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忽滑谷快天与中国禅学丨六编概说

发布时间:2025-01-24 01:35:00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忽滑谷快天与中国禅学丨六编概说

第一编 概说

东汉桓帝至梁武帝大约三百五十年,为祖师禅勃兴之准备时代。关于禅数经卷之翻译,炽然盛行,且为禅教基础之大乘诸经有译传、有解说,于禹域中造成心田之开拓与播种。于是习禅观之徒,晦迹岩薮,伴泉石、侣云月而深入定者有之。彼等被称为能伏鬼魅、屈虎兕,以神异出现。又有一类禅徒,禅净兼修、持律清严,以专心西方,发所谓参禅念佛之端。加之罗什来华以后,三论空宗得新势力,什门下道生、僧肇之辈,以空理与老庄哲学相融,影响至大及扇唐以后之禅风。方此时印度禅观盛行,东来之学匠多称禅师,于弘通禅观赖有大力。此所以至梁名为祖师禅勃兴之准备时代。

第二编 概说

从达摩西来至六祖慧能入寂,大约一百九十年,为纯粹达摩禅之实行时代。当时禅风与后世相比有天渊之别。前者恰如大道坦坦,后者如横歧之参差。前者如四通八达之都会,后者如山岳险峻之僻邑。前者直截简明,容易领其大旨,后者幽险晦涩,使学者苦于钻研。达摩禅之特色在于:第一,不摒斥经教而体现其真意,去算沙之弊而活捉佛之精神。第二,用普通佛教之术语,不用特殊禅宗之术语,致力于全提佛法而不注意于宗派角立。第三,不陷于习禅一弊之厌世主义,又不现神异,守平实稳健之家风。第四,不感染老庄哲学思潮,唯信奉大乘之教理。第五,虽用力于坐禅工夫,不囿于看活之死型。第六,不借拂拳棒喝之机用,又无脱常轨逞畸言异行以自高之风。第七,用心于布教传道,不似后世禅僧以闲居自适为乐。

第三编 概说

六祖以后,醇厚之家风一变,而棒喝之机用大行,竹头接木之语,泛滥禅海。

曹溪门下龙象甚多,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各成一家,儿孙至今不绝。青原之神足石头希迁,有深远宏大之思,成为幽玄之曹洞宗乘之基础。南岳之高弟马祖道一,禅机独脱,权变无方,成为活泼纵横之临济禅之权舆。青原、南岳以外,荷泽之神会,永嘉之玄觉,南阳之慧忠,各放一异彩,禅风自别,成为六祖门下之五大宗匠。马祖之嗣百丈怀海,开创禅刹,整顿规矩,促成祖门之独立。如是禅机大行于世,从而平实之语变为幽险之句,方正之行持变而为畸行异迹。石头嫡嗣有药山惟俨,国子博士李翱游其门,撰《复性书》,内禅外儒,后世陆王之学,实渊源于此。虽以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排毁佛教,及宣宗即位再兴佛教,俊杰之士多辈出于禅林。即如百丈怀海之门人沩山灵祐,与其徒仰山慧寂出一只手而为沩仰宗之祖。黄檗之希运,见地超迈,棒下打出临济义玄而为临济宗之祖。石头之法,三传至德山宣鉴。鉴呵风骂雨,颇与临济同辙。洞山之良价,行业纯密,见解高深,彻头彻尾,析微阐幽而为曹洞宗之祖。如上所述唐代之末期,大德高僧接踵而出;然而禅病渐生,去简就繁,舍易取难,去平就险,弃明取晦,故至其语句流于隐晦,其动作失于奇怪。唐灭,五代乱离之世,佛教诸宗虽皆衰颓,禅门却毫无衰兆。德山之法,三传至云门文偃。偃机辩雷奔,舒卷风生,为云门宗之祖。德山之法又四传至清凉文益,益博涉教理,悟入圆融之深义,活用曹洞回互之禅,为法眼宗之祖。五派宗旨于是告成。从六祖慧能寂后以至五代末大约二百五十年,称之为禅机时代。

