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书

佛书——与佛教有关之典籍,又作佛典、内典、妙典

佛书以域而分,则北传方面,自印度经由西域,或经南海而传入我国、朝鲜、日本,或自印度传至西藏、蒙古;南传方面,则自印度传至锡兰、缅甸、暹罗(泰国)、柬埔寨(高棉)等东南亚诸国。由于地域之不同,遂形成各自独特的佛教思想与文化。又因各种语言文字之翻译流传,及历代祖师之种种著作,佛教典籍因而内容分歧、数量庞大。被收入大藏经中之佛典各有其特色,其中传承于我国、日本之汉文佛典,其质、量最大。

佛典七种讲解—金刚经讲解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佛书的,佛书也叫作佛典。而《金刚经》也是佛典中的一种,《金刚经》是中国汉传佛教最著名的经典,全文约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称为“五千言”。佛教的《金刚经》正好约五千字,这就是佛教的五千言了。

过去不仅很多佛教徒读诵、书写这个经,而且佛教以外的儒家人士、道家人士,还有一些民间宗教,乃至村夫农妇、闺阁淑女,都读诵、抄写这个经,其影响非常巨大。《金刚经》梵文字尚存,汉译一共有五个译本,今天我讲的是影响最大、也是最早的一个译本——姚秦鸠摩罗什翻译,题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个经后来有元魏菩提流支及南朝陈朝真谛的同名译本,及隋朝达摩笈多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最晚有唐代义净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皆一卷。以唐玄奘法师的译本译笔最为严谨,题为《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但文字没有鸠摩罗什的译文流畅,所以,读诵的人很少,今天大家一般都是读诵鸠摩罗什的译本。除汉译外,还有和田文、栗特文、藏文、蒙文、满文等译本,近代又有英、法、德、日等数种文字译本。历代注疏极多,古印度无着、世亲各著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国高僧祖师如僧肇、慧远、智顗、吉藏、窥基、慧能等,皆有注疏。

现代人注疏讲解者也不少。我先解释“佛经”,什么叫佛经?佛经的“经”,梵语叫做“修多罗”,意译“契经”、“长行”,是一种巴利文、梵文散文文体,为佛教“十二部经”之首。和一般的文章或者著作不一样。

在佛临圆寂前所说的《无量义经》中,佛明确开示他四十九年种种说法的实质,是令众生离种种执着。什么叫做执着呢?执是拿在手里不放,着,是胶着、粘着,执着,通俗地讲,就是抓住不放。抓住不放什么呢?种种不如实的认知,佛法叫做“妄想”,即不能如实认识自己和人生、世界的真实本面,把不如实的认知误认为绝对真实。妄想的“妄”,是虚妄不如实之意,想,为“取相”之义,即感知觉及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认知。

佛法认为,必然有一个真实本面,但是我们人类天生没有认识这真实本面的能力和方法,我们的认识,必须依靠禀赋的感知器官,通过五种感官接收某种资讯,经意识加工形成感知觉,然后形成某一种认识,建立世界观、人生观,这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佛法认为这种方式得来的认识多是虚妄不实的,以虚妄不实的认识为绝对真实,就是佛说法所着力破除的执着,唯识学叫做遍计所执。众生执着并非绝对真实的东西为绝对真实,由此产生种种烦恼,由烦恼造种种业,被烦恼、业力所系缚。系,就是被绳子捆住,缚的意思是一样的,今天叫做“捆绑”。

人生来都被很多条绳子捆住,不得自由,有观念上的不自由,有欲望上的不自由,有社会生活中的不自由,有生理上的不自由,有情绪上的不自由,最根本的系缚,紧紧捆住人的绳子,佛法认为是众生内心的我见、我执、法执,它是产生种种烦恼的总根子。

