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三)

发布时间:2024-11-29 01:35:41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三)

「心」:

心有多种:一、草木心。二、肉团心。三、精要心。四、缘虑心。五、真如心。

一、草木心,如草心、花心、树心等,乃属无情之物,虽有生长,却毫无作用。二、肉团心,属生理物质,即五脏六腑之心,虽有形质,但全无情感。三、精要心,乃是一种取喻,如中心、心要等,但取其义,而无实质。四、缘虑心,即我们现前见、闻、觉、知、对境攀缘,发生分别思虑的妄心。终日昏昏扰扰,随尘逐境,境现则有,境灭则无,起灭无常,离前色等六尘,此心本无,虚妄不实。正如大海水上的波浪,遇风则起,风静则灭,随风起灭,本无自体,不过是大海水上偶然幻起的一种聚沫现象而已。

因此,以上所说的四种心,除借喻精要心的意义之外,其余皆不是本经所取;本经所取的,是第五种真如心。此真如心,在各种不同的佛经中都有提及,可是名称却不一样,唯名虽异而其义则同。《涅槃经》称之为「常住佛性」;《楞严经》称之为「妙真如性」;《华严经》谓之「一真法界」;本经称之为「实相」;禅宗则呼之为「主人翁」,或「正法眼藏」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现在单就「真如心」来讲:所谓「无妄曰真,不变名如。」此真实常住不变之心,即我们现前一念灵知的性体,圆明寂照,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平等周遍,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无生死烦恼,离诸迷情妄相,无诸尘劳垢染。所谓「非一切法,而能现一切法;非一切相,而不离一切相」,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依之而建立。然而,这个真心究竟在那里?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间,无来无去,无方无所,没有踪迹可寻,更不是言语可以形容。

它是什么个模样?无形无相,无声无色,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不可以大小名状,亦不可以有无称呼。「若言其大,微尘不能入;若言其小,虚空不能容;若言其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若言其无,灵灵觉觉,应用周全。」

古人说:「要见本来人,直下须亲荐,日用寻常中,不隔一条线。」本来人是谁?就是现在所讲的「常住真心」,它每日与我们相亲相近,须臾不离,可惜我们都不知不觉、当面错过。「虽寂然不动,却感而遂通,应物随缘,自在无碍,竖则从古至今,以及将来,横则四方四隅,以及上下,无时不遍,无处不普,乃诸佛所同证,众生之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终日迷而终日不离乎此,当下悟而当下亦无所得。能为迷悟所依,不为迷悟所转;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就是真心的灵明动态与本来面目。可是我们有没有认识到它呢?

《华严经》云:「三界诸法,唯有心故。」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楞严经》说:「万法所生,唯心所现。」此心乃生佛之本体,万法之根源,所谓实相般若即此,观照般若由此,文字般若更不离此;修因修此,证果证此,念佛念此,参禅参此,闻法闻此,乃至行、住、坐、卧何尝离此。可惜众生被无明烦恼所蔽而不自觉知,妄执六尘缘影以为心,起惑造业,枉受生死;如果我们能不为尘劳所惑,能直下认识这个真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能与佛无二无别。

所以本经之目的乃为一切众生,打破迷情妄执,启示解脱法门;处处即色明空,层层破妄显真,乃至广阐诸法皆空之理,从世间有情的五蕴,一直空到出世间的无智亦无得。因为空得如此彻底,所以能够不取一切相,以其不取一切相,所以能够即见实相。一无再无,一空再空,无非要我们亲证此心。

「经」:

「经」为佛所说之教法。梵语音译「修多罗」(注2),或云「修姤路」,意译为「契经」。简称为「经」。所以称为「契经」;「契」就是契理契机的意思。「契理」,即是上契诸佛之心理(一切言教皆从佛大悲心流出);「契机」,即是下契众生之机宜(一切言教无非应众生的机宜而说)。

若但契理而不契机,则如同世俗训词;若但契机而不契理,就像渔歌樵曲。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具有契理契机的特性与容,所以称之为「契经」。以上是指一般而言,若特就本经来说,则谓上契般若实相之理,下契解空无我之机。

按《杂阿毗昙心论》则有五义:一、出生(出生一切诸法故);二、涌泉(义味无尽如源泉滚滚);三、显示(阐发一切义理故);四、绳墨(辨别邪正曲直故);五、结鬟(义理连贯没有散乱故)。

现以贯、摄、常、法,四义来说明:「贯」,谓贯串佛所说的一切教义令不散失,如以线贯珠一样(佛的言教若无结集成经,如何能流传千古不失?)「摄」,谓摄持所应度的众生令不堕落,如摄提小孩一样(佛所说法无非要救度众生使不堕落)。佛已灭度二千余年,我们尚能够得闻正法,皆由于贯串、摄持之力。「常」,则历诸万世而不易。「法」,则推诸四海而皆准。

换言之:万古不变其言,谓之常(佛的言教至真至正,最能觉世觉人,故能万古不变其言)。天下同遵其道,谓之法(佛的言教至善至美,极为契机契理,故能令天下同遵)。正因其契理故,所以能流传万世;正因其契机故,所以能垂范天下。由于佛教的理论极圆满而广博,故能不限时代——时不论古今(二千多年来极为一般学者所崇尚,此即万世不易之表示),不限地域——地不分西东(几乎全世界各地皆有佛教流通,此即天下同遵之表示)。因此,简单地说,经就是「真理」,持有普遍妥当性,与思惟必然性,于一切时,一切处都能适用于一切人、事、物之中。

又经者行也,修也,一切贤圣皆依之而修而行。若单就本经而言,即是体悟性空,求证实相的人所应修应行之经。又经者径也,乃成佛作祖所应经由之路径。若单约本经而言,即是由生死此岸,而到达涅槃彼岸的捷径。若就广义来说:约理方面,则凡宇宙诸法,法尔如是之如实之相,不违谬于实相之学说者无不是经。约事方面,则凡人生正行,乃至常道,法制所不可易者,亦莫不是经。《华严经》说:「剖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则经义之广,由此可知。

按佛所说一代言教,综合为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现在所讲的是经藏所属,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未完待续)

注释:

注2:

按「修多罗」,正译为「线」,印度古时以贝叶记录佛语(如我国古时,用竹简记载文字一样),用线穿之,编制成册,使不散失,以流传后世。因为佛所说的一切言教,由有结集的人,编集起来,所以佛法才能流通迄今不灭;正如线之穿珠不令散失一样,故以线称之。不过,我国古代的圣人,如孔子、孟子等,他们所说的言教亦称为经,为顺此方习惯和一般心理,所以翻译佛经者特译为「经」,而加一「契」字以作拣别。其实,经与线名虽异而义则同,皆是贯穿的意思。按《说文》的解释:直线为经,横线为纬。又线以贯华,经以持纬,似此则经与线的性质相同,不过为习惯上有所分别而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