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行大乘行者是佛子,是佛陀的儿子
发布时间:2023-11-24 01:31:2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佛陀把教法分为三乘:人天乘、小乘、大乘;或者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一佛乘。
一、人天乘、小乘
人乘是怎么做得现世福报,比如怎么求现世财富,怎么得现世健康,怎么去做才能再世为人?毕竟很多人不会理解生命在六道里轮回的部分,也不会理解轮回的种种苦,所以有的人还会求再生为人,在人的层面如何如何。这部分人,佛陀也不弃,引领他们获得利益,给他们方法。
天乘就更厉害了,怎么做能投生天上,怎么样能获得天福、保住天寿,怎么做能获得更殊胜的快乐?这一大部分是天乘要涉及的。佛陀住世的古印度很多外道修行的目的仅止于投生天上,所以天乘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天道分的非常细,有二十八层天,分三大部分:有修福投生、有修禅投生、有修空投生的。想投生到不同的天上就要凭借不同的业力行为,当有人仅仅是希望投生天上,结果去了四天王天,佛陀会告诉他忉利天更厉害;有人投生忉利天了,佛陀就会告诉他还有更厉害的,更快乐的地方,以这些利益引领这类人前进。到合适的时候佛陀会告诉他,天道也在轮回里,天福也早晚会有一天享尽,再入轮回。
小乘分声闻和缘觉。声闻乘的结果是阿罗汉,缘觉乘的结果是辟支佛。小乘修行最高能达到辟支佛,但是不能契入菩萨乘,也就是小乘和大乘还有本质区别。
声闻是听闻佛陀讲法而成就的阿罗汉。从一果阿罗汉到四果阿罗汉共四段进程,不同的阶段要修持的内容也不同,一果、二果虽然都是圣人,但是还没有严格意义地出轮回,所以一果、二果还需要在六道转,完成到达三果的修行。到三果阿罗汉了,就不再需要投生轮回了,在生死里也仅当下一生,可以不再入轮回,但是又不是真的修完毕,在其他环境没有地方可待,就在色界天的最高五层中修持,以达到四果境界。到了四果阿罗汉就可以彻底的出轮回了。
小乘修行根本目标是对治自己的见思二惑。一果阿罗汉要破除三界共八十八品见惑,在见上没有错误才可以成为一果阿罗汉,所以一果阿罗汉必须在天眼的层面。如果这个人没有天眼不可能成为一果阿罗汉,因为他不可能看到三界的所有事物,自然也无法破除三界事物的干扰和错误。
二果到四果阿罗汉要做的是在见惑破除的基础上去破除思惑。也就是思维上的错误,三界思惑共八十一品,这个是刚性的,不是瞬间就能跨越的。三界的思惑如果都能破除,是要在思维层面下很大功夫的,所以才有在色界五不返天修行的情况出现。
如果我们不能启动自己的思维,无法自己思维佛法,不可能达到二果阿罗汉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修小乘佛法不肯自己思维,完全照搬照抄其他人的说法见解,就算把所有经文都背下来,也不可能成为二果阿罗汉。
到达四果阿罗汉就是已经破除了八十八品见惑和八十一品思惑,在见思两个方面不再有疑惑,这两个方面也不会再给他制造麻烦了。
到四果后就是要看心、守心,让心避免十二种粗重的心动,这十二种心动是牵引投生十二类生命的源头。不动这个心就不会投生对应的环境,所以可以不入轮回了。
小乘的最高境界就是辟支佛的境界。到了这里必须要有慧眼了,也就是在慧眼层面以上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辟支佛。慧眼是一个什么状态?他在任何事物上都可以看到灵灵闪烁的智慧在其中。就像六祖惠能,初听旅客念《金刚经》,随后说到“心内常生智慧”,这种状态就已经是慧眼层面了。也就是在任何处、任何事、任何思维、任何见、任何触中都可以发现其中的智慧。这种人确实应该算是根性很利的,可能有的同修是这样的人,不过这种人比例真的不高。那些老实、听话、肯干的人,能成阿罗汉,要想上升到辟支佛果没有自己的久修善根是无法企及的,也就是想修到辟支佛果没有长久的铺垫是没希望的。所以小乘的修行,乃至现在很多人提的小乘,一般也是到阿罗汉果就止步了,因为再上就不是靠几生几世的修持能获得的了。小乘到了阿罗汉是天眼级别,到了辟支佛必须是慧眼级别。