佛教讲的烦恼,跟我们现在说的烦恼,意思不完全一样。佛经中的烦恼,指使心不得安宁平静的心理活动。像我们内心的种种欲望啊,种种负面情绪:骄傲啊,嫉妒啊,愤恨啊,等等,都属于烦恼。从烦恼产生“业”,业,梵语达摩,意为造作,就是身口意的活动,人际之间的交往,工作、创造,身体的各种动作,干了哪些事情,嘴巴讲话或者写作,脑子思考盘算,都叫做“业”。业作为一种活动、运动,和所有物质运动一样,必然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受一定的规律制约,产生它的后果。众生因为烦恼所造的业,决定了其命运是不自主的,是有各种系缚的,有各种苦的,尤其是生老病死,这种作为人类共同承受的痛苦,谁也不能避免。

佛教的目的,就是要使众生从这些痛苦特别是生老病死苦中解脱出来,达到理想的生命状态或者精神境界,日本有学者把这叫做“生命的自觉进化”。佛陀说法,一般不先自己讲,在三千多种佛经里面,佛主动讲的经只有不多几种,大部分经都是由弟子发问,佛看发问的人有什么执着,然后帮助他把自我捆绑的绳子解开。后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他说法是“随方解缚”,就是说看你是被哪一条绳子捆住了,我帮助你解开就是了,这正是佛陀说法的基本原则。

《金刚经》是一部标准的佛经,体现了这种随方解缚的作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经。先看经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梵语跋资啰,就是钻石,是所有物质里面硬度最高的,能够破坏所有的物质,但是不能被所有的物质所破坏,它是一种比喻,比喻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最初曾经被汉译为“明度无极”、“智度无极”,因不大准确,后来还是音译。梵语般若,意译“慧”,是抉择、分别是非邪正的功能,可以翻译为“智慧”,但是不同于我们世俗的一般智慧,而是一种如实知见、能够使人解除一切系缚而得到大解脱的超越性智慧。

翻译为智慧的话,容易产生误解,所以鸠摩罗什把它音译,梵文的原音大概跟当时都城长安话的“般若”读音相近。鸠摩罗什是在东晋,距今1300多年前,那时候的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差别很大,“般若”在当时的读音大概接近于梵语的读音“波若”,所以,佛教界至今不读作“班若”而读作波若。“波罗蜜”是梵语,原意是达到目的地,古代曾翻译为“到彼岸”,就是达到自己所想要到达的那个最终目地。

最终目的地是什么呢?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般若波罗蜜,古人曾经意译为“大智慧到彼岸”,属大乘菩萨行六度之第六度,这一度被强调为其余五度的导首,《大般若经》有般若度如首如目、其余五度如足之喻,甚至说般若一度可以总摄六度,因为每一度都必须以般若为导来修,每一度中都有般若度。《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三即说:“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念中具足六波罗蜜。”金刚般若,即是般若经所说的大(梵语摩诃)般若,是能够使人达到涅槃、成就佛果的智慧,非世间各门学科的知识,非表现于处事待人上的聪明练达,非科学家对物质现象的发明揭示,非哲学家对世界模式之思辨构想,非宗教家对神性的内省体验,甚至亦非佛教小乘圣者所证的涅槃智。

佛典七种讲解—金刚经讲解

总而言之,金刚般若非各种世间俗智,亦非出世间的偏空之智。世间俗智,不超“自心现量”,对宇宙人生的认识终如瞎子摸象,只见肢节而不见全体,其功用,至多不过能使人们眼前的生活过得舒适一些,做人处事顺当一些,或通过修炼而活得略长些、健康些,乃至死后生天成神,但无力解决人存在的根本矛盾,不能给人指出永离生老病死、获得永恒安乐的正确途径;小乘圣者的出世间智,虽能使个人超出三界生死,但无力照破根本无明,不能获得尽度众生皆共成佛的大自在、大智慧。

