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孝法师关于禅修的开示
发布时间:2022-10-07 16:50:30作者:华严经全文网如孝法师关于禅修的开示
如孝法师主讲
孙飞向根据录音整理
无始的轮回中,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发心,能够认识到佛法的可贵,能够谨慎的对治自己的烦恼,这是在这个时代最无上的一种福报。在佛法的大海中,因为法界的规则而显现的这种道次第它始终以禅修为他的摄受、受持方便。所以无论我们的发心、我们的实践,或是我们的回向在这个初善、中善、后善具足圆满的一切仪轨当中,能够完整摄持成为无漏出世正因的唯一方便就是禅定。在禅定当中所有的一切作意、所有的一切善,所有一切我执的破灭都以禅定遏制他的要点。让我们的心真正从烦恼执着分别杂乱的当下来获得究竟的清净和坚固,在这种清净的根本处就是我们所着力的一个点。
在初发心的行者他只是一个以胜解作为修道的方便。什么叫做胜解呢?你所了解的佛法的真理,你所发起来的这种出离心,暂时在你的心里面因为感受的程度不同,它还只是一个粗浅的、感性的甚至是一种概念性的。那么这种概念性他游离在你生命的外在的意识当中,还没有潜入到你生命的的潜意识当中,他就是胜解。这种胜解他非常的殊胜,能够直接通向无漏的佛果,所以他可以拿来用。就是说我们的这种当下的作意就是清净修道的初分——初步的方便,这是一切禅定的开始。就是说首先我们从烦恼执着分别的当下让身心安静下来。安静下来的当下,我们以道的次第来摄持整个我们对佛法的了解,这种串习到我们观察我们生命的根本,一切现象都是我们当下。我们的生老病死,这是属于我们的生命,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生老病死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开始修行。在修行的当下我们就是抓住这个契机来展开我们自我内心的征讨。那么内心有无穷无尽的烦恼的起因,他非常的微细,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往往(在)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我有这样的烦恼,或有这样的认知或者我有这样的烦恼分别。但是在当下可以说已经失去了控制他的机会了,所以烦恼已经战胜你了,烦恼已经发生现行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努力是非常的有限。所以我们要主动的去修行,这就是禅修。
禅修有它具体的方法是一个部分,还有它不共的口诀是一个部分,还有最后的回向和发愿又是一部分。在我们的禅修当中,我们的窍诀是不共的。首先在这个诀窍当中,我们的如理作意教义摄持了佛教几千年的修法传承的一些经验,这个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各种不同根基的众生,他们的在不同的时代的一种传承而形成的对峙,这是粗浅的就是说共同的道。
我们首先要具备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对整个佛法认知了解思维过后你自己确定的一种目标。比如说你今生想得到解脱,这是非常真实非常具体的层次,而且是你确定了就不更改的一种目标,这种目标你一生不能轻易的改或者说轻易的确立。还有你想在这一生当中以自利为根本,而且也要兼顾着利他,那么这个目标也是很殊胜的。还有一种目标就是你今生想要获得一种成就,这种成就在大乘来讲就是信心。无论我们身心在一种松散中,还是在一生成佛的这个境界当中,他的善根他的愿力都是不会退失的。哪怕他下一世来到人间,他的生命和他的过去式能够对接起来。他来自心的力量,心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最直接开发的是他的愿力,间接开发的是他对苦、空、无常、无我的观察,这就是智慧。还有对他人对自己的究竟生命的探索,这叫慈悲。所以我们一切的修法,我们一切的方便,我们一切的发心在确定了今生自己的目标以后,剩下来的就是对慈悲、愿力或者智慧的不同的培养而已,所以这是一个大的框架,你在这一阶段的修行当中你知道自己在培养什么资粮。这有什么好处呢?因为你知道培养这种资粮的时候你对佛法基本上是能够兼容并包的,就是说你所学习的理论在实践的时候你不会因为实践的境界,不知道理论的正确而失去自信,这是非常关键的。
但我们真正在佛法中展开实修的时候,有的人就是执理费事,有的人是执事费理,他很难把自己真正的各个方面的不共的因缘和善根展开,在这个方面因为他缺乏一个传承的摄持,要么他偏于理的,要么他偏于事相的,偏于事相的信心比较多,偏于理论的人智慧比较大。这是禅修的目标和轮廓是这样的。
