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发布时间:2024-06-12 01:31:23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大师自小就不吃荤腥,少年时便有出尘的志向。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儿子宿具善根,便命其出家修道。七岁时,大师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大师聪慧俊彦,经典过目不忘。十五岁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诗书法俱精,然并未顷刻忘怀生死大事。

有一天,大师到普仁寺,见一僧人仆地而死,大师瞿然悟世无常,修持益加精进,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胁不贴席,终生不懈。后云游参学,庚寅年(公元1710年)二十四岁时依渠成法师与绍昙法师听教,昼夜研穷方等经典,越三年,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绍昙法师为授记莂,传大师灵峰四世天台正宗。

甲午年(公元1714年)二十八岁,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参;念佛是谁话头,功夫绵密,凡历四月,恍然契悟,说:;我梦醒矣!自那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灵鹫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师不受,辞去后于真寂寺闭关,日阅三藏梵筴,夜夕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三年期满,寺众恭请大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开演,辞义犹如河悬泉涌,沛然莫御。自此,化缘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年),诣四明阿育王山瞻礼舍利,先后五次燃指香供佛。每年佛涅槃日,讲演《遗教经》与《佛说阿弥陀经》,开示是心是佛的奥旨。三根普摄,法化洋溢。江浙一带的四众弟子,倾心归仰,历有十年,法筵之盛况,胜过诸方。

大师受请住持诸寺院,每晋院模范一新,清规肃穆,日讲《法华经》、《首楞严经》诸部,执经请益者云集。后退隐杭城仙林寺,不出户庭,力修净业。继而受众弟子请,住持凤山梵天讲寺,于是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念佛会,严立规约,昼夜六时,互相策励,人咸称是永明大师再来。先后住持古刹禅院十余载,得度弟子甚众。

至癸丑(公元1733年)佛成道日,大师对弟子说:;我于明年四月十四日长往矣。自此,掩关寸香斋,规定昼夜持念十万声佛号。次年甲寅(公元1744年)四月二日出关,十二日,告知大众说:;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再见矣,吾其生净土乎。随即交待寺院事务,遍辞城中诸护法居士,侍者请大师书偈,大师书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书讫,说:;我十四日定往生矣,你们准备为我集众念佛。十三日,断饮食,敛目危坐,五更时沐浴更衣,面西趺坐。至巳时,远近道俗弟子集聚,涕泪膜拜说:;愿师住世度人。大师复启目说:;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言讫,合掌称佛名而寂。一会儿,鼻筋下垂,面容颜色明润,到封龛时,容色不变。春秋四十九。众弟子奉灵骨塔于琴川拂水岩之西。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鄮山诸缁素怀念大师道行,迎灵骨重建塔阿育王寺之右,其旧塔用以藏衣钵。

大师撰有《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劝发菩提心文》、《续往生传》等流布于世。

2.思想

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大多从真实修持处开发,其撰文与开示,语语结归心地,不蹈空疏之谈。兹将大师思想概述如次。

(1).发菩提心,圆成净业

大师将菩提心视为修行佛道,圆成净业的根本条件。其《劝发菩提心文》,不仅理事圆融,知见透辟,而且至诚恳切,感人至深。文中首陈发菩提心的功用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由于十种因缘,菩提心得以发起。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在诠释第九种因缘时,大师开示发心与求生净土的内在关系: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大师有见于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故而苦口婆心劝勉净业行人同发菩提心,未发者令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念念相续。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大师的见解与恳劝,深契念佛修持之心要。

(2).痛斥狂禅,指归净土

大师洞悉末法众生,根机钝劣,略有二类:一愚二狂。愚者茫然无解,固不待论;狂者妄意高远,尝欲踖等。视此念佛法门不啻草芥,不肯自修。不知末法之世靠自力出离生死,罕闻有人。

即若禅宗开悟之士,亦应往生净土。悟达之士,虽有见地,不断惑业,若生三界,一入胞胎,便有隔阴之迷;从前所悟,寻复忘失;毕世功夫,一朝唐丧。如五祖戒禅师转生为苏东坡,草堂清禅师作曾鲁公。次则海印信禅师为朱防御女,又次则雁荡僧转生为秦桧等。可作殷鉴。若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一入圣阶,便登佛地。故知不悟则已,悟则求生西方净土,当更急切。如人得宝,须觅善地藏之,方得受用。否则,终致散失,悟达之士求生净土,亦复如是。

大师圆融禅净,指归净土。《示禅者念佛偈》云:;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撄之则烂。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一千七百公案,一刀斩断。任他佛不喜闻,我自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剀切指陈,自行化他。

(3).欣厌心切,拔除爱桩

大师深知娑婆众生净业难成的原因,主要是爱根难断,故而,撰文开示,多在激发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处下手,其《劝修净土诗》、《八苦诗》等,多有指陈。兹录一首:;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三界无安,不宜久住,大师劝人急求往生,唯此唯大。大师对那些汲汲于世间善事而淡漠往生的行人,指陈利弊得失。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哉!念佛心不专,何也?或是名根未断,或是爱念牵缠,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冀欲出离娑婆世界,生到极乐净土,难矣!不生净土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什么事?!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大师披肝沥胆,其救焚拯溺之血诚,从字里行间跃然而生。

(4).精进修持,先求自度

大师于末法世,建精进幢,以身作则,广行道化。大师遵莲池大师持戒念佛之遗风,一生以;行在梵网,志在西方自励。净业堂规约,每日课堂,十时念佛,九时作观,一时礼拜,且规定黑、白半月诵菩萨戒本。

大师自修精进,如救头然。闭关梵天寺西院,其室名曰寸香斋。尊客相见,略叙道话数语,寸香之外念佛而已。大师绵密用功,端在知见正确。兹录大师念佛偈二首:;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遇有学诗文的弟子,大师痛诫说:;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过这个良机,便成隔世,再想出头来,难呀!

大师专精念佛,先求往生,然后圆成菩提大愿。对于一些发愿来生,生到中国,童真出家修道,广度众生的行人,大师斥之为愚执。阐明求生西方,总摄一切菩提誓愿,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无有遗余。

大师以此化他,亦以此自勉。大师《偶成》诗云:;无能只合住深山,一室萧然独掩关;寄语世人休见召,此生终不到人间。;移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等得篙师登陆后,更移新棹入中流。矢志安养,情真意切。

以上从四个方面,略述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深感字字从真实心中流出,不谈玄说妙,不堆砌名相,娓娓道来,全是家常平实话,亦是净土明珠,值得吾人奉为指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