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智仁波切:佛弟子不要说三种话
发布时间:2024-07-11 01:34:46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华智仁波切:佛弟子不要说三种话
反之,对无信者前说法会有很多相反的作用,如对密宗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密法,对大乘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大乘法等等,对方会因接受不了而生邪见或退失信心,在《华严经》中有类似的公案,菩萨戒中在这方面也有戒条。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讲“佛法大海唯信能入”,《白莲花经》中说“没信心的人像焦芽败种”等等。若上师对弟子传法,若弟子没有信心,即使听了法,法也入不了心;法不入心,如病不服药,永远不能断除无明烦恼。在《百业经》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世尊还是罗汉调化众生时都是先观察因缘是否成熟,所调对象能否生信,这就自然而然显露出了这条规律。
“未问不说自经历”,别人没问你的经历时,你不要主动自我介绍,以防自吹自擂之讥嫌。尤其是密宗弟子,对别人偏要炫耀自己灌了什么什么顶,有什么什么甚深的见解,亲近过多少位上师等等学佛的经历,一边讲一边自以为了不起的,殊不知这样密乘戒已经犯的差不多了。
“不说不符实际语”,就是说话要老老实实,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说话之前要对自己的语言作一观察:这样说会不会骗上师?会不会骗众生?是否符合实际?否则,稍微有辩别能力的人,见你说的没有可靠性,失去了信任感,之后即使你再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都说出来,他也再不会相信你了,你自己就谈不上去度化别人了。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学会善巧地使用语言,接引初学佛者。除了选择对象,应机而发,谛实而言外,我们还应在交流引导中学会《华严经》中所说的“恒顺众生”,比如先从对方的爱好一点点谈,再引导他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体悟出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等等一些道理,这样他就容易对佛法产生出深切的信心。
华智仁波切的这个教言是自利利他的甚深窍诀,如果能铭记于心中,用于行动,将对自他利益无量。
恭录自——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
“不宜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曾在《国王教言》的语言品中讲:说话时必须要有因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该说不该说的界限,否则,不该说而说成了疯子一样,该说而不说成了哑巴一样,如果这样,要么事情办不成,要么生很多过失。这里明确地阐述了说话必须适度。在此华智仁波切说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就是对没有信心的人不宣讲佛法。
反之,对无信者前说法会有很多相反的作用,如对密宗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密法,对大乘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大乘法等等,对方会因接受不了而生邪见或退失信心,在《华严经》中有类似的公案,菩萨戒中在这方面也有戒条。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讲“佛法大海唯信能入”,《白莲花经》中说“没信心的人像焦芽败种”等等。若上师对弟子传法,若弟子没有信心,即使听了法,法也入不了心;法不入心,如病不服药,永远不能断除无明烦恼。在《百业经》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世尊还是罗汉调化众生时都是先观察因缘是否成熟,所调对象能否生信,这就自然而然显露出了这条规律。
“未问不说自经历”,别人没问你的经历时,你不要主动自我介绍,以防自吹自擂之讥嫌。尤其是密宗弟子,对别人偏要炫耀自己灌了什么什么顶,有什么什么甚深的见解,亲近过多少位上师等等学佛的经历,一边讲一边自以为了不起的,殊不知这样密乘戒已经犯的差不多了。
“不说不符实际语”,就是说话要老老实实,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说话之前要对自己的语言作一观察:这样说会不会骗上师?会不会骗众生?是否符合实际?否则,稍微有辩别能力的人,见你说的没有可靠性,失去了信任感,之后即使你再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都说出来,他也再不会相信你了,你自己就谈不上去度化别人了。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学会善巧地使用语言,接引初学佛者。除了选择对象,应机而发,谛实而言外,我们还应在交流引导中学会《华严经》中所说的“恒顺众生”,比如先从对方的爱好一点点谈,再引导他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体悟出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等等一些道理,这样他就容易对佛法产生出深切的信心。
华智仁波切的这个教言是自利利他的甚深窍诀,如果能铭记于心中,用于行动,将对自他利益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