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过堂开示(一九八九年九月)
发布时间:2022-09-27 10:13:11作者:华严经全文网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
妙莲老和尚过堂开示
修戒恭录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二日午斋)
今天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就是在座的游居士。目前台湾各大学都有佛学社团的成立,大多数有善根的学生对佛学很有兴趣研究;有些不但求知,还能依佛法来行。所以每逢寒暑假,都有各种活动;像佛学讲座啦、斋戒学会、佛七等,其中不单是大学生会参加,还有教师,甚至儿童等,可说从高等知识分子,乃至到儿童都有。
儿童不解佛学道理,可是他能依着佛法修行,究竟他们得的利益大呢?还是光研究佛学的那些大学教授、博士得的利益大?以下我对这个问题分别比较一下。
一、修行要解行并进福慧二严不可缺一
各处寒暑假的佛学讲座,研究佛法的道理,那是「佛学」;儿童由父母陪他到寺院打佛七、观音七,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这就是「学佛」。
佛学、学佛,这两种到底都需要--要目足并重、双管齐下呢?还是只要单独一样?如研究佛学就不必再学佛,或学佛就不必再研究,这都不合乎中道。
依正常道理来说,应该要有解有行。你不解,怎么知道如何行?所以先要有解而后有行。但人的根性不同,有的人只研究佛理,若叫他实行--念佛、拜佛、参禅,他就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他的善根福德缺少。
单研究佛学,虽有慧根,但没有行;虽有智慧,但事实上得不到真实的利益,那慧是干枯之慧。好象一个人,学问是有,天文、地理、人事他都明白,可是他的一生孤苦又生活潦倒;或虽有家庭,但儿女、太太也都要跟着受苦。为什么?他没有福,所以生活很苦。
反过来说,有的人虽是有福,生活经济很富裕,过得安乐、自在,但是却没有智慧。一个人有福没有智慧,对事理就不能透澈明了。由此可知,单有福或单有慧都不好,有福有慧事理才能通达,所以应该要修福修慧。
要有福有慧,那么就要研究佛学,还要依着佛法来行持,这就能「福慧二严」。二者要并行、均匀、平等,不可一大一小。就像车的两轮要一样大,若一大一小,那车子怎能开?勉强开只有打转,不能直行向前进啊!
没有解佛学的道理,就像一个瞎子没有眼,虽有二条腿而不能行动,一走路没人引导,就会堕入沟坑。反过来说,虽有一对好眼而没有两条腿,又如何返家?所以一定要解行并进,目足双运,前程才能看得明白,行得稳妥。
二、研究佛学不如老实念佛
有福有慧,二者均匀,当然很好,但世间之事有很多不是那样理想。假使这二者不能相提并进,如有慧没有福,就像有些教授及大学生,只是研究佛学,连最基本的三皈五戒都不受持,一句佛号都不念,甚至人格都成问题,那就不如小学生、阿公阿婆、愚夫愚妇那样,能受人指教,老实念佛;虽然什么道理也不懂,就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那这个就得真实受用,比那教授、博士还好。
如果这些博士、教授能知佛法,又能依佛法修行,解行并进,研究一分佛学,就行一分,这就是福慧二圆,那当然是好上加好啦!
三、佛陀福慧两足尊
为什么佛陀又有「两足尊」之称呢?这有什么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白。告诉大家!佛陀具有福慧两种圆满,所以称「福慧两足尊」,「足」者,圆满也。每尊佛一定要在菩萨因地中,把福、慧都修得圆满,不圆满不能成佛。
这个福慧要在那里修?还是在利益众生身上,舍了众生,佛陀还是无法修福修慧。千万众生愚痴没智慧,就开他的智慧,讲道理给他听,这是修慧因;无量众生苦恼无福,就施舍解他的苦,令他乐,这就是修福的因。所谓「世尊」,佛陀有什么值得被世人尊敬?他的福慧两种圆满了;他的福慧二严不是为了给自己享受,是为一切众生而成就的,因此为一切世间所尊重。
佛陀为什么想修福慧呢?就是有「大悲心」,有「慈爱心」--予众生乐、拔众生苦。那么要凭什么才能拔苦、予乐呢?就是要有福有慧,方能普济众生。
四、愚痴执着难达彼岸
如果没有慧怎么去化度愚痴的人?佛法讲愚痴,不是世俗人讲的那种愚痴;不会吃饭、穿衣服,甚至将大便当饭;那是疯子,颠倒了。佛法讲的愚痴,是因果事理不明白;只知一不知二,知事不知理的人。这种人不是不会吃饭,其实他也会吃、也会享受、也会巧辩,不过他辩的不是真理,他是非理而辩--强辩,或者得了一分理,就抹煞了一切,这都是叫愚痴。
愚痴之人处处执着,执着小的是苦,执着大的也是苦;执着恶的固然是苦,执着善的也是苦。世间人在做功德时,是不是善呢?善当然是好,但善中还有善,大善中还有无限量的善,这就要有智慧才能明白,千万不要只执着小善而忘记了大善、无限量的善。奈何可怜众生只执世间一点小善,而不修出世间大善。要知一起执着就会产生障碍,犹开船而不拔锚就不能到彼岸;我们不将执着放舍又怎能遍证法界真空呢?
