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法师:世间学佛的捷径 了知诸法空性发起菩提心
发布时间:2025-01-11 01:33:2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禅在生活中(图片来源:佛教 摄影:南安雪峰禅寺)
佛教因为所谈的都是有关人生的问题,如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 痛苦的原因出在那里? 怎么样来对治它,才会没有痛苦,只有快乐 等。所以,佛法讲的完全是人生的问题,怎么样得到圆满的人生。佛法本来就是人生的佛法,人生的佛教。
人间佛教的本意
至于说人间的佛教,它的用意可以分为两种。大乘佛教所讲的菩萨道,例如六度波罗蜜、四摄法,是在说人与人之间如何能互相尊重与包容、融和欢喜,怎么样达到和乐相处,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能够圆满,万德庄严,就是人间的佛教。
但人间佛教的本意,是说唯有在人间修行佛法,才有办法成佛。佛出生在人间,修行成道也在人间。人与天、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这几类的差别,在于人能克制自己。为了达到道德的真善美,他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难。人可以修梵行,可以修清净心,可以克制任何欲望,达到人格的完美。
人不同于其它众生,是因为有惭愧心、有羞耻心,所以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要向上追求。人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有了历史作借镜,可以对不好的方面加以改善,好的加以保存、继续发扬。
人间因为还有苦、乐,所以知道离苦而得乐,追求这些目标。所以在人间里头,有比天上更好的条件。 人定胜天 表示有坚强的毅力,所以唯有在人间才能够成佛。在人间修行成就佛道,这是人间佛教最重要的说法。
至于说我们怎么样在人间行慈悲、行忍辱、行持戒,这当然都是人间佛教重要的部分。
但最重要就是要好好 珍惜人身 ,出生为人,在人间能够有这样的思考、辨别、克制、坚毅的力量,所以说最为难得。对于人间的佛教有了这些理念上的认识,更要好好爱惜人身。大乘佛法的特色 菩提心
我们如果通达了佛法,必定会发愿普度众生,希望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现各种身相,行菩萨道,普度一切众生。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都是生生世世广结善缘、广作善事所得到的福报相。每个人作的善事多寡不同,所以相貌也不同。我们肯定要福慧双修,就必需广行菩萨道,才能够庄严无上佛菩提,得到万德庄严。
在中国的佛教徒,有些是急急忙忙的,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有些则是急急忙忙的,希望当下明心见性,赶快成佛。参禅的要求明心见性,观空的要求体证法性,念佛的要求往生净土,这些都很好,但是一定要先发菩提心、大悲心。一定要发 生生世世广度众生 的愿心,天天发愿,天天发愿,这才合乎大乘佛法的精神。
有些人可能不敢发这种长远心。大家要明白,解脱生死并不是远离世间;解脱生死是在生死的当体,就知道它的空寂性。所以 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 ,所有的烦恼当下都是无自性的。而烦恼如何现起的?它一定是六根对六尘,产生了分别、计较、执着,才引起苦恼的。
所以烦恼是缘起的,烦恼不是自生的。既然是缘起的,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性。所以说烦恼的当体即是空性,它的当体即是菩提。生死只不过是假相,一切众生本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有来有去都是假相的生灭,都不是真实相,所以生死当下即是涅槃。
并不是说开悟了、解脱生死了,我的罪业就统统没有了。不可能!纵使解脱生死,过去所造的罪业仍然是存在的。那么生死怎么解脱呢?解脱生死只不过是因为我们了解 无明 是虚假不实的,所以不再造业而已。
过去以为一切事物是实在的,所以产生分别、贪爱、染着,生起一股强大的追求力。这股追求的力量会引导我们做出种种的行为,使我们的习气种子再度现前。现在明白 无明 的体性也是空性,明白世间一切都是假相,透过这些空性的认识,对于世间的假相没有妄求、染着的心意识,就产生不了那股强大的吸引力。