关于禅修的方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教大家一种禅修的方法,在我们的传承当中是有规矩的。你们想真正展开禅修的话,必须依靠这个规矩来,这个规矩当中有你看得见的,也有你看不见的加持,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不必要有过多的思考,只是照这个做就可以了。那就是说我们的禅修是来源于大乘的金刚秘密禅而展开的一种方便。他所拥有的见地是佛门通达的,所有显现的我们的烦恼执着都是心所,而不是心的本体,他是生生灭灭的,没有任何关系,哪怕是生老病死也是缘生缘灭的一种现象。他不停的变化,像宇宙无始无终一样,而我自己究竟的本心,就是我的本体,对于这些境来说没有任何的关带。我不需要关带,我现在把我自己的心放在我的本体上。
本体如何去认知呢?就是说我们的本体是本自清净究竟光明的,心佛众生无差别的。当然我们只是理解,这种理解当中有他的保障,就是说你已经发了无上菩提的大愿。有这么一种心力摄持他,以无上的这种传承的加持成就他,以这个广大的福慧资粮培养做你的断障法。因为你有福报,或者说你有这种愿力,能够摄持住这种境界。如果没有,心佛众生无差别就是一种我慢而已,不能在你的禅修当中发挥真实的作用,所以这是属于我们思维的。这一段非常的重要,如果这一段你能够思维的话,你的心已经注入一种不带因缘的禅境。无有动摇的禅境,或者说已经以法界为体而入得法界的本体。所以他可以说是以果位去修行的一种方法。所有的方便是胜解,不共的因缘是自信,秘密的成就是加持。所以这是一种规矩,我们修法之前一种见地上的引导,一种因缘上的成就。
在这个广大的坛城当中,因为密乘不共的上师本尊护法他们的摄持,他们发的心能融入到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当下因为和他们沟通而获得他们的功德,这就是说已经入了相应的也就是瑜伽密教的本。瑜伽密教也就是秘密禅。秘密禅他要落实上师、本尊、护法的教诫,在中间发生作用。关于这一部分是非常的复杂,他基本上牵扯到佛法的事法界,而不是在佛法的理法界,而我们平常了解的都是理法界。举一个例子来说,众生的心本来都是清净的,而众生的生命形态非常的宽广不可思议。地狱道的众生,六道的众生,光这一个道里面又有六种区别,有福报大的,智慧大的,嗔恨大的,各种各样的这就叫循环无尽,六道当中又有六道,六道当中又有六道,这就是事法界。如果从理法界去理解的话有六种形态,事法界就无量无边。而修行是从事法界开始从理法界去入。理法界很容易,事法界就很难。最根本的原因我们过去的冤亲债主、烦恼我执在修行的时候基本上生命是顺着这种趋势和力量往前走。你现在要想修禅是要拉回来,所以在这个时候产生生命这种激烈的碰撞。他的程度就好像直升机突上突下的。所以当我们开始禅修的时候,基本上有些境界如果你开始没有认清,入了境界后就很难分辨了,你的心要变得纯粹又纯粹、简单又简单。可能连吃饭也不知道,吃的什么也不知道。所以禅修的时候你要守持好,秘密禅当然要快。他所需要的胜解一开始就要整理清楚,这个不是我们自己整理的,而是来源于信心,对于上师、本尊、三宝、护法他们的护持首先要相应。相应就要祈祷,祈祷来源于不共的信心,在这之前所有的发心就是整个佛教最根本的,叫做对于生命生死无常的出离,是我们修道的方便。我们修的就是这个,它是佛法最根本的目标。
你在依靠三宝的同时,依靠就是皈依法。在皈依法成就的当下,秘密禅要求你要缘一切众生发这种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对慈悲的培养,她也是一种资粮。所以这种出离心就是真实的智慧,他来源于智慧,智慧观察这种生命的可怕,智慧就叫做菩提心。当我们观察这种菩提心真实的他就叫慈悲,以无上的这种自他承担的这种心就叫大愿,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去培养这三种资粮,是大乘秘密的不共禅,他在达到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修行这三种资粮而已。
在我们开始禅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调整身心,身体应该如何坐呢?这大概是共通的,你每天在规律的生活上能够在固定时间修行是最好的。每日要有两座的修习,四座是比较正常的,两座是禅修保证相续的,没有增长的,三座就是平常的,四座是正规的禅修应该保持的,藏传佛教基本上每日四座,在我们禅宗叫灵性四止四开,实际上就是说每日四座,止就是止境,开就是开境。四止四开,或者基本上都差不多,每天分这么四个时间段。实际上大乘禅生起禅定的不共的因就是这三种不共的资粮,他的心马上会得定,他是共同的。但是它的窍决是什么呢?