二、大乘是以慈悲心为基础,菩提心为方向
大乘和小乘拼的地方也不同,小乘拼自己修行,看心、守心做好就可以了出轮回。大乘不止于此,大乘是以慈悲心为基础,菩提心为方向。也就是说小乘就算到了辟支佛果也无法启动菩提心,勉强可以有慈悲心,但是想落实菩提行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阿罗汉的慈悲心:无言,他没办法说话,为什么呢?因为阿罗汉可观察八万劫内的生死因果,无法观察到更远的源头,所以他不敢说话,因为不知道这事是怎么回事,说了担心说错。我们知道佛陀收了一个老人出家,这老人被很多阿罗汉拒之门外,因为阿罗汉们在八万劫内没看到老人一丁点的善根,所以不收他出家,而佛陀收了,因为佛陀看到此人在无量劫前在某佛前发愿,有这样的一个前缘。所以阿罗汉的慈悲在于忍,要忍着不说、忍着不动心、忍着不去表达、忍着看大家随自己的业力前行。就算前面有大坑,阿罗汉也不能说,因为这是他人的业力使然,必须要去经历这些,不经历,不能醒,所以干扰他人的因果进程是不慈悲的。
辟支佛的慈悲心,是无法表达,因为他没办法表述圆满。而辟支佛体现慈悲的手段比阿罗汉多,他在身体的周围释放出非常多的神咒,就像我们看动画片看到的那种如飘带一样的咒轮,辟支佛以流露这些神咒等等来利益大众。
大乘的慈悲是以法眼基础,以授法为主体。比如要以什么方法破解烦恼?这是大乘要研究的对象。如果面临了种种烦恼都解不开,就不是大乘的路线,所以大乘是入轮回,在生死里体会那么多烦恼痛苦,理解那么多痛苦烦恼,才能真地感受众生的痛苦,从而激发大慈悲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人说“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可是菩萨道不是在人世间受苦遭罪就完毕了,而是在受苦遭罪的同时要能在其中体会,并且破解这些痛苦烦恼。所以“你所面临的痛苦烦恼,不只是你自己的,还是众生的。
”你能解决了这个烦恼,才能把这个方法告诉给同样痛苦烦恼的众生,帮助他们也解决这个痛苦。如果我们没有手段、没有方法,众生的痛苦解除不了,这个菩萨道就是还没走到位,这个菩萨道还没抓到精髓。大乘的根本是在生死的体会感悟中、在烦恼和痛苦的磨练中掌握解决的方法,并能以此方法开解此类众生,这是大乘的根本。所以大乘的门槛在慈悲心,大乘的根本在于传递解脱的方法,目的并非是自己不入生死、不再受轮回,而是以慈悲心帮助更多众生也同样不受生死、得到快乐。这是大乘的正常心态,这样的大乘才契合佛乘,叫做一佛乘。我们看看佛陀的行做,对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完全的帮助,完全的利益,有什么样的要求就给予什么样的帮助,佛陀是在救度一切众生,那么菩萨道就是在学习救度某类众生。什么时候菩萨道能做到对九法界众生都能救度了,就能叫做真正的一佛乘了;什么时候对十方众生都能救度了,是需要有大慈悲的心量了。所以慈悲心是根基,但是如果只有慈悲没有方法能传递,这个慈悲也是空慈悲、假慈悲、样子慈悲。
严格来说大乘行者是佛子,是佛陀的儿子,是佛陀的亲子,因为这孩子和爹更像;而小乘好像是抱养的,怎么养也不是一条心。大乘的目的和行做标准与小乘是截然不同的,并不是以求自己安乐为根本出发,而是以救度自己的痛苦为出发点,能救度更多众生同享快乐,所以大乘和小乘表面上看是差着慈悲心,但是若深说完全是不同的。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