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与因 果
发布时间:2024-07-14 01:37:06作者:华严经全文网一、发心与因果
观察发心
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心的动机,调整自己的发心,因为正确的发心非常重要。
虽然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但从无始轮回以来,自私自利的习气根深蒂固,利益他人的发心却比较薄弱,实际上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者就很难说了。因此哪怕是修一秒钟的法,行微不足道的善,都一定要有菩提心的摄持。当然对于一位初学者来说,生起菩提心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大乘行者,必须要先从修持菩提心着手。
首先,我们学习生起造作的菩提之心,然后再慢慢训练能够做到真实无伪的菩提之心。一旦相续中具备菩提心的摄持,那么此刻所修的佛法或者所行的善业都将成为增上菩提心的助缘。而且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解脱的道路上也会少遇挫折。不但修行的过程会顺利,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会非常圆满。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也是发愿的力量,更是利他之心的力量。所以闻、思及实修之前,观察自己的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修行者心态的不同,所导致的成就也有天壤之别。譬如修行的发心比较狭隘,那所获的结果便是渺小的。如果修行的心态比较中等,获得的结果则是中等的。如果修行的发心圆满广大,那所获得的结果也是圆满广大的。如果你在修行任何一个法门之前,根本没有良好的心态,其结果也不会是好的。
我们说修行发心不正确会有三种过失:首先是无法成为大乘的佛弟子;其次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善业往往会被嗔恨所摧毁;最后是修行所达到的结果不圆满。
不要过分注重形式上的修行,要多关注内在的动机与发心,比如表面上的行为是不善业的,但发心是善的,那么不善业的表相也会转变成善业;如果心是不善业的,表面上再怎么行善积德,待因缘成熟时这些所谓的善业迟早也会变成不善业。《法句经》中说: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若随彼,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对于世间人而言,能够做到佛法中所讲的这些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世间人已经习惯注重表面的形式,而忽略观察内心的动机,心经常容易往外散乱,这就是众生流转轮回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迷惑错乱的一个根本。尤其当今社会里出现很多慈善事业,这是很好的现象。如果大家都正确的发心去运作,那真是锦上添花啊!然而,我们很难保证所有慈善事业的发心都是正确的。即使我们做出了令人佩服的伟大慈善事业,但如果我们内在的发心不纯净、不正确的话,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无以伦比的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蔓》中说:
为了现世的名闻和供养而广行善业,就像用一棵葫芦和一袋酒糟,来交换无价的如意宝珠一样毫无意义。
谨遵因果
凡夫往往为追求眼前的一己之利,而不谨慎遵守因果规则,这种所作所为,都是由于无明愚痴所造成的颠倒,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我们所造作的恶业经过百千万劫,因果的规律仍是丝毫不爽的。如《大宝积经》中所说: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现在做什么不一定即刻就发生,因为人的生命不止一生一世,而是累生累世的流转,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在过去哪一世的流转中曾造过怎样的业,所以这一世行善积德并不能确保今生今世就能获得幸福快乐。同样的,现在所造的恶业也不能确定今生会遇到痛苦和不幸。也许你仍然会富有、幸福,但这不代表今生所造的恶果在将来不用承受,更不表明因果不存在!只不过是“不是不报,时机未到”罢了。龙树菩萨说:
造了罪恶业,报应非及时,到了死亡时,业果见分晓。
因此我们今生所做的善恶果报不一定很快实现,因为我们还有很多过去世的业未完全受尽。
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常会抱怨说,我曾经做了多少多少好事,但一点好的结果都没有。甚至有些人很失望地跟我说:“某某人一生当中做了多少多少坏事,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健康,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而我呢,经常与人为善,帮助穷人,专心念佛,却常常遇到不顺,出现重重违缘。师父啊!是否因果不存在呢?”我说:“这并非因果不存在,而是你对因果的认识与见地不清楚”。建议你多读一些有关因果的佛教经典,多了解一些关于因果故事的公案。佛祖曾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关于因果循环规律,是佛陀依大智慧彻底通达而做出的无误解释,连阿罗汉都无法彻底解释因果之因的产生,因为阿罗汉具有四不知因的障碍。(四不知因即:因佛法深、细而不知;因对境遥远而不知;因时间久远而不知;因分类无量而不知。)所以我们作为凡夫俗子对因果产生迷惑是理所当然的事。凡夫的“分别念”几乎都是因颠倒错乱而生。佛陀曾经说:
凡夫人的五官与思想是错乱的、靠不住的。
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能力和智慧了知过去世的因果循环呢?因此我们绝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来判断因果的循环。假如我们以自己的分别念来衡量因果产生之因的话,那你所得出的因果之果也将是颠倒错乱的,甚至会觉得因果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千万不可以自己的分别念来看待因果的取舍,好好依照佛陀的法教及大德善知识们的教言,谨慎遵守因果规则,这样才能掌控未来的命运,才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人。经中言:
谁在恒沙劫年中,
虔诚之心以饮食,
华盖宝幢与明灯,
供养亿万诸佛陀;
谁在善法遭毁灭,
圣教趋于灭亡时,
日夜受持一善戒,
后者功德更殊胜。
发心有两个对镜,一是以佛为所缘发心的对镜;二是以众生为所缘发心的对镜。以佛为所缘的发心是指智慧资粮道;以众生为所缘的发心是指福德资粮道。这和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的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