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你同他讲,那就如同世间的「隔行如隔山」;各人观点不同,他执着他的井蛙之见,而不能明白智者洞澈高远的见地,既然不能接受,那就永远做个苦恼的众生!
五、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学生、愚夫愚妇他们念佛得什么真实受用呢?大家要明白,每尊佛陀都各有圣号,就像人各有名字一样。那么佛陀的为什么称「圣号」呢?因为他有圣德。每尊佛都按他的德号来称呼,就像本师「释迦」世尊;释迦是印度话,中国话就是「能仁」之意,仁者,慈悲也,就是他能慈悲度化众生。
那「阿弥陀佛」其义如何呢?也是印度话,译成中国话是「无量光」、「无量寿」。一句弥陀圣号含藏着无量光、无量寿这种德行在里头,这是阿弥陀佛经过无量亿劫,大慈大悲修行福慧、四摄六度等种种功德庄严所成。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能得到无量光、无量寿,就好象母亲怀中的婴孩,虽然婴孩不懂母乳有什么维他命、营养成分,可是只要在怀中能安安乐乐,不要哭、不要叫,在怀里吃,在怀里睡,自自然然就会长得白白胖胖,一岁岁的长大,一年年的增智慧、乃至成人报效国家。
我们众生,虽然不懂阿弥陀佛有何功德,但只要你念佛就像婴儿吃母乳一样,即能得到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智慧。就好象多种维他命结合浓缩在一起,不论你缺那一种营养,只要你吃这多种维他命,就能吸收到那一种营养。又弥陀圣号的功德如同电源、水源,想要光明时,只要插上电源,转动开关,不就有光明了吗?需要水时,只要接上水源,将龙头一转,水就来了。事实的道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虽不知佛功德之不可思议,只要我们念佛,弥陀智慧之光、功德之水自然就会加临到我们身上。
再进一步来说,为什么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我们就能业障消除呢?的确凭着这句佛号即可消业障,因为弥陀圣号之功德充遍法界能长养念佛人的法身,如同空气可滋养我们的色身。现在营养学家发现,人不吃饭、不喝水还不马上就死,但一没有空气一定即刻就死;其实空气具足一切营养,风一吹来,风中也具足一切营养,我们身体各毛孔都能吸收到那些养分。同样的,我们念阿弥陀佛,也能具足弥陀的一切功德,使业障消除。
理不易明白,要拿事相比喻才能明白,这就是以易知解难知。以上念佛的道理,诸位明白了吗?希望大家都能开智慧。
六、一则担麻弃金的故事
对这位还就读于兴大研究所的同学,我现在以佛法中一则「担麻弃金」的故事来劝勉你,并请诸位注意听!