世俗智与小乘出世间智,皆不能断灭一切无明黑暗,不得名为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是一种由如实照见宇宙万法体性的超越性智慧,是由彻底认识自己、开发自性最深潜能而显发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的圆满彻证,便是生死问题的根本解决,永恒安乐及普度众生皆共解脱的大自在之实现。

它犹如仙人妙宝点石成金,能使众生由凡而圣,由人而佛。从金刚般若出生一切诸佛菩萨、菩提道果、神通妙用、福智庄严,故经中尊之为“诸佛之母”、“诸佛之祖母”。它可谓开启宇宙奥秘的总机关、解决文明根本问题的总钥匙,为世出世间最最珍贵的无价宝,犹如宝石中最贵重的钻石。

以金刚般若了诸法实相,达涅槃常乐,是佛陀的伟大发明,堪称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成果。像金刚能摧碎一切物质而不能被一切物质所破坏,金刚般若可以破除一切执着,破除一切邪见邪解,能灭一切无明,能断一切烦恼,能除一切生死苦恼,而不能被世间的一切学说、一切理论所驳倒,不能被科学发现所证伪,是永远不能被破坏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大体可用现代语言意译如下:以像金刚石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超越生死,达到永恒安乐的究竟归宿,或云:能度过生死之流而抵达永恒安乐归宿处的大智慧。说这种大智慧的经,题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此金刚般若,超越世俗智慧辩聪,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不可触,非如科学技术的物质成果可以供人取用,非语言文字所可表述,唯可遵循正道修行实践而证得。

大乘佛教按修证的阶次,将般若分为三种:先得文字般若,经过闻思经论,获得对佛法的透彻理解,名为“胜解”,是一种理性思维的结论,属于闻思慧。其次为观照般若,运用闻思慧如法观修,逐渐纯熟,获得一种对佛法直觉的领悟。第三实相般若,观修功到,亲证实相,其智慧称修慧,才是真正的金刚般若。

以文字般若观修得观照般若,以观照般若观修证实相般若,为修学佛法、获得金刚般若的通途。般若经所说的般若,从实相般若流出,多属观照般若,以直觉及比喻体会空性,而不多讲所以空的道理。按汉传佛教的传统说法,佛一生说法49年,一共分为五大阶段,般若系经是在第四阶段说的,共说了22年,在五大阶段中说的时间最长。

所说的经,玄奘大师译为六百卷,称《大般若经》,分为16“会”,一会为一个完整的经。其中最短的一会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只有一卷。虽然篇幅短,但内容是独立的。说般若经时,听法的物件大多已经证得阿罗汉果,或者还有比阿罗汉果低一些,跟佛学了很长时间小乘法和大乘法的佛弟子。对他们,佛不需要再讲小学和中学课程了,在上大学生的课程了。所以,般若经读起来就不是像小乘的《阿含经》那么好懂。

这个经确实是非常难懂的,没有讲太多的道理,只是破除执着。为什么不讲道理呢?因为这些道理在讲《阿含经》和《方等经》的时候已经讲过了。以前没有学过《阿含经》和《方等经》的,要把《金刚经》完全读懂,确实比较难。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姚秦,是东晋时狄人姚兴在北方建立的一个政权,史称后秦。鸠摩罗什,是这个时代的西域高僧,他的父亲是印度僧人,来到现在新疆的库车县、当时叫龟兹的国家,被迫娶妻,生下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自幼随母出家,聪颖异常,名声远播。后来在姑臧,就是凉州——现在甘肃武威那个地方,呆过17年,学习了汉语,又被请到长安来,住了12年。他的梵文字来就学得很好,汉语也学得不错,佛学水平很高,修持也很好,所以翻译的水平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三藏,指佛教的全部经典,分为经、律、论三大部,经藏为佛及佛弟子说法的记录,律藏为佛教的各种戒律及制定戒律的缘起,论藏为阐释发挥佛经义理的著作。

