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0.涌泉长暂
发布时间:2024-08-09 01:33:52作者:华严经全文网福州雪峰义存禅师问僧:「今夏在什麽处?」
(缘起於现象界,禅师又启引言,寻机锋开示学人矣!)
僧曰:「涌泉!」
(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则该地定有泉涌出水来。若是心境,应长打妄想。禅师套个正着,僧又被逮着了!)
师曰:「长时涌?
暂时涌?」(汝常大打妄想心呢?或偶尔始有些许妄想生起?)
僧曰:「和尚问不着!」
(心常打妄想本是自家事,何劳禅师挂意!)
师曰:「我问不着?」
(自家污垢自己扫,我是帮不上忙,但连问一下也不行乎?)
僧曰:「是!」
(行者目无尊长,危哉!不理世间一切现象,本是守住空境,断烦恼之法门。但否定世俗一切,却会误入空亡。行者应寻机回凡,否则不能再往前进,得悟入圆通境界。)
师乃打之。
(禅师未免太老婆心切,何急切如是?乃欲破其执偏空,免堕入空亡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到求法空处,行者为要把自心守得像铜墙铁壁,又能如坚硬石头般毫无罅隙,如此也才能对境心不起,也才能够面境能达如如不动之地步。很多外道行者或修世间禅定行者,过程间执着有为、有相之法,虽有能力知世间一切相,也有能力观众生因缘果报,甚至於在四禅境界的行者,能入行阴心中,也能观十方界一千世界,但他们却不能了脱生死,虽然寿命久远,但天寿尽还得入六道轮回洪流中。
行者若有觉而不能空,不能入无相,不能住无愿,则所修都是外道法、世间禅定法,非是佛禅解脱道。若不能以智慧力破灭一切业缘觉知,终不能得彻底的解脱,故说不是佛禅解脱道;若以世间禅定对一切业缘,当行者禅定力衰退时,其定力即衰败,故修佛禅者不以入禅定为解脱,因那是不真实的解脱法,也可说是有漏解脱法。故古僧大德言,行住、坐卧中都要有禅定,此定当以智慧力化解一切业缘,如此才得称为般若智,才能得正解脱知见。行者要入空、无相、无愿叁叁昧,当得要断尽微细习气。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是一有修证的禅师,他尝言:「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
当行者对业缘能自主无碍後,当如宗密禅师所言:「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身命),易粗为妙(真心)。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能随机应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惟自问何者能证得业不能系,要业不能系,要如何来做?德山宣鉴禅师尝言:「於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这是告诫我等修无愿之叁昧法。那空、无相之叁昧法又如何来修呢?宣鉴禅师又言:「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故如古僧大德言,若行者我执、法执灭,分别性不起,即已证得似佛的境界,登上十地菩萨之流,但不能与果地佛如世尊者相比。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涌泉长暂」,以「涌泉长暂」来隐喻行者心念头的多寡,行者长时间在打忘想或偶尔打打妄想,此处由禅师先发言,诱使僧人应答而入机锋之对。修行者妄想有第六识的妄想,或第七识的妄想之分。若第六识的妄想,是一般人或初修行者所具有的妄想,也就是能主观意念来想东想西的,想的无非是自己放不下的,或较挂碍的种种大小事,想多当然会神经衰弱。而第七意识所起的妄想,是一般人不经意的妄想,或修行较有境界的人,所现的一种不想而念头自己起来的妄想,此是第七识执取八识种子法尘而现起的念头,也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妄执习气,若此第七识的妄执性不去,行者便无法证得法解脱。