坐姿单双盘都可以,脊柱一定要直,下巴稍微收,压着喉结就可以,耳朵对着肩颈,舌抵上颚稍微凹进去的地方,放松腰带,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从头发到皮肤到手指都要放松。身要减,心要减,语言要减,语言就好象断了弦的琴一样,语言是禅修最大的障碍。身体像山一样的,最忌讳动摇,或者僵直,心就好象断了细水的河流一样,整个心的瀑流一定要停下来,这是一个要点。在这之前可以观两个:一个是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都是念一遍,但是不共的窍诀是念的时候念念的非常的慢。心——所谓心是什么,是我们的念头,刚才我在想什么,前面我在计划什么,这些都统统地放下,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就是为了一个目标,今天晚上我不会再想别的什么了,我必须放下,以这么一种心,所有过去的计划和你当下的安排都全部放下,如果在这方面有任何干扰你的话,再回过头来再观想一遍,这是身心两方面的调整。那这个时候我们的意念放在哪里?基本上在初级的时候,我们通过观想这个身,之后落在这个鼻尖,意念是这个鼻尖让他慢慢的往下沉,这都是理解不是像修气功一样。只是理解而已。这时心念慢慢的往下收,慢慢的往下降,降到丹田,这个时候诸法无我,身心都非我所有。而我们这时候展开的就是皈依法。意念皈依,皈依上师、皈依本尊、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护法。念的时候基本上是一种昏沉的心是可取的,就是说不是明显对因缘的。因为在禅修初始的时候你的妄想多,所以这个时候以昏沉对峙妄想。沉下来至少念三遍或者六遍皈依,然后念四发心:愿诸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愿诸众生永不离失无苦之乐!愿诸众生远离爱憎亲疏住无尽平等舍。念三遍,念的时候要非常的慢,甚至你对的意理不是很清楚,只是内心在念就可以了。
下面就是进入我们的禅修,黑如嘎的百字明,黑如嘎的百字明他本身是一个以法界为缘起的一种修法,他中间摄持的是秘密的不共的禅定。他在觉囊派有两种的修法,一种是有念的修,一种是无念的修。但是要求是修十万遍。窍诀很简单,在昏沉掉举当中出声念七遍不出声再念七遍,静下来几分钟。这是他的禅修法,出声念的时候要慢,心一直在丹田,头顶上一直在降甘露,这些都是比较模糊的并不是说以止观为目标的,而是以调心为目标的,不是明显的。为了修持或者为了一种排障,排障法是属于除障法,百字明的禅修有一个除障法,有一个无念还有后面的就是真正的解脱法。觉囊派有些僧人修百字明成就的很多,他的禅修法就很容易成就。
(师父念诵百字明咒)
这个当中如果你在妄想升起来的时候就是我开始念的那几遍非常的慢,把心沉下来气往丹田收,如果昏沉不能对境,念的已经不知道了,记起来我后面念的非常快的。还有就是一种没有分辨的非常平静的,由三个去调整,调整三个七遍换二十一遍。一个半小时中108遍就基本能够安持,达到禅,最后会非常的坚固不可动摇的,清晰而有力。一切烦恼和执着在这种清静中都可以获得解脱的。是通过念诵而去修禅的最快的一种方便。他可以观分,观心,正好修。观心是禅宗的修,观分是四念处修止的境界,都比他要快,而且稳当。他培养的色身里面的一种金刚念诵中的一种金刚气脉的成就,如果那种金刚气脉成就了,你当下就可以获得一种不可退转的在佛法上的一种坚固。心完全脱离你的身,你的身所有关于生老病死的,所有的痛苦都要注入你的甚深的禅修的体会当中,他就可以脱离你的肉身对你的限制,所以他是一种不太一样的禅修,你如果修过其他的禅修你就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别,没有修过也不要紧,但是你要深深的记住这种经验,就是三个阶段的调整,这是得来的非常殊胜的禅果。最后这种心念只是一个作意,无论是生死自在,无论是当下烦恼的破除都能够获得力量。