旧业依然存在,但是因为已经破除了这种我执、染着,所以没有那股吸引力的带动,就没有润业的力量。好比稻谷没有水分、没有泥土,它就没有因缘来发芽。
因此解脱并不是把无始以来的业统统拿出来甩掉,甩不掉的。只是已经破除了贪爱、染着这种错误的见解,所以发不起引动的力量而已。既然没有发业带动的力量,所以现前当下就是解脱。
众生需要我们的关怀,需要我们发菩提心。当我们开悟了以后,在日常生活之中,能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知道 无眼、耳、鼻、舌、身、意的自性 , 无色、声、香、味、触、法的自性 ,见到一切境界都知道是虚妄不实的。这样子消灭我们贪、嗔、痴的习气,这样子广度众生,最后就能圆满自己的福德、智慧,来庄严无上的菩提。所以希望大家在参学过程之中,要发大菩提心。
认识缘起法而发起菩提心
当我们从时间来推论缘起法,就可以发现一个人上面有父母,父母又各有他们的父母。往上推算一千年、两千年,这样加倍的算下去,那么不知道有多少众生跟我们有这些血缘关系。光是这些众生就已经无量无边,何况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我们不知跟多少众生有过因缘。
现在的自我有极度高兴的时候、有极度愤怒的时候。有时候有因缘就造下极大的善事,有时候有其它因缘就造下极大的恶事。有些人是因为自己福德深厚,所以没有那种制造罪恶的因缘现起,并不是没有那种瞋恨心。
以往的众生跟我们一样有贪、嗔、痴。以此推论,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姊妹、亲人,几乎都有可能造了极重的罪恶,也可能造了极大的善事。以现前的社会型态来说,亲兄弟为了争财产而打官司,死去的父亲或是母亲不把他埋葬,等官司打过了再说。这些都是亲人变成仇人的例子。
所以生生世世以来,不见得现前亲爱的人,过去都是我们亲爱的人。也许过去都是仇恨的人,现前聚在一起。现前仇恨的人,过去都是亲爱的人。恩爱、仇恨,都是在某种因缘之下形成的。利益相同就是朋友,利益冲突就是仇敌。人与人之间,无始以来就是这样子。
人际间的关系都是这样,所以搞不清楚是亲爱还是仇恨?权力、名位、财富、感情 等等,都是制造这些仇恨或亲爱的外在因缘。
总之,以此来推论生生世世以来的亲人,有些在天堂、有些在人间、有些在地狱、恶鬼、畜生。所以从缘起法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以来的父母、兄弟、姊妹、亲人。因此菩萨以这种观察缘起的智慧,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当然众生也有顽强的,这时菩萨总会生起悲悯心,等到因缘成熟时绝不放弃度他,像胜鬘夫人一样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只要因缘够,只要他语言辩才够,甚至他权力够,总是要度化他,摄受他。菩萨就是透过智慧来观察缘起法,才生起无缘大慈的大慈悲心。
由于众生都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众生当体是空性的。个人是空性的,别人也是空性的。现象界一个个的个体虽然是有间隔、有差别的,空性里头却没有间隔的、没有差别,所以说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诸法实相里头,一切都是空性的,这实相里头不生不灭,全体都是法性。如同灯光,每一盏灯的灯光可能有些差别,但是它的光明照耀出来以后,互相融摄,没有间隔,没有距离了。光光相照,灯灯相应。
同样的,在空性里众生都是一体的。所以观察缘起的空寂性,才知道众生的体性原本是相同的。菩萨因此觉得众生的体性与我相同,而在现象界里头他还是照样执着、染着、顽强,所以处处都有障碍,处处都是痛苦。既然是同体(同一体性),他的个体不得解脱,就是菩萨自身还没有圆满。
所以菩萨发起同体的大悲心,一定要度尽一切众生,自己才成就佛道。因此菩萨的同体大悲心,是去成就别人,来完成自己。圆满了众生,自己才算完成。从缘起法来观察,一切众生与自己都有缘份;从空性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都是同体的。所以菩萨就能生起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的菩提心。唯有观察缘起性空,得到体悟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奉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