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受不了环境的诱惑而破戒,如何真正忏悔?

发布时间:2024-06-16 01:36:44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受不了环境的诱惑而破戒,如何真正忏悔?

谚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明白了这几句话的道理,就晓得应如何修忏悔法。佛家在行门中,严格来说,从初发心直至成佛,无不是修忏悔法,而忏悔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改过自新」。

佛家有许多术语,譬如常听到的开悟、忏悔,何谓「开悟」、「忏悔」?看到开悟二字觉得很不可思议,开悟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一般人犯过,迷惑颠倒,不晓得自己的过失,佛就无法帮助他;佛只能帮助知道自己犯过的人。所以,知道自己犯过就是觉悟、开悟,能将过失改正,后不再犯,就是真实的忏悔,名为修行。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经论当中将众生无量的行为归纳为叁大类,就是身、口、意叁业;业即是造作。行为裡面有正确的、有错误的,与宇宙事实真相相应,这是正确的;相违背,就是错误的。如果发现错误,就要将之修正过来。

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这是正确的;用虚妄心,假心假意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错误的。发现错误就是开悟,从今以后,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绝对不用妄心,即使人家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仍是用真诚对人,时时刻刻、在在处处,要用这十个标準来修正我们的行为。第一「真诚」,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用真诚心?第二「清净」,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有没有被污染?何谓污染?顺己心意的起贪爱心,不顺己意的就生厌恶心,你的心就被污染了。换言之,你在境界裡失去了自主,被外境诱惑,就是破戒了,所以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自己的心清净不染。第三「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高下,心才能得定。第四「正觉」,真正的觉悟,绝不迷惑。

第五「慈悲」,即是爱心。然后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裡面,生起「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

在事相上,也有五个科目:「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于诸法实相真相明白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不会把这些事相放在心上,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得更认真、更努力,因为你要做一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向你学习。所以,你的生活就是自在、潇洒、快乐的。随缘就是不作意,不会有成见,不会想着自己一定要怎样做而能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的生活情趣。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做到自在、随缘,就快乐无比、幸福美满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