担麻弃金的故事是讲有两个贫穷的人,因为没钱,两人就带少许的干粮上山找宝去。找了三、五天也没找到,但干粮已用完了,只好寻回头路回去。一上路没多久就看到路上有麻,这麻是可织成布匹的麻,两人很高兴的想,若担回去卖也能赚钱,于是尽量的担,能担十斤就担十斤,能担百斤就担百斤。
两人担麻继续朝回头路走,走了一天,忽然在路上看到了布。这两人中有智慧的就把麻丢掉而担布,另一人则说:「这麻已担了一天,可以拿回去卖,你现在丢掉不是太可惜了吗?」聪明的告诉他:「麻还要织成布才能做衣,现在有了布是最好了,还担麻做什么!」但愚者还是要担麻。
这一担又是一天,到第三天,喔!看到金子了--黄金。这聪明的人就又把布丢掉改担金子;而担麻的还是执着那麻,「麻已担二天了,现在要把它丢掉,太可惜了!」他还是要担麻,这就叫「担麻弃金」;金子不要,布也不要,要麻。事实上有了金子,生活就可以改善了,要房子、衣服等都有了,但他就是不听聪明人的话。
那个担金子的回去后,因为有了金子就发财成了富翁,生活富裕;那担麻的回去,太太就说:「你怎么这么蠢啊!你和某人一起去,怎么他担金子回来,你就担麻回来?难道你没看到金子吗?」他说:「不是啊!金子很多呢!但我担麻,舍不得放啊!」「哎呀!你怎么这么蠢!」小孩子也说:「爸爸!你蠢到这样子,累得我们要跟着你受苦啊!」最后太太、儿子都被这担麻的愚人给气走了。
世间上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啊!因有这样愚蠢的人,所以有这样的故事。又如一种人,明知学佛虽好,但他总认为我已学道多年了,现在改学佛不好意思啊!为了不好意思而舍正法,对这样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可沟通的呢?
七、智者担金弃麻研究佛学
讲到这里,我有几句话想告诉这位研究生:台湾目前不少高等知识青年,但我到台湾这么多年,就只有你一个是研究生来问我这么多问题。你既然这么聪明,又受高等教育,对佛法的行持也很好。但我现在以良心来奉劝你两句话:你千万不要和「担麻弃金」的人一样,你应该要「担金弃麻」。这话怎讲?就是希望你好好研究佛学。
古人说过:「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人间糠秕书。」人间的学问皆是不究竟的有漏法,不如真实、究竟的佛法。尤其我们人命无常,光阴最宝贵;我们能不能活一百岁?如果能活一百岁,那你现在还是青年;假如你寿命只有三十岁,那你现在虽是青年,实已老年了。佛法告诉我们「人命无常」,要把握今生,时间一过,寿命随逝,精神也没有了。等你研究世俗学完成,到那时候才研究佛学,精神没了,迟了啊!
你研究世间学顶多是利益自他吃得好、穿得好、讲究好的。其实只要你有福报,虽没有学问,也能生活得很好;你若没有福报,就算是博士,说不定还会饿死!唯有研究佛法,修学佛法,才能得最究竟的学问--圆满福慧。
八、研究佛学自尊人尊
你现在读研究所的这些学问都是你的教授们所知道的;然你研究的佛学是超世之学,他们不知道而你知道,那你不就是比他们高贵、更能受人尊敬?你何不把宝贵的时间与精神用来研究佛学?将来在国学界、在各研究所开讲哲学的时候,你就讲佛学。「佛学是哲学之母」这是国父所说的,一定要明白佛学,世间的哲学才能透澈,才能助长人生,开佛知见,得究竟解脱!
