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圆寂、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纪念日
发布时间:2024-12-20 01:34:49作者:华严经全文网一、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纪念日
本焕长老(图片来源:佛教)
2014年4月2日,是当代高僧本焕长老圆寂两周年纪念日。
本焕长老(1907~2012),当代佛门泰斗,禅宗尊宿。祖籍湖北新州,俗姓张,学名志山,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二十二岁在新州报恩寺出家,1930年到武昌宝通寺受戒,同年六月去扬州高旻寺,拜来果老禅师为师,在此修行七年。
1937年,本焕长老朝礼山西五台山,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一天拜三华里,到台怀镇,再拜五个台顶,全程六百华里,忍苦耐劳,双膝跪出厚茧,在所不辞。长老在五台山碧山寺安住时,阅藏诵经,谈禅论道,放千台焰口,结万众法缘;期间本焕长老发愿刺血写经,历时多年,寒暑不缀,血书《楞严经》一部十卷、《地藏经》一部三卷以及《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文殊师利法王子经》等共十九卷、二十余万字。1942年10月,本焕长老辞去碧山寺监院一职,在五台山小西天寺闭关三年,阅读藏经四千多卷,大开慧眼,灵明顿悟,船若花开,菩提果熟。1947年,先后朝拜北京弥勒院、天津居士林、上海普济寺。1948年11月离开五台山,到广东南华寺亲近虚云长老,风仪道品,虔敬有加,深受虚老器重,纳为嗣法门徒。当时南华法席虚位,在虚老摄受下,1949年农历正月十五,本焕长老于南华寺入方丈室,升法王座,虚老从云门寺徒步百里亲为送座。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本焕长老蒙冤入狱一十五载,后于劳改农场就业,前后二十二年,和光混俗,坦然面对,勤劳苦役,磨炼道心,日间劳作,随心摄念,夜深人静,趺坐安禅。在本焕长老一生中,重修祖庭、寺院近二十座,先后担任南华寺、别传寺、光孝寺、弘法寺、四祖寺、莲开寺、大雄寺、报恩寺、斗方寺等不同寺院的方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本焕长老白天讲经说法,晚上趺坐参禅,常年精进不息,揭开为振兴禅宗、中兴祖庭、广宣法教、利济群生作贡献的新篇章,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佛教恢复与寺院重建事业之中,先后恢复或新建别传寺、光孝寺、报恩寺、弘法寺、四祖寺、大雄寺、莲开寺、百丈寺、慈恩寺等十四座寺院。
本焕长老曾先后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等。本焕长老终身以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的大乘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求名闻利养,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平时所得供养悉数用于寺院建设事业和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从无私人积蓄。本焕长老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楷模,是四众弟子学习的榜样。
2012年4月2日凌晨零点36分,本焕长老在深圳弘法寺示寂,享年106岁,僧腊、戒腊84年。
二、布袋和尚圆寂纪念日
云南大理祥云水目山宝华禅寺大雄宝殿内弥勒佛坐像(图片来源:佛教)
2014年4月2日,农历三月三日,是布袋和尚圆寂纪念日。
五代梁时明州奉化有位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号长汀子。经常露腹,笑口常开,手执布袋,禅机幽默,被人称为布袋和尚。相传他常背着一个布袋进入街市,看到东西就要乞讨。一天,一位僧人在前行走,契此拍了拍僧人的后背。僧人回首,契此就对他说: 乞我一文钱。 僧人说: 道得即与。 契此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上问他: 如何是布袋? 契此放下布袋。又问: 如何是布袋下事? 契此马上背起布袋而走。在此之前,有一位保福曾问他: 如何是佛法大意? 契此放下布袋。保福又问: 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 契此背起布袋而去。又有一次,契此站在街上,有位僧人问他: 和上在这里作什么? 契此说: 等个人。 僧人说: 来也来也! 契此说: 你不是这个人。 僧人又问: 如何是这个人? 契此答道: 乞我一文钱。
契此曾有一首长歌: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又有一首偈颂: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据《释氏稽古略》记载,后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契此和尚坐化(其他僧传相关资料,皆无具体日期)。示灭之前,在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之上,说了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民间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大概也与这首偈颂有关。契此和尚坐化之后,相传有人在其他地方看到他,依然背着布袋行走。中国汉传寺院天王殿中往往会有大肚弥勒造像,即因契此和尚形象而来。民间还有一副对联,叫作: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三、《无极宝三昧经》译出纪念日
2014年4月2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无极宝三昧经》译出纪念日。
《无极宝三昧经》,二卷,西晋竺法护译。本经内容如下:佛在竹林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亿菩萨俱。竹园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皆如文殊问法,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三昧,感动十方诸佛,各遣菩萨来会,天龙八部皆来集会。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问答法要,罗阅只王请诸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据《开元释教录》记载,西晋怀帝永嘉元年三月三日由竺法护译出本经。
竺法护,西晋高僧。法护祖先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师事竺高座,遂以竺为姓。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博览六经,涉猎百家。当时中原地区虽然礼拜寺庙、佛像,然而大乘经典未备,法护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泰始元年,携带大批经典返回东土,居于长安、洛阳,专事译经,精勤行道,广布德化,时称月支菩萨、敦煌菩萨。太康六年,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国人始知观音之名。据《出三藏记集》记载,法护译经共有《普曜》《大哀》《持心》《贤劫》《维摩》《无量寿》《正法华》《度世品》《首楞严》《光赞般若》等大乘经典一五四部、三○九卷。《历代三宝纪》依诸经录而增列法护译作为二一○部、三九四卷,《开元释教录》则删减为一七五部、三五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