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发布时间:2024-11-20 01:35:18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汝但不随分别:你不须用旁的方法,你只要不随这个妄想分别就可以了。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你不生分别,就没有世间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这三种的相续因缘都没有了。这一些世间、众生、业果,都是由你的妄识、分别心而有的。所以你若不生分别心,这三缘就断了。你这种缘断了,所以这种的因也不会生出来的,也不会有的了。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现在就是你心里头这个演若达多,这个“演若达多”是谁呢?你这个狂心。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你心里这个演若达多──你这种迷心自己若休息了,你明白了,歇即菩提。这并不是说是你歇了,然后又生出个菩提来;就是你歇了,就是菩提!迷去了,就是真!也并不是说“去了迷,才是真”。就是在这个迷的时候,你一明白了就是真,并没有两个的。那么你明白就是真,你不明白就是迷,所以这个迷性本来没有根的,你若把这个迷性停止了,歇即菩提,就是这个觉性。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胜”,是殊胜的;“净”,是清净的;“明”,是光明的。这个心殊胜无比,是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是这样子的!它这种的性能,是周遍法界的,不是从某一个人那儿得来的,就是不是从外得来的,是你每一个人自己本具的。在佛的分上,这一种的真心──胜净明心,也不多一点点;在众生的分上,虽然是在迷,但是也没有少一点点。所以这个“胜净明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不是向人家借来的,也不是在什么地方得来的。
何藉劬劳:“劬劳”,就是一种保养的意思。什么叫“劬劳”呢?譬如父母生小孩子,又给他奶吃,又给他换屎尿,又给他做种种的工作;父母对这个小孩子,这就叫有劬劳之恩,这种的恩是很重要的。所以“何藉劬劳”──你自己的性不像养小孩子那样子的,要慢慢辛劳地来培养他;这个自性是本具的,不须要妈妈来照顾他。
肯綮修证:怎么叫“肯”,怎么叫“綮”呢?“肯”,就是肉和骨头的夹缝处;“綮”,就是在筋和肉夹缝的地方。在庄子《南华经》上的〈庖丁解牛〉,就有“肯綮”这两个字。言其庖丁杀惯了牛,他这一刀,就正砍到牛的骨缝里头,也不用什么大的力量,这么一砍,就砍开了。这个意思就是不须要“肯綮修证”,也不须要怎么样子计算,怎么样来想一想它,怎么样去修,怎么去证。这个法,无修无证的,“修即无修,证亦无证”。这是无功用道,这种妙处是最圆融无碍的,不加修证的。
所以阿难不是说“不历僧衹获法身”?不须要三大阿僧衹劫,就得到法身了。这种《楞严经》的妙法,也就在这个地方,不须要肯綮修证的功夫。M4结喻非失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在你心里这个演若达多──这种狂性若是休息了,就是我们人的这个妄想、这种执迷不悟的性没有了,那么菩提也就显现了。可是菩提显现,并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也不须要怎么样来栽培它,是我们自己就有的。
我再给你说一个比喻!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自己的衣服里边系上一粒如意珠。这如意珠,它是遂心如意的,你想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在“四十二手眼”,第一个“如意珠手”,就是能遂心如意──所求如意,所愿随心,你想什么,就得什么!你要什么有什么,你要金子就有金子,你要银子就有银子,什么东西都可以在这如意珠里头现出来。所以你有了如意珠,那就是世界上一个最有钱的人,为什么?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银财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啊,在衣里边系上一粒如意珠,可是不自觉知:虽然是自己系的,大约因为时间久的关系,也就忘了。这个人大约也有善忘的毛病,他什么事情都
会忘的。你看,这么一粒如意珠,他藏到衣服里边也忘了!
