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练

发布时间:2024-12-22 01:34:5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练

人总是有很多执著。比如,穿得不好看被人耻笑了,心里会不舒服;工资没有同部门的人高,也会不甘心;情人不够体贴,会心生埋怨……这些都是执著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执著,正是这些执著,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不过,在修行的过程中,各种执著都会慢慢消失。尤其当你明心见性,并且把这份空性“保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无论如何追求,最终也总会消失,所有执著都会随着这个发现和体悟而烟消云散。假如有一天你进入前面说过的离戏瑜伽之后,烦恼障就没了,因为这时候你会强烈体会到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假象。

  比如你炒股票的时候得到一百万,你要把它当成梦幻不要高兴;赔上几万、几十万的时候也要把它当成梦幻不要忧伤。实际上无论股票升或跌,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幻觉。因为它升完了肯定会跌,跌完了也肯定会升,而且无论你得到多少钱,都不会改变生命的本质,生命也是一种幻化的东西,所以说不要执著它。因为明白这种东西而不去执著它,不要执著,这就是对治。

  你不可以逃避那些会让你生起习气的外境,也不能压制你的妄念、烦恼与习气。因为,你想要去逃避的,往往是会对你产生诱惑的东西。那卢伊巴,就是通过长期吃他最讨厌的鱼肠,来克服最后一丝分别心的。这就像,要是你硬把皮球按到水里,手一松它就会弹出水面;假如你任它留在水面,并找到它的气阀所在,把气阀打开,皮球就会被放光了气,然后慢慢沉入水底。

  人的肉体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得到了不要高兴,得不到也不要悲哀;挣了不要欣喜若狂,赔了不要沮丧。一切就是那么回事。你的心要像明镜一样,虽然能照出一切,但镜子本身是如如不动的。镜子不会随着股票的升而哈哈大笑,也不会随着股票的跌而灰心丧气,它不会随着外面世界的变化而悲哀或者高兴。心就像镜子一样,当你有这种觉受的时候,也就明心见性了。

  禅所说的“初关”等于明心见性,“重关”等于打成一片。当你永远打成一片时,就进入第二个层次了。什么叫打成一片?就是说,你能把这份空性变成空气一样的存在,无需经过逻辑判断,任何时候都能自然而然地在它的指导下处理任何事情。

  当然这时候还不够。

修行中能打成一片,不等于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打成一片,所以,你还要看自己在遇到各种违缘时是不是仍然能打成一片?遇到心爱的美女或帅哥时,是不是还可以打成一片?如果有人说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打成一片,但别人打他耳光,他仍然会火冒三丈,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打成一片。

  所以在禅的说法中,当你打成一片之后,还要接受日常生活的磨炼。在日常生活的磨炼中,你要注意止和观。

  有位修了金刚亥母洞的老人,十多年前卧病在床,无法起身。那年他七十多岁。一天我去看他,他说他要死了。我说不死,然后教了他一个法子,叫他每天早晨起床后上一炷香,什么都别想,只是盯着香炉里燃着的香头。当他什么都不想时就是止,而认真看香头的过程就是警觉和观。他是用眼睛生起了某种警觉,也就是“观”。结果,他又活了十五年,今年已近九十岁了,身体还很健康。

  在念头止住之后,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观。眼睛的观,比如看香头或者看佛像;耳朵的观,比如听音乐;鼻子的观,比如闻香味;身体的观,比如感受风。

  实际上,好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知不觉地止和观,比如母亲凝视着熟睡中的婴儿时——她心无旁骛,用眼、耳、鼻、舌、身、意感受着有关婴儿的一切,幼嫩皮肤的触感,轻轻呼吸的声音,淡淡的奶香等等,此时她的心里生起祥和宁静的喜悦。所谓的菩提心,其实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慈爱、悲悯且一无所求。

  有些人虽然天生能达到无住无求,但常流于无记。何为无记?无记类似于顽空,类似于“非善非恶”,就像动物冬眠一样,容易陷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没有正念,也没有任何功德,修多久都无法带来智慧的增长。

  因为这种状态是无意识、混混沌沌的,所以在无记的时候,你不知道身边在发生什么事,有人跟你说话,你也浑然不知,有人用力拍你,你还会被吓一跳。这就是因为你缺少了明心见性中的“明”,一种明明朗朗的觉性。这时注意,要在无念中生起一种警觉,也就是要“止观双运”。比如,善知识会对你说:注意,听远处的一声鸟鸣。这不是为了让你知道远处有小鸟在叫,而是要你感受听的时候生起的那份警觉。假如你能体会到这一点,就远离了无记。这当然还不是见性,仅仅是一种入道的方便。真正的见性,除了理上的明白外,其实在身体上也会发生一种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入中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