我们不必单讲「自从一读楞严后」,应当说:「自从一读佛学后,不读人间糠秕书。」人间的学问同佛学比起来,那就成了小巫了。
我说这些话都是良心实话,并不是偏赞佛学而轻慢世学,其实世学在世间自有它的尊贵,我亦很尊敬,也时常赞扬,教人学习奉行孔孟之道。所谓:应依何法得度者,即赞何法耳。世间法虽不能了生死,但在未了生死之前,还是不能少了人间之善法。
九、研究佛学了生死
你研究佛学才能了生死,才是无漏之法;世间学是有为有漏之法,不究竟的。我们要找最究竟的,要找真理,亦即要修第一义谛!不要修第二义谛;那第二义谛一切都是虚妄空幻假有的。
世间一切的学问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帮人治病,但不能令人不要害病。医生帮你医病,但是医不了自己;即使他的父母也一样终归会死,没法使他们不死。既然有生必有死,那么能不能使人不要死呢?要想不死,那只有研究佛学,佛学就是不死之药,我们只要肯服此药,依佛法修学,就能使我们得寿;念「阿弥陀佛」就能得无量光、无量寿。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事实!不过业力不可思议,业障重的人就不肯相信,如同瞎子就是看不到太阳光,那有什么办法?甚至他手臂也麻痹了,摸也摸不到,那就无话可说。
说到这地方,你们千万不要像无知之人一样的问:「那么你学了佛,是不是就不会生病,能活一千岁呢?」你这样问,那你对佛法的真理一点都不明白,我老和尚也没时间同你辩。要知,父母所生之身这是肉体,经上告诉我们:国土危脆,人命无常。人命不可能活一千、一万岁;有三岁、五岁就死的,甚至短命的在母亲肚内就死了!成佛不是这个肉身成的啊!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成佛也是得无量的光寿,这无量光寿是指第一义谛,就是讲我们的法身、空性,即世俗所谓的灵魂。佛法讲的空是灵性,具足一切无量的真理,不是凡夫讲的顽空,把空认为是一无所有。真正的第一义谛,这那是睡七情床、盖六欲被的凡夫所能知道的?作梦!连梦都梦不到!所作的无非都是颠倒想的梦!研究佛学一定要抓住佛法的精华,依此来修才能除病。
希望你们大开智慧,广修福德,听老和尚的话,修学佛法;若没智慧,又无福报,我们谈不上去,那我对你也没办法了,犹如天雨不活无根之草。
十、世间情爱苦之根源
说到世间人真是可怜啊!经上告诉我们,父子、母女、夫妇好起来时是亲人;你爱我、我爱你;一到名利交关时,那还有什么父子、母女之情?什么夫妇之爱?儿子都成了陌生人,甚至反目成仇,儿子也会杀父,这倒非现代才有,古来就有无数的例子。你看佛经上记载,小王把老王杀掉抢老王的位子,他要做大皇帝!这不只一个二个,是成千成万啊!但虽逞得一时强,可是将来的报应如何呢?佛经上也讲,一旦受果报时是几千几万劫沉沦三途啊!看看这人世间真是太可怜了,这都是由于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造成的。
父母对儿女要慈,儿女对父母要孝,能慈能孝就好,到不慈不孝时,怎么样呢?还不是冤家、敌人。世间人啊!「不见棺材不掉泪」往往要到受报、受苦时才清醒,到那时候,迟了!流泪也没有用,还是得承受业报了。
苦从那里来?情情爱爱、恩恩怨怨就是苦。情而不知礼,爱而不知羞;你对我的情爱不满意,还要求加深,再加深仍不知足。情之深、爱之深,到破裂斗争的时候,怨也深,业障就障住了。看世情许许多多的男女,「你今天说要同我订婚,明天竟是同别人结婚了,你把我甩了!我能同你拼就同你拼;拼不过,我就跳楼、自杀!」世间就是这样子,太冤枉了,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你难道未见过吗?
十一、善恶果报无人情
「菩萨畏因,众生怕果。」我们大觉世尊为什么要舍王位?一个国王位子、大皇帝不做,不听父母的话,自己去出家,还跑到雪山修苦行,后来又把他父王唯一的宝贝王孙--罗侯罗也带去出家?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来看:这那是「大觉」世尊?是「大愚」呀!自己出家,还把小孩子也带去,真是太愚蠢了!
究竟是众生愚痴呢?还是大觉世尊无知呢?你说:「他那有大智慧?他最愚蠢了。天下最聪明的人就是我!」这就请你自己想想,随你自己的良心发现良知吧!
人啊!就是造业!说自己是好心做好事、行善事。说是好心却做坏事,是好心却做愚蠢的事情,你看冤枉不冤枉!这些人就是因为没智慧,以「我执」做善事;别人告诉他:「你行的是伪善、小善,还有真善、大善!」他就是听不进去,那又有什么可言?
若不能成就别人的善事,还断绝别人的善路;要知造什么恶业感什么恶果,造什么善因感什么善果,即若父子、母女,各人因果还是不同,所感业报自有差异。虽然法律是依人情而立,但法律判断是没有人情的;一旦造了恶时,因果是丝毫不讲情感的,到时候一定要受报!
十二、弥陀圣号普济一切离苦得乐
我现在请大家跟我念三声佛号,愿消除世间一切众生的愚蠢,得正智慧,解除一切痛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即佛,佛即心」、「心佛一如,生佛平等」。
(转载自大光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