穷露他方:“穷”,就是没有钱了。“露”,就是甚至于赤身裸体了,没有衣服穿;或者没有房子住,睡在外边,这叫露宿。露营,一般的人集合到一起,故意在外边睡,那是他们欢喜的。而他则因为穷,没有房子住,只可以在外边睡街边、睡马路,这就叫“穷露他方”。他乞食驰走:做一个要饭的人。虽实贫穷,珠不曾失:虽然他真真实实的是贫穷了,可是他这个如意珠并没有失掉。
这就表示什么呢?表示我们虽然在迷昧之中,我们的自性并没有丢。虽然是迷,不明白、不修佛法,贪图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世间的富贵,并不是真正的富贵。所以什么叫“穷”呢?你不明理,就是最穷了!不明佛法,这是最穷了!你没有得到你自性的功德法财,你不知道你自性就好像如意宝珠似的,所以这就是个最穷的人。你没有佛法、不明白佛法,那是一个真正的穷人!虽然你不明白佛法,可是你那个自性(佛性、如来藏性、胜净明心),并没有失掉!所以珠不曾失,你那个珠(那个自性)没有丢了,还是在你自己那儿。所以我们修行信佛的人,明白这个自性的如意珠,在这里发掘你本有的这一些个财宝,那就是真正的富贵!
忽有智者:“忽有”,就是忽然间。忽然间,遇着这么一个智者。这个智者,就比方是佛,有智慧的这么一个人。指示其珠:告诉他衣里头这粒珠,就指示他本有的佛性。所愿从心:因为他得到如意珠──这无价的宝珠了,所以所愿从心,他想什么,就有什么,遂心满愿。致大饶富:所以就发了财,做了一个大富的长者了。“饶富”,就是钱不知道有多少,自己也数不过来,即使用了很多会计,也算不过来了。怎么叫“致大饶富”呢?你明白本有的自性,你证到菩提的觉果,这是最大的一种饶富。
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时候才明白这颗神珠,不是从外边得来的。神珠,也就是如意珠,因为它遂心如意,非常神妙的,有一种神妙不可测,所以又叫“神珠”。就是说我们本有的佛性,不是从外边得来的,是我们自己本来就具足的。你等成佛的时候,自己知道,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叫“开悟”。你开悟的时候,就知道:“喔,我本来就是一个开悟的人!我早知道这样子,就不须要费这么多精神在外边去要饭啰!不须要去穷露了!”可是没有有智慧的人指示你,你自己已经忘了!
所以现在我们听《楞严经》、讲《楞严经》,就是要发掘我们每一个人衣里头的这一粒如意珠。你若把这一粒如意珠得了,在这个世界上就成了一个最富贵的人。什么叫最富贵的人呢?“心止念绝真富贵”,你妄想心停止了,这种狂念也没有了,这是真正富贵。所以现在我们这粒如意珠得了,就不会再有贪心了,因为你已经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是你的了,所以不必有贪心了!这是真正的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你没有欲念,没有一种自私的心,那是真正有福的人。真福田,就是最有福报了!
I2兼示阿难(分二)
J1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J2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
今J1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在这个时候,阿难也在大众里边,向佛来顶礼,行这个接足礼。他站起来对佛说,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您现在说杀贪、盗贪、淫贪这三种的业,有世界、众生、业果相续这种的因缘。这三缘断故,三因就不生,那么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在心里边这一种迷性,这狂性也休息了,歇即菩提,这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佛是这样讲。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一种因缘法嘛!这说得特别明白,明白之中又明白,说得非常详细。“皎然”,就是明白的样子,明白又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为什么世尊顿时舍弃因缘,而说不是因缘、不是自然、不是和合。现在这就是一种因缘法嘛!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这阿难说,我从“十二因缘”这个道理,心里得到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这个因缘、这个义理,不单我们这些个年少的声闻、年少的比丘,这一些个有学。怎么叫“有学”呢?证到四果阿罗汉,叫“无学位”;在初果、二果、三果,这都叫“有学位”。那么这一些个有学的声闻,就是闻声音而悟道的这一类阿罗汉。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现在在这个会里边。有大目犍连(采菽氏),又有舍利弗(鹙子),还有须菩提(空生)等。从老梵志:在以前,这些个人都跟着老梵志去修外道法,外道讲的是一种自然的理论。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听见佛所说的十二因缘这个道理,所以大家都发心开悟了,成了无漏阿罗汉。“无漏”,就是没有无明了。没有无明,这是“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证到四果阿罗汉得到漏尽通,这叫“无漏”。那么“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所应该做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再没有来生的果报身了!所以说“诸漏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