能为其他众生效力。阿罗汉(arhan-arahan)也可译成“应供”,是指有资格接受他人的供养和尊敬的人,因为阿罗汉教化世人,给世人以福德利益,他当然有承受世人尊敬供养的资格。(从这点看,阿罗汉也绝不是与世间毫无关系的独善者,但相比大乘,大乘就境界高多了)

《成佛之道》分享学习:大乘的根本教法(修行方法)。大乘:除了修四谛八正道自我人格的完成外,就是采用修“六波罗蜜”的修行方式作为修菩萨道。因为八正道只包含了完成自我的德目,在利他方面并未具足,所以大乘菩萨的修行法就加上了布施,忍辱等有意义的社会德目,所以,大乘佛教的利他特质,就可以在这里显示出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