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而行 趋光而往
发布时间:2025-01-12 01:35:2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周敦颐,字茂叔,史称濂溪先生,湖南道州楼田堡(今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湖湘文化先驱。先生博学力行,闻道甚早。一生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如光风霁月。其学术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纳佛道之长,将先期的政治儒学,即理学(道学)或新儒学,以“天人合一”为论证主题。著有《太极图》《通书》《爱莲说》等哲学、文学著作。
《宋史》赞誉其文章“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其学识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最高表现。由此他被誉为“孔孟后第一人”“理学鼻祖”“道学宗师”。
时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阳光正好,天清气朗。
远远便见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面前。待得近了,可见坊额上刻着“濂溪故里”四个大字。坊柱两旁刻有一幅长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湘南奇观。”
书院两侧廊柱上篆刻着“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门联,充分肯定了濂溪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与传统儒家不同,它的理论重点更偏向落实于心性。导师曾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指出,“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具体修证中。宋明理学只是戴着儒家帽子的和尚,表面为儒家,内涵却是佛家。不论宋明理学的兼收并蓄是否成功,其深受佛教之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步入院中,触目所及,是玲珑精美的亭台楼阁、清幽雅致的池馆长廊。虽是深冬,亭台楼阁之间仍点缀着青葱一片,草木葳蕤,生机盎然。暖暖的冬阳从翠叶的罅隙里如丝如缕般照射在古香古色的建筑上,洒遍了每一个曾经被历史尘封的角落,空气中不时散发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循着清新的气味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大钟,上书“太极开悟钟”。手指轻抚微凉的钟身,人影沐浴在氤氲的晨晖里,窗外有绿树幽草相互掩映。适逢其时,同行中有人敲响了大钟,一时感到头顶太极黑白图案在光影下变幻,钟声的余韵里夹杂着声情并茂的朗诵:“……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静一动,互为其根……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道之高深,理之广博,无远弗届。刹那间,只觉周围的建筑、绿地、人、钟声俱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出书院大门,沿左侧道路前行,一路上可见村中保存着不少明清时的古建筑,石板小巷,曲径通幽,屋连瓦望,庭院深深。每幢旧屋上的窗棂、飞檐、屋脊以及门前的地沟、石墩等,无声无息地诉说着楼田村古老的历史人文气息。
纪念馆门旁的柱联上是朱熹题写的“千年道学兴吾宋,万世宗师首此翁”,此语对濂溪先生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一千多年前,濂溪先生创立了宋代理学,培养出程颢、程颐等理学家,推动了学院讲学发展,奠定了他“北宋五子”之首的坚实地位,也使得湖湘学人自此登上中华思想文化殿堂。
大厅正堂的匾额上书写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周敦颐纪念馆”,两侧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诠释了湖湘文化、宋明理学与周敦颐的渊源。对于周敦颐这样一位思想巨人,从古至今研究其人、其文、其学术的著作可谓甚多。学生时代便从书中了解到濂溪先生勤政亲民、为政守拙、廉洁奉公的崇高思想,从他所作的诗“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中, 一个不辞劳苦而又淡泊名利的清官形象便跃然纸上,不由使人对之产生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敬之情。正如黄庭坚在濂溪先生辞世后写下的评价:“人品甚高,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民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婺,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世人皆知濂溪先生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不汲汲于名利,不汲汲于富贵。铄懿渊积、质洁如莲。亦如他在《通书》中所写的那样:“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阳光仍然耀眼。一行人离开楼田村,在颜爱民教授引导下行禅前往清塘镇,于镇上会合后再坐大巴前往月岩——也是传说中濂溪先生少时曾在彼处悟道的地方。汽车在乡间公路上急驰了约摸三、四十分钟,右前方突现一片开阔的平地,下车沿山间小径步行百二十步,只见前方一座青山,虽不高大巍峨,但满山苍翠、逶迤起伏,形态甚美。传闻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驻足三日,夜宿岩洞。他的《楚游日记》中记载着这样一句:“永南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
都庞岭是湘南第二高峰,月岩只是都庞岭内的一个溶洞。它有东西两个门洞,岩洞中空,抬头可见蓝天白云,身处洞中亦能感受到丽日暖熏,和风欢畅。闭目徜徉其中,内心祥和,宁静欢喜,感觉甚是奇妙。从西边洞口进入,随着参观者身体在石阶上行走所处的角度不同,便可看到中空的岩洞呈现出不同的月形。向东望去,恰似一弯上弦月悬挂半空;继续前行,只见状似镰刀的上弦月变成了半月,及至缓步行于岩洞中间镂空地带,又见圆月当空,目之所及,光亮无比。一洞三月的奇观,形成了月岩独有的风景。太极之阴阳消长、动静相合就在这个洞中能够悟得。月岩的神奇之处也在于此。
洞内石刻较多,颇具特色。这些石刻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历至近代。字体或苍劲、或拙朴、或古雅……无一不让人联想到历史上文人墨客多会于此、伫足流连的盛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攒动。却见月岩岩洞外群峰矗立,道山似绿色的屏幛;溪水如同白练潺潺流淌;深冬田间地头,依然有不知名的小花绽放……天地万物,应季而生,顺时而布,彼此依存,相互守望。
岁月如此宁静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