精通这三大藏的法师,称为三藏法师,如唐玄奘为三藏法师,简称唐三藏。法师,为善于解说佛法的僧尼,其资格认定在佛教中本来有严格的规定,不但要娴熟经论,善于讲说,而且持戒精严,修行好。现在在中国几乎成为对所有僧尼的尊称。南朝萧梁时的昭明太子萧统,虔信佛教,佛学水平相当高,他把罗什译的《金刚经》按内容分为三十二分(段),这一分法未必很准确,但一直被沿用,现在我们也按这一分法分段讲。

佛典七种讲解—金刚经讲解

上面就是关于金刚经的讲解了。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而且我们要尽可能坚持每天都去念诵修行的。

...查看更多

把佛书推广到社会

我们都是知道将经典书籍分为佛书、善书、邪书的。所谓佛书是指弘扬佛法的书籍,也就是介绍佛教的书籍。不过现在这些书籍并不是很常见的,而圣严法师的意思是能够将佛书推广到社会的。

当然主要原因是一般社会人士所接触到的所谓佛书,好多是由一些未通佛法的人士,从外文翻译或从古书抄摘、编辑而成的。内行人看来,那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佛书,故也很容易误导读者,使人无法认识到真正的佛教。

为什么佛教虽有好书却不能送到社会一般读者之手呢?这可能有两个原因:1.一般的书店、书摊一向认为佛教徒不会写书,即使写了,也多被认为是主观思想太浓或陈意过高,销路一定不好,所以不愿主动地发掘佛教书籍。2.佛教界的出版社没有良好的行销网,也不知道做相当的推销宣传,无法让一般的书店、书摊改变观念,也无法把好书的内容介绍给一般的读者。

所谓佛教的好书,应该具备正确的佛学知见、精简优美而通俗易懂的文字修养。要让小学五、六年级以上,直到博士程度的各层次人士都愿意读而能理解和接受的书。一般的佛书确只是写给已经入门很久的佛教徒看的,那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内容丰富、见解精到,实也值得赞叹。而如果一本书的文字技巧拙劣、思想观念含糊,那就是不值得一读的坏书了。今天我们佛教界能够写出深入浅出、老少咸宜,所谓上、中、下三根普被的著作者,尚不多见。如果有的话,那是散文作家林清玄,因为他是一般的报刊杂志写作,也由一般书店如九歌等出版、宣传、行销,加上的确是好书,所以每本都能畅销。另据佛教出版界的市场调查,销路保持一定水平的出版社只有两三家,作者也只有数位,他们的著作不仅有内容、有思想,文字也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只可惜他们的著作似乎尚未为一般社会的读者所熟悉。

仅仅数位佛教书籍的著作者能够比较受到一般读者的欢迎,可见佛教写作界的现况还是十分的萧条。也就是说,能写的人已经很少,而能够读到他们著作的人也不多,无怪乎佛教的书籍未能打入一般社会的行销市场中。为了挽救这种局面,除了佛教界的有心之士有计画地鼓励、培养更多写作佛书的优良人才,也可用高额的奖金、薪津征求成名的作家、学者研读佛学、写作佛书。或者是储训富有写作基础的青年,从事于佛学的研究或写作。

在表达形式方面,可用文学性的,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乃至于童话、寓言等题材,也可以用哲学理论,或历史的角度及传记题材来写,当然也可以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平心而论,可供写作的佛教题材实在很多,佛教的宝藏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因为写作的人太少,能够写出好书的人不多,所以只有让它们静悄悄地躺在《大藏经》中了。

过去的作家们多半是用文字为工具,写出他们内心的观念、感想、感受,以纾解胸中的块垒,不是为了他人的需求而写,乃是为了呈现他们自己而写。因此,大家把欣赏和喜好这些作品的人称为作者的知音。但这类的情形却不是现代职业作家所应有的态度,自然也不是撰写佛教书籍当有的态度。书应该是为了读者而写,若要让读者们愿意看,且愿意接受书中的观点,写作者即必须先要了解读者们的需要,并考虑读者们的立场。如何能够使得读者普遍接受和爱读,必须先要了解用什么样的角度和技巧来诉说作者自己要说的内涵和理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作者也需要因应当前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来调整自己传达的方法,以达到向读者诉求的目的。