第四编 概说

五代之末,法眼一宗崛起禅界,华严圆融之妙谛,成为禅的思想之中心。圆融流为混融,遂成禅净之混同,显密之习合。赵宋时代,此倾向益以加甚,如永明延寿唱导华严禅,同时兼修持咒念佛。又于一方有拘泥小节,固守细目而遗却大道之全体者,如汾阳善昭列三诀、三句、三玄三要、四喝、四转语、四宾主、五位六相、十智同真、十八问等闲家具即是也。颂古则而便于讽咏吟诵亦自汾阳始,而其弊也,使古则公案,茫茫漠漠不可捉摸而止。与此同时,折衷综合之风潮弥漫北宋,禅者学教家,教家习禅者,各失其特色,甚至有企图儒释之混合者。在临济门下幸有慈明楚圆,出杨岐方会、黄龙慧南二哲,法灯乃明;而在云门下,天衣义怀先归净业,圆照宗本继之入于念佛;在曹洞下,投子义青以华严禅鼓吹石头洞山之真风,而至长芦清了乃禅净兼修,以念佛代公案。如斯教禅之混淆,禅净之习合风靡一代,遂惹起禅道之烂熟。于北宋道学之流行,其源发于儒士之参禅,以阴禅阳儒为其特色。北宋从建国至其南迁大约一百六十余年,此为禅道烂熟之前期。

第五编 概说

南宋高宗敬信佛教,孝宗亦染指祖道,问法于佛照、佛海等,帝尝自作《原道论》,明三教一揆之旨。当此时,曹洞有天童正觉,临济有大慧宗杲,前者唱默照禅,后者鼓吹看话禅,二者宗乘盛于一时。大慧门人有张九成,组织横浦学派,树儒门一旗帜。曹洞之天童如净,大唱古风,虽计改革禅弊,而大势有所不能。同时有万松行秀亘金元二朝,法化炽然,通儒、释二道,能导人,门下出耶律楚材,振作新丰之真风。然如径山无准溺于折衷调和之时代思潮,公言三教一致。在儒门二程以后,因朱熹、陆九渊等禅的思想遂益应用于性理,宋代哲学乃见大成。南宋大约一百五十年,此为禅道烂熟之后期。

第六编 概说

元太祖信喇嘛教而庇护佛教,毁斥道教,亦不过助长迷信,佛教之堕落的倾向,益以加甚。因此于禅门中,如雪岩祖钦计儒释之调和,使少林之水与洙泗之流相混。如天目中峰之名匠亦立脚于多神教的信仰,且甘于禅净之混合。至天如惟则乃阳禅阴净,滥用圆融之妙理,致悟道之糊涂不彻底。此间,石屋清珙遁尘寰而隐于诗偈三昧,楚石梵琦基华严力说教禅净之一致。方元末公案之解说形成一定模式,而师资传授之风生。明太祖一统天下,申明佛教,宋濂等能辅佐之盛其教化,而既坠之宗纲,如何亦不可能! 恰如落花之不再上于枝。恕中无愠并信多神教与净土教,楚山绍琦推奖念佛公案,如呆庵普庆虽为纯禅之道人,万绿中一红而已。在儒门,吴兴弼、胡居仁等宗程、朱,而其言行酷似禅者,为姚江之前茅,及王守仁,明代哲学乃达顶点。至此禅从佛徒之手,分离成为学士药笼中物矣。宪宗、武宗惑溺喇嘛,虐待佛者,大法愈陷陆沉之运。云栖一流之念佛,波及四海,如青原派下之无异元来、湛然圆澄,亦见噞喁其中。明末如鼓山元贤禅儒混合之说,有闻葬祖师禅之挽歌之感。天童圆悟、费隐通容等虽弄看话禅,器局力量俱共不足道也。清太祖亦从西藏招致喇嘛布佛教,世祖晚年宠遇玉林通琇、山翁道忞等,由于圣祖之奖励,考证学勃兴,诱起王学之衰颓,延及禅学势力之薄弱,为霖道霈等为最后,而可名为禅者全匿迹矣。至世宗帝就喇嘛受禅,传为以了毕大事,可谓禅道衰落之极。自元至清乾隆无虑四百五十余年,是谓禅道衰落时代。

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 著 朱谦之 译,大象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