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什么叫无明

发布时间:2022-03-07 09:28:01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什么叫无明

  有一次,佛陀的两位弟子,舍利弗和拘絺罗,在一起讨论问题,拘絺罗问舍利弗:「何谓无明?」舍利弗的回答很简单,开门见山的说:「无知,即是无明。」随即舍利弗又解释说:「怎么说是无知呢?眼无常,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耳、鼻、舌、身、意无常,不如实知,凡因六根所起,乃至色、受、想、行、识无常,一切生灭烦恼,亦不如实知,这种无知,即是无明。」也就是说,「无明」就是不知道。凡不知道的一切心理现象,就叫「无明」。

  在佛说「十二因缘」里,第一句就说「无明缘行」。在佛经中,亦常常见到无明二字,它的意思,是指愚痴黑暗迷沌的心。人们对于自己这个心,不能以智慧觉照明了心内和心外一切诸法事理的光明,及一切业因业缘果报的事相。无明也就是愚痴与烦恼的代名词,人生何止八万四千烦恼?可以说一切烦恼,都是由六根、六尘、与六识种种分别妄执幻觉所引起,迷失了一切众生原本具有的光明觉性,就叫做无明。

  无明有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之分。迷于法界一切理之原始一念,为根本无明;因根本无明而起的「三细六粗」之惑业,为枝末无明。何谓三细与六粗?三细是分别根本无明的相状;六粗是分别枝末无明的相状。对于枝末无明之六粗而说三细;对根本无明之三细而说六粗。

  三细者:第一是「无明业相」--业者,是动作的意思。因有了妄心,不能达于一清净法界时,真心初动,即生业相。第二是「能见相」--既有动作,就有能见之相。第三是「境界相」--有能见之识心相,必有所见的境界相。此三相中,初动是体,能见所见是用,体用不离,同时具备三相。此相极其微细,修持者甚难觉知,故名为三细。

  六粗者:第一是「智相」--于现识所现的境界,不知乃是自识所现的幻影,妄生智慧而分别诸法。第二是「相续相」--依前智相之分别,于所爱之境生乐的感受,而于不爱之境,生苦的感受,种种迷妄续起不断,是分别所起的法执。第三是「执取相」--于上述之苦乐等境界,不明了为虚妄不实,深生取着之念,是俱生所起之烦恼。第四是「计名字相」--依上述而起之颠倒计量分别假名言说之相,而生种种烦恼,是分别所起的烦恼。第五是「起业相」--因妄加分别假名,依妄惑而起善恶诸业之相。第六是「业系苦相」--因系于善恶之业,而感生死的苦果。在此六粗中,前四相为惑因,第五相为业缘,第六相为苦果。再简单的说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为众生,多生累劫,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惑业烦恼者为根本无明;凡心心所相应而起,有了贪、瞋、痴、慢、疑、邪见等诸烦恼者,就是枝末无明。

  无明住在何处呢?住在自己的心地,所以苦恼的心地,又为「无明住地」,因此心地能生根本烦恼及枝末烦恼,故名曰「住地」,住地分为五种:第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住地」。第二「欲爱住地」--三界之「欲界」的烦恼中,除「见」与无明外,其中爱欲执着甚重,故名「欲爱住地」。第三「色爱住地」--三界之「色界」的烦恼中,除「见」与无明之外,其中爱欲执着甚重,故名「色爱住地」。第四「有爱住地」--三界之「无色界」的烦恼中,除「见」与无明之外,其中爱着为重,故名「有爱住地」。「有爱」的「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的果报为爱着之最终者,故仍名「爱」。第五即是「无明住地」--乃三界六道众生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暗的心体,没有智慧光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故特别立为「无明住地」,乃以上五种住地之第五住地而言,于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两者中,为根本无明,于我执与法执两者中,则为法执,是一切烦恼之所依,为「变易生死」之因,故名为「住地」。胜鬘经中说:「此无明住地,即指妄想心体以为无明暗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为彼恒沙起惑所依,名之为住,能生恒沙故称为地。」又叫「无明住地惑」。不明谓之惑,恒沙者,比喻之词,如印度恒河之沙那样多的烦恼是也。

\

  对于无明,在此仅作概略的介绍,总而言之,无明就是愚痴黑暗所生的烦恼就是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