把佛书推广到社会

现代社会大众的耳目,多半已被各式各样的大众传播工具所占据,例如电台、电视、报章、杂志、录音带、录影带等。我们的佛书,品质再好,如果不通过这些传播工具的宣传,仅靠读者以口传口的所谓口碑来辗转宣传,就很难达到让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本书的目的。言过其实的吹嘘,是一种欺诈的行为,不仅为佛法所不许,也为一般的商业道德所不容,恰如其分地广告说明,则是必须做的工作。而如何可使得一般的书店、书摊接受佛教的好书,不仅要去说服书店、书摊的从业者,更要紧的是让广大社会的一般读者都知道有这本好书,而愿意向就近的书店、书摊购买。如何达成此目的,则须运用大众传播工具,以广告的方式提醒喜爱好书的大众。问题在于,投下的广告费能否从书籍的销售收回成本?这就要看这本书的可读性之高低和吸引力的大小而定了。不过,已在教内拥有相当稳定销售量的佛教好书,进一步向社会以广告推出,应该不是什么冒险的事。

总之,要把佛教的好书推广到社会,除了书籍本身的条件,例如够水准的封面设计,高品质的印刷、装订、纸张,有高度可读性的内容,同时也要运用现代化的商业推销方法才能成功。唯其开始之时一定有不少困难,例如掌握不到读者的兴趣、性向,或找不到人写出适合于当前社会大众所需要的著作,甚且纵使以征稿方式邀得的作品,经过专家评论认为是优良的著作,向市场推出之后,也不一定是畅销的书籍。而投下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物力之后,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好在类似的佛教事业,多半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佛法的传播。若能于平均推出的十本书中,有一本是受到大众爱读而成为连续畅销的佛书,目的就已达成了。

把佛书推广到社会

上面就是关于圣严法师开示的把佛书推广到社会了。我们在修行佛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我们可以和诸位师兄一起修行的,这样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帮助的。

...查看更多

半分钱的故事─ 佛经佛书不可侮辱

我们都是知道将经典书籍分为佛书、善书、邪书了,而佛书和善书是值得我们念诵修行的。并且我们应该要对佛书和善书充满爱护的,而且我们要知道佛书佛经是不可以侮辱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佛教的故事,半分钱的故事。

我后来带了三本书去,其中之一是张澄基博士的大着“什么是佛法”,一本是简本的“阿弥陀经”,有白话文讲解的,还有一本是“观音菩萨灵感续录”(毛惕园居士编),N先生首先拿起“观音菩萨灵感录”来看,看得十分入神,看来是有一点点逗机了。

我欢喜得未免太早,他才看了几段,他的太太从外面回来了,沉着脸问:“什么书看得这样入迷?生意也不管了吗?”

“现在没有顾客呀!”N先生说。

N太太从他手上把书一把抢过来,瞪眼一看,立刻大发雷霆咆哮:“看这些反动大毒草迷信书刊。”

“看看有什么关系?”N先生说。

N太太也不回答,她突然把三本书都撕毁,她的动作奇快,N先生连抢救都来不及,她三下两下就把三本佛书撕成数片,抛到垃圾桶内。

“呸!”她一连吐了几口痰沫,吐在她撕毁的佛书上:“怪力乱神妖言惑众!迷信!”

“你看看!”N先生埋怨她:“你怎么这样鲁莽?这些书是彼得借给我看的呀!你怎么把他的书撕掉呢?

“我管它是谁送的!”N太太咆叫:“把这些迷信毒草送来传播迷信,就是不该!”

