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追求的“无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发布时间:2024-07-28 01:34:10作者:华严经全文网如何理解“无我”
什么才叫无我?想理解“无我”这个概念,首先要理解道德经的思路,道德经有其发展的过程,在老子的时代它是一个权谋手殿,道指的就是方法手段,而德指的是地位,所以《道德经》讲的就是如何用手段保护自己的地位,所以从本质来看道德经是权谋之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到了汉朝以后,由张道陵作为代表把道家变成道教思想,而道教思想逐渐把道变成一个宏观的思路,用道来解释一切。这种方法在之后的时代不断的累加和变化。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更多的是被贵族所利用,成为维持自己地位的一种手段,因为想修仙就首先要有能力,通过道教思想则可以限制其能力或资格的范国,从而达到维持地位的目的。而到了宋以后,儒释道的合流反而使得道家思想又变成了一种宏观思路。
所以从本质来看,“无我”就是一种变化的过程,但是想要真正的理解“无我”,就要回到老子时代来看,因为在那个时代,“无我”所代表的实际上是“我”,也就是自己的看法,天下没有不变的解释也没有不变的道理,所以说“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而道法自然实际上是后人的曲解,道法自然的意思是手段自然,也就是如何施展权术是通过自己的手段来进行的。
所以“无我”打个简单的比喻就很好理解,比如你喜欢吃土豆还是喜欢吃南瓜,如果你喜欢吃士豆,你吃士豆的方法或者这种想法就是你的想法,相反别人喜欢吃南质就是别人的想法。所以你认为土豆好吃便是“无我”,而别人看你认为土豆好吃则与他们有了边界,这就是“有我"。所以反过来说,当别人说喜欢吃南瓜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看到别人说喜欢吃南瓜,则看到了别人的边界,因为在别人喜欢吃南瓜当中并没有给土豆留下地位。
“无我”是如何用我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所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本质就是你通过学习吸纳别人的知识,最终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最终用你自己的眼去看世界发生的变化,自然无往而不利。所以想要理解“无我”就不要考虑汉以后的教思想变化,因为无和道变成了一种空泛的哲学范围,而在老子时代的“无我”就是如何用自己的眼去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