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21位皇帝和30几位宰相的兰陵萧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4-09-07 01:36:31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历史感应不昧因果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共同的期望。古人爱护子女、教育子女,讲求行善积德,以护念子孙。之所以行善,还是因为有爱心;之所以积德,还是因为明道义。要将爱心和道义代代相传,就需要好的家庭教育。这方面,兰陵萧氏在东汉到唐宋一千年间的辉煌家族史,很能启发世人。
兰陵萧氏,在南朝和隋唐之中,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还有大批文臣武将,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家族之一。宋朝的史家欧阳修在撰写唐朝历史时,曾感叹兰陵萧氏是「名德相望」的世家。我们不禁要问:兰陵萧氏是如何兴盛千年的?这个家族的历史,给今人哪些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朝萧遥欣的故事吧。
兰陵萧氏——敬惜物命子孙贤孝
萧遥欣是南朝萧齐的宗室,他还是儿童的时候,言谈举止都显出不凡的气度,齐明帝感叹说:「遥欣虽然年幼,但是看到他神采不凡,将来必会有成就。」
有一天,年仅七岁的萧遥欣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子在玩弹弓,打飞鸟,打得很准。遥欣就对他说:「好玩的事情多着呢!为什么要玩弹弓呢?小鸟在空中飞翔,也没有妨碍我们,我们干嘛无缘无故就杀了牠呢?」那些小孩听了,很感动,就不再玩弹弓了。
当时,南朝民间的小孩子都喜欢打鸟,自从萧遥欣劝说之后,大家都自觉自愿地不再玩这个杀害生灵的游戏了。
到了萧遥欣十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坐船出行。船行了半路,停泊在岸边,他问随从说:「怎么这一路都看不到玩弹弓呢?」随从们回答说:「因为人们觉得怜悯那些动物,这项活动就废弃了。」遥欣感叹说:「这都是我小的时候随便说说的话,没想到就没有人再玩了。」
萧遥欣博览群书,深入学习经学和史学。同时,他也重视武功。文武兼备,这是南朝萧氏家族的特色。萧遥欣的子孙非常贤孝,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名闻一时,尤其以萧德玄最为著名。
萧德玄性情非常温和,与人无争。他虽然清贫,但是依然很好学,尤其写得一手好字,十几岁就能写出非常好的文章,传为一时佳话。有一次,他为友人写悼文,写得很感人,全家读来都唏嘘感叹。沈约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看到萧德玄的文章,非常感叹地说:「看到这孩子的文才,就验证了父亲遥欣积累善德,感得孩子有善报。真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017年3月20日,在四川的萧氏家族祭祖大典上,萧氏后人高声朗诵《萧氏家训》。
萧德玄晚年笃信佛法,他的儿子萧清也很有文才。人们都觉得萧家子孙,文采奕奕,证明了劝化一方,尊重生命,远离杀戮,感得才德相望的孝子贤孙光宗耀祖、传承家学。
兰陵萧氏在南朝初期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但是,这个家族如同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似的,人才越来越多、学问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与萧氏祖先爱敬存心、教化一方有关。
早在汉朝时期,也就是距离萧遥欣出世的五百年前,硕儒萧望之因为通晓经学成为汉宣帝的重臣。
并且,萧望之的儿子,也因家学渊源而成为当时通晓五经、备受众人尊重的学者。萧望之的学问很扎实,也很孝顺。母亲晚年的时候,行动不便,他就做了一架羊拉的小车,专门载着母亲四处游玩。他的孝行,不仅感动了当时人,更在唐宋时期,感染了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当时,泉州遇到大瘟疫,人们四处求救。此时,有人教化乡民要孝顺、敬爱自己的父母,敬惜物命,自求多福。于是,人们就开始了礼拜萧望之的习俗,学习他的孝心、恭敬心,更把许多即将入屠房,以肉供人食用的羊予以放生,以纪念萧望之羊车奉母的孝心。随着瘟疫的退去,这个给羊放生的习俗成为泉州的新风俗。许许多多的羊,因此而得以颐养天年,免去被人屠杀的命运。
我们今天看到的萧遥欣好生不杀,从而积功累德,成就子孙。同样的,萧望之的道德学问,以及家学传承,成为兰陵萧氏在南朝兴起的渊源。后来,萧遥欣去世后一百五十多年,又是兰陵萧氏的后代萧德言,参与编写《群书治要》,为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此可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子孙承祖宗之福,甚至可以远至数百年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祭祖的时候,特别讲求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的道理所在。
学历史说感应知善恶明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