N先生是怕老婆的,不敢多言,我知道这位婆娘不可理喻,我也不说什么,我过去把佛书残页一一拾起,用软纸擦掉她的唾痰。

“怎么?”他讥诮我:“你还当它是宝贝吗”

“我没当它是宝贝!”我平静地回答:“佛书本来就是宝物!”

“那么拿回去拜吧!”她骄凌地说。

“当然!”我这样回答。(后来我将被侮辱的佛书带回家中,拜过佛,将它火化。)

“彼得!”她傲慢地说:“我对你说明,以后不准你再拿这些迷信毒草来!”

“N太太”我平静地说:“我不会再拿来的,你放心!你根本不配看佛书!我也有几句话告诉你:佛书是不可以侮辱的,接受佛书佛法,你会得到佛佑赐福平安。侮辱佛书,诋毁佛法,是你自绝佛缘!你不久就会有祸了,并非佛菩萨要惩罚你,而是因为你心生恶念邪念,就会招来恶魔祸害,你不信佛,没有谁能救你!”

“满口鬼话!”她冷笑;“我才不信这些迷信鬼话!”

“那你信什么?”

“我不信宗教,什么都不信!”她咆叫:“我信的只是钱!”

“好!那么让你的钱保佑你们平安吧!”

“我有钱就万事足,”她傲慢地说:“我有钱就什么都买得到,当然也会平安!用不着去迷信什么神佛!”

和这样冥顽不灵的人辩论下去,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我笑一笑,离开了小店。N先生和N太太,曾经在大陆受了多年的苦,唯物主义对她也有多年的影响,难怪她有那样的态度,我很谅解。

我替N先生感到难过,难为他怎样在河东狮的气焰之下过日子的?但是,我对他的同情也未免太早了。我一直当他是个值得同情的善良者与受害人,后来才发现肉眼观察错误。

他的小店生意已经买下来四年多了,是以一万元加币成交的,四年下来,早已赚了几倍,他却忽然延聘律师控告原来的店主,控诉理由是原来的店主顶让他的价钱太高,欺骗了他。他说这一控告,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十万元。

“什么?”我惊讶得很;“你当年不是自己还价的吗?你自己签了同意书,买下生意四年多了,怎么可以控告他欺骗你?”

“我的律师说可以!”N先生说;“他说有把握胜诉,打赢了官司,我和律师分账,现在又不着先付律师费,我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做恐怕不很道德吧?”我说。

“管它什么道德不道德!”他吸着烟斗说:“只要能赚钱就是道德!”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劝他别这样做,我说:“你已经生意不错,又拥有几座房地产了,何苦还要赚这种钱?”

“钱也会赚多吗?”他笑道;“小老弟,你没在大陆挨过苦,你不了解我们!”

那场诉讼刚开锣,他又有了新花样。有一天他忽然说要我为他见证一份买卖合约,原来他看中了附近一家小店,他要把它买下来。那家小店东主也是中国人,生意很不好,打算赔本出售,N先生去还价,要我做个见证人。我向来不管这些事,这一次却是为了好奇,就跟他去了。

小店东主S先生讨价两万元,N先生还价一万一千元,对方也接受了,双方签了协议书,叫我签了见证,双方说好这两周内移交,在接收前付清。那知道了成交之日,N先生返回了,他不去付款,他对我说:

“我还得太高价,你去对他说,这个价我不买了,要我买,除非他减到只收七千元。另外是,不点货,并且将所有冷冻设备送给我。”

我吓了一跳,我说:“人家是三万元的成本,你只给七千元,还要免费接收人家的一切设备和货品,亏你怎么想得出来?你自己签的协议书不算数了吗?”

“是不算数了!”他吸着烟斗微笑:“那又怎么样?”

“我不能替你传话,”我说;“这种背信的事,我不能替你做,你自己去说吧!”