「涌泉」若用於佛法法相时,则可谓「修多罗(sutra)之无量教义」,其有文义不尽,有如泉水流注不停之义,如《法华玄义》中言。「涌泉」本是一地名,位於台州,台州涌泉为景欣禅师弘法所在地,景欣禅师是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之法嗣。
台州涌泉景欣禅师留有一名公案,名为「涌泉骑牛」,其公案录曰:「有 、德二禅客到,於路次见师骑牛,不识禅师,乃曰:『蹄角甚分明,争奈骑者不识。』禅师骤牛(急速骑牛)而去。二禅客憩於树下煎茶,师回下牛,近前不审,与坐 茶。师问曰:『禅客近离什麽处?』曰:『离那边!』师曰:『那边事作麽生?』彼提起茶盏。师曰:『此犹是这边事,那边事作麽生?』二人无对。师曰:『莫道骑者不识好。』」这是有名的景欣骑牛公案。
此公案在说明什麽?一为二禅客自认为从蹄角来说,此明明是一头「牛」,奈骑的人不识,显然没骑的人定能识得此是牛「认识本性」。既然此二人自喻能见牛,那禅师就来试试看。景欣禅师硬要将这边事与那边事让此二人起分别心,虽同是在那边喝茶,在这边也喝茶,对於两人的认知是同样在喝茶,但当此两人提起茶盏说在那边也喝茶,禅师却硬是说这是这边的事,那边事作麽生?使得两人不知如何回答。
禅师丢下一句:「莫道骑者不识好。」显然身为禅师者,不知为教化此两人而有此一问,还是想与参问者一争高低之势,修行难就难在常不自觉地陷入泥沼中而不自知,希望禅师是为教化而试问。
3.语体文解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是一有修有证的大禅师,泉州南安人,俗姓曾氏,家事奉佛,出生时即茹素不荤,可说是一位再来菩萨。有一天义存禅师见一僧,即问他说:「今夏在什麽处?」本来是简单一句话,希能引发禅机。本公案缘起於现象界,按语说:禅师又启引言,寻机锋开示学人矣!
此僧实答说:「涌泉!」僧的意思是说 今夏是在「台州涌泉」景欣禅师处学法。按语说,涌泉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则该地定有泉涌出水来;若是心境,应常打妄想。禅师套个正着,僧又被逮着了!
随即禅师就故意忽略涌泉地名,而将议题导入心境,即问说:「长时涌?暂时涌?」汝常大打妄想心呢?或偶尔始有些许妄想生起?妄想境有如前述,相信此僧是有境界的妄想,也是在处理他第七意识的妄执性,如何认知?因他敢回答禅师说:「和尚您问不着!」
敢如此无视和尚问话的人,应是已证入「空」才敢目中无人,或已知参问叁昧者,能不为禅师所戏耍者。当一个人知道修行原来就是这样,要学习入空相;当得入空性後,很容易产生贡高我慢心而不察,此是小乘行者的通病,菩萨当觉知一切法而不被法缚,当然就不会被我慢心所缚。按语说:心常打妄想本是自家事,何劳禅师挂意!
禅师回说:「我问不着?」按语说:自家污垢自己扫,我是帮不上忙,但连问一下也不行乎?此僧真是入空入得可以,故回答说:「是!」按语说:行者目无尊长,危哉!不理世间一切现象,本是守住空境,断烦恼之法门。但否定世俗一切,却会误入空亡;行者应寻机回凡,否则不能再往前进,得悟入圆通境界。修行过程离不开「空、无相、无愿」之修证,修证到後,还有「方便、愿、力、智」等波罗蜜要行,理能自知,而事要圆融,才不会因要去法执而学「空」,反把「空」来执。
「师乃打之」,禅师乃不客气地加以修理一番。按语说:禅师未免太老婆心切,何急切如是?乃欲破其执偏空,免堕入空亡也!修行者悟得「空」时并不是就究竟了,只是修行走到一半而已,还有「理事圆融」的修证要做,还有菩萨道要行,还有神通变化事要学。故一期之事圆,并不能妄执空而堕空亡,若堕空亡很容易为空魔所趁,而从事毁戒、坏佛像、干一切恶事而认为无罪过,其於不自知时,已落入因果报应中,最後当从沦坠。希望修行者能好自体知,不要入空执而违世间一切事理,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戒律、纪律、尊师重道等还是要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