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弥勒菩萨代表着怎样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01-11 01:35:46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弥勒菩萨代表着怎样的意义?

弥勒菩萨修行非常合适现在人、不离烦恼而取正觉!“弥勒菩萨”是依着慈悲心理性的觉察达到安详、快乐和知足的境界;“兜率陀天”是安详快乐和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弥勒”是梵语,翻译成中国话叫慈氏、也叫慈心三昧,他宿愿以慈心三昧观照而成就。“慈心”都能感受到,比如对自己孩子的感受,众生的慈心是有分别的,菩萨慈心依理性而建立、没有分别,就差这一念!在观修的时候所对境宽阔就跟菩萨同体,我们观修慈心所对境很小、很狭隘,功德利益就小,观修慈心所对境大的时候遍法界虚空界我们就是菩萨。怎么观察?由自己对待孩子的那种心念,观察是不是能对待一切有缘众生;先是有缘、后是无缘,实在还不能打开心量的时候先对所对境中最容易生出执着的那个。

“慈心”是与乐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想,这叫修慈心观、并不难,顺应这样的念性不断增进、这种念头不断相续下去就跟弥勒菩萨同体;这样观察功德利益,对外境界如此、对身心世界也如是观。烦恼性生起来对身心是种摧残,解决烦恼性的根源是般若空性,静坐思维空性对自己的身心是种慈悲观照,空性就要放下,放下就是知足。

自己烦恼的时候找个环境放下一会儿,这个不用教都会,为什么始终起不来功德受用?因为没有串习起来,没有觉悟、没有规范,众生心跟诸佛心差异在哪?本质没有差异,就是心性没有规范起来、没有上升成理论阶段,是散乱的,就像电脑里杂碎文件、格式化以后就规范起来。我们现在怎么系统起来?除了睡觉之外,清醒的时候常用慈心,悲心是拔苦、等有能力再帮助人家,先修慈心观照与乐,最起码叫别人快乐、尽量做到。

有时候做不到也很正常,比如你说“这人太可恶”,说一句够了,然后继续观照。在一切时中摄念如此,随着禅定功夫加深、越来越清晰,到梦里也一样会用慈心观照,那时候就跟菩萨无二无别同体大悲。那时候发现心一下打开了,现在必须得往里头靠、用慈心观照,先把家人观照个遍,在周围环境里不难吧?孩子、老伴儿,观察今天人家有什么事不高兴、跟人家说两句,“脸上无嗔是真供养”。寺院一进门是个大弥勒佛,他的意义就在于此,学佛法的首要任务、成就的开始就是要学习放下!

放下是什么?不是不去做,是不在意好坏成败、随缘安心地做。能理解到这儿算跟弥勒菩萨同类人,将来舍报自然而然上生兜率陀天,不是外院享福、是内院听经闻法。在现实生活里会怎么样?哪怕观修一个小时、今天一天没有烦恼;观修两个小时、发现人都变了;观修三个小时、发现有神通了。,怎么叫有神通?众生的心性之间是融通的,没有心意识障碍的时候能照到他人的心里。

怎么没有心意识障碍?慈心泯我相,慈心观照三昧自然把我相泯掉,能想到让他人快乐、是不是在忆念众生?念众生者是谁?是菩萨!一开始念的对象少,肯定知道他想啥,就像两个人生活几十年以后自然能够体会到他心里的动态,那不就感通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没有办法运用自在。

最彻底的慈心什么样?就像孩子跟母亲那种感觉,对所有众生都像孩子对母亲那样观照,那是无伪圆满慈心、没有虚伪而且圆满具足。这样观照、静下心来想,好像他在对过儿,你对他好、和颜悦色,然后再通过生活境界观察,比如平常观察你家那位今天有什么烦恼、尽量帮人家解决,自然人家心存感恩,最容易修的就在你对过。你有般若智慧,跟你有业缘的就变成增上缘,这样最容易修行,这样能跟弥勒菩萨成为眷属,名副其实所居的就叫兜率内院。

“兜率天”叫知足、自在、光明、神用,“天”是清净,佛法不是死了以后的事,现在知足、现在就清净,现在所处的就是像天宫一样。只有现在的身心世界感受到这种境界,才能说将来舍报以后再怎么样;现在成天忧愁烦恼能跟人家同类?不可能,所以一定要解决现在的问题,佛法是解决当下问题,现在解决好了将来一定好,这是三世平等观。

兜率陀天又是补处菩萨所居,成佛之前的资粮位。换句话说,想成佛必须具足圆满的慈心,依这个理性观修,在生活境界里没有这样的观修很难,哪怕遇到很多不顺心的因缘,也要以慈心观照消融自己所谓分歧和知见!完全体入空性才能实践自己心性解脱、妙用才会起来,在一个境界里真真实实完全体会到无我空性、所有境界最后都圆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