他果然自己去说了。S先生也是赔得太惨,但求脱身,也都接受了新条件。谁料还有下文,过了三天,N先生对他说:“这一千元,我只先付一千元,其余分五年无息摊还!”

S先生这可光火了,他怒吼:“你滚!我从未见过你这样的人,你等于白拿我的生意,白拿我的生财家具设备了,还不心足!还想支付一千元,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在场旁观的人都觉得N先生太过分了,我也深悔肉眼不善观人。可是,我从不滥用天眼,没有必要,我是不敢运用天眼慧眼法眼的啊!现在既然肉眼也看透了此人,我还跟他做什么朋友?从此我不再上他店去了。

半分钱的故事─ 佛经佛书不可侮辱

有一天,N先生忽然上我家来,他来得太突然,我就知来意不善。

“彼得,”他说:“我要你再做一次见证人,我再写一张协议书,将首期添为两千元。”

“对不起,”我拒绝了:“我不能在帮你了。”

“我也不勉强你。”他说:“不过,你们信佛的人,不是说予人方便吗?”

“但是不能助纣为虐!”我说:“你太过份了!”

“其实!”他笑道:“为了省一点钱,也不是什么罪过吧!老S反正是但求脱身,有人肯给两千元,他不是幸运吗?”

“我从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我不客气地说;“你还曾经问我借佛书呢!”

“我对佛教是有一点兴趣,”他说:“上次只是我太太不好!”

“我看你们都是一丘之貉!”我说:“你假如真肯学佛,为什么不先戒贪?”

“你们佛教建庙,不是也大大地赚骗香油钱吗?”他笑道:“你们可以骗人,我们做生意为什么不可以赚钱?”

“你光看到佛教寺庙收香油钱,没看到佛教做慈善布施救济贫病苦难!”我说;“你的观察不够深入的,你的批评是太武断的!”

“你们佛教说布施,只不过是幌子而已!”N先生笑道:“跟天主教基督教都是一样的麻醉和欺骗人民的!”

“你这口吻!分明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信徒!”我说:“原来你在大陆受了那么多苦,也还没醒悟,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上次向我借佛书呢?”

“只是当作神怪小说看看而已!”他不住吸烟斗喷烟:“消遣而已!”

然后他就对我大肆抨击宗教,他坚持ZhongGong的“文革”铲除宗教是对的,他给我看他在文革期间发表的响应文章,满篇的毛泽东主义术语,是他引以为傲而经常带在公事包内的一份剪报。

我微笑说:“原来你是毛泽东的忠实信徒,那么,你为什么要逃离大陆到加拿大来呢?不怕和我们同流合污吗?”

“正是来和资本主义世界同流合污!”他喷着烟笑道:“我是来赚钱呀!”

“共铲谠也爱钱吗?”我讽刺他:“你们不是说不爱钱吗?”

“我是修正主义者,”他笑道:“修正!修正!”

“你又要抱着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又要自由,又要钱,又要反对宗教,又想把佛书当神怪小说看,这是你的毛泽东主义矛盾统一律?”

“对了,”他很自负地笑:“你猜得对!”

我真是为之气结!再辩下去也没有结果的,我不是政论家,根本无可能折服这位曾经是ZhongGong报刊上一等好手的喉舌作家。我决定从此不再理他,我说我和他之间已经无法再沟通了,彼此各信各的吧!

送他出门口之时,我说:“彼此相识一场,也算是街坊点头之交。这是我给你的忠告:好好再想清楚,如果你是真的有诚意想接受佛教,我还是愿意借佛书给你看,不过,侮辱佛书是会招魔惹祸的呀!借取可得恭敬才行。”

“哼哼哼!”他在鼻子内冷笑,一路吸着板烟斗,扬长而去。

没见他三个月了,我不上他店去,他也不来我家,我渐渐淡忘了这一对唯物主义兼唯利是图的夫妇。

有一天晚上,午夜了,我还在看电视最后新闻,忽然外面传来紧急的刹车声和砰然巨响。

“又撞车了!”我摇摇头:“不知是谁又倒了楣。”