所以修行是以获得内心的一种自在为根本的目标,一切诸法都不可靠,唯有自心的种种坚固他就叫般若。般若的起是清净的,清静就叫无我,他的境就是缘一切境不被迷惑,无论是生老命死,还是黑夜白昼对你的影响,他会慢慢的获得增长,在这种增长当中你会断无明尘沙惑、见思惑都会断。所以百字明也是总持是缘法界体性的—出魔法。内密外密的障碍他都能破的,最后那个“啊吽呸”,“啊”就是法界的根本智;“吽”,就是从这个当中显现出来的大力,“呸”就是一切会破除。无论你自身内外病障魔障业障他都会破除。我们禅修不能取得进步和发展就是这三个障的作怪,不能显现自己的本心。大乘禅就是你的本心是本来清净的,但是不能够显现,所以密咒的加持和法界的缘起再加上自己的持诵,他会破除这种。所以百字明是不共的,非常的不共,非常甚深的秘法,他是福报。你今生对禅修的目标还是靠你自己修持才能获得。另外他还是一个延寿法,他又属于普贤的法。金刚萨埵,特别是黑如噶印是法界总持印,法界总持印有它不共的力量。就是染净本来清净,本来无二的。这个都是理上的,真正的开发是无止境的。
键阳活佛在网上有一个念诵,把他背下来,在每一座的禅修当中以出离心摄持自己的正念,之前调身方便,剩下来发起菩提心以作意而修,很简单。但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和上师本尊护法沟通,皈依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一座的修法之前一定要忆念,不然你获不得一种传承的加持效率会很低的。如果你一座一个半小时修一百零八遍咒,这个当中观察出离心5分钟,祈祷三宝就要十分钟,念咒就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念一段停一段,这是一个禅意和清净不动摇现前就安住。半个月左右就能够深入的。但是不能断,开始修就不能断。他可以破除你内外的气脉的错乱和思想的混乱,实际上在密法他叫气脉的混乱。各种人个性方面的对佛法的理解偏执都会获得平衡。所以佛法的好处就是这样的。
因为这种行持获得自己的见地那才是你自己的佛法,要不书本上是老佛爷的,给你说了你也不懂。你只能去执着分别而已,只能在这种错和对当中去观望,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传承。传承属于实践法门,理论是佛教共同的依托点而已。传承是纵向的是历史性,其他的是空间性的东西。生命的相续好像一个河流一样的,真正要改变破除世间三世的迷惑为主,三世的迷惑一破智慧自然增长,过去的那种业障魔障和病障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很重的力能镇得住他,这就是百字明。百字明你会获得一种自在,所以我们大家转个身换这一口气,换了这口气你就朝着解脱的方向走,开始是最难的,没有总持不行,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展开各种其他的百千三昧的修行都是可以的,有这个基础。声音是一切根本的根本,殊胜中的殊胜,密咒又是方便中的方便,加持又是传承中宝贵的东西。你都具足了所以你必然会快。修的时候很简单就是重复,串习。一切你对法尚不明白的地方,你的境界都会上的很快,所以不要固执己见,只要做就行了。
我们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以保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