第二天就知道了,是N先生。他全身的骨头都给撞断了,压在汽车底下血泊之中,地点是在一家殡仪馆的大门前面马路边,救护车赶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

N太太披着散发,伏在街上大哭。邻近的店家,没有人帮她的。她夫妇平日待人太苛,没有一个朋友帮忙她,唯一挺身相助的,是我!我自告奋勇地替她免费照顾店面的生意和她的孩子们,大约三个星期之久,直到她从悲痛中回复过来为止。

那天我辞别她:“N太太,看见你已经复原,我可以不来帮你了!”

“我该付你多少钱?”她忧伤未除:“彼得,你告诉我!”

“你付不起的!”我微笑。

“我会尽力付给你!”

“半分钱!”我笑:“你付得起吗?再见!N太太!我走了,请多保重!”

“彼得!”她追出店门,眼中含着泪水;“你贵姓?我甚至不知你姓什么!”

“那并不重要!”我微笑:“再见!”

“你为什么要免费帮助我们?”

“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互助吗?”我说:“何况,我是个佛教徒!”

“彼得!”她泫然地说;“有空再来看我们!”

“也许吧!”我说:“N太太!再见!”

我从此没有去小店。事实上,小店已经关闭,被债主控告,被房东控告,平时那么凶的N太太也应付不了了,终于关门大吉,后来怎样都不知道了。

我仍记得她多次在店内哭诉:

“为什么?为什么?”

我知道是为什么?是殡仪馆的幽灵(车祸地点是在犹太殡仪馆门前)。倘若当日N氏夫妇肯接受佛书,肯听我劝告拜佛,他们改过迁善,也许鬼物就不会作祟于他,不幸他们以唯物主义马列思想加上“唯钱主义”,做人太过分,还侮辱佛经佛书,自绝佛缘,难怪着魔得祸了,自然,也还有前因在内,在这就不必提了。

半分钱的故事─ 佛经佛书不可侮辱

上面就是关于冯培德居士分享的佛经佛书不可侮辱的故事了。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侮辱佛经佛书,必会有祸,倒不是佛菩萨降祸──佛菩萨是慈悲的,怎么降祸于人?只是侮辱佛经佛经之后,人心着了魔,自己招了邪魔!

...查看更多

善书与佛书

诸位师兄应该都是知道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我们成佛的目标。若...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37.html

《四十二章经》是怎样的一本佛书

诸位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听说过佛书的,佛书、善书与邪书是将所有经典分成的三种类型...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38.html

释清净:佛书、善书与邪书

诸位修行佛法的师兄有的是听说过《四十二章经》的,当然有的师兄也是修行过《四十二章经》的,...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39.html

佛书、善书、邪书的区别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说过善书的,凡是劝人为善止恶的书籍,都是善书。因此,佛书明因果、讲善恶,所以...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40.html

半分钱的故事─ 佛经佛书不可侮辱

诸位师兄都是读诵过佛教经典的,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是有很多的佛教经典的,结集成文字的佛教经典...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41.html

把佛书推广到社会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佛书的,而且每位师兄都是有佛经的。我们若是了解佛经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佛书...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42.html

佛书七种讲解—金刚经讲解

相信我们修行佛法的师兄都是知道佛书的,而且每个人都是有佛书的,佛书就是指与佛教有关之典...
https://m.xh-huayu.com/topice/fshuw/48143.html

结语

随着佛教史之展开与传播地域之扩展,佛书渐次扩大其内容。通常指所有有关佛陀教说之经论典籍,广义之佛书则包括经、律、论三藏及其注疏、各宗之典籍、史传类、大藏经目录、词汇、行事、寺志及地志等,乃至于依据佛教所写之故事、小说、戏曲、随笔、歌谣等之佛教文学。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