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是他三失得道机缘
发布时间:2023-09-22 01:35:1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道家修炼故事:刘一明三失得道机缘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个著名的道士,名叫刘一明,他少年时曾得过大病,后幸遇真人赐方,得以除病,病好后外游访道,也有些奇遇。他后半生则一直隐居在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一代修道,将那里很多原来破败的道观都又修好了,香火缭绕。因为他学识渊博是个全才,许多达官显宦、富豪人家都愿结识他,所以在社会上比较有名气,甚至被人誉为道教全真派第十一代宗师。其实他这个 宗师 也只是人给他封的,是在宗教中的一个职务、地位吧,代表不了他就是修成的高人。其实他虽然终其一生苦苦慕道,但却始终未得道家真传。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他三失得道机缘的故事。
这刘一明虽然未得道家真传,但因为在宗教中地位比较高了,而且那一带的道观都是他主持重新修建的,所以也收了一些徒弟。他和他的徒弟虽名为师徒,其实都是一样的修道人,最终能否得道,还得看各自的机缘、心性如何。刘一明有一个徒弟叫唐阳琏,因为看起来有点呆傻,所以很多人都轻蔑的叫他 唐瓜子 ( 瓜子 在当地方言里有傻瓜的意思)。他在栖云山每天赶着一匹骡子从山下往山上驮水,数年如一日,从来不知辛苦。
一天,唐阳琏禀告说,门外有一老道求见,刘一明问:老道何等摸样?唐阳琏答道:年过花甲,穿的破破烂烂,乱发垢面。刘一明此时已在道教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了,因此不想见那些穿的破破烂烂的道士。所以他便说:你去告诉老道,就说我不在家,让他自找方便吧。
他将这些话转告给了老道,老道听罢轻轻笑道:我几天跋涉,腰痛腿酸,又渴又饥,今夜我就住在你这里,你看如何啊?唐阳琏虽然看上去人有些傻,但心地很善良,他见老道很可怜,就领到自己的禅房住下。老道坐定后,说他要喝茶,但一定要用刘一明的茶杯。唐阳琏也听话,居然就把刘一明的杯子拿来,给老道沏茶。老道接过茶杯,也不喝茶,只将茶杯翻扣在一块石头之上。
晚上,老道同唐阳琏同住一室。东方发白时,刘一明洗梳完毕来到唐阳琏的禅房,不见老道,只有唐阳琏。唐阳琏见刘一明来了,便迎上前说:老道刚走,茶杯扣到石头上取不下来。刘一明走过去一搬茶杯,茶杯就下来了,只见茶杯里的茶已冻成满满的一杯冰块。刘一明见状很惊讶,暗想:炎阳六月,怎么会冻成冰呢?他犹豫片刻,立即醒悟过来:唉呀!我求神仙,盼神仙,今天却把神仙错过了。当时他又急又悔,急忙牵过马来,匆匆朝老道去的方向追赶。他见人就问,都说前面刚刚走过一位老道,可他就是追赶不上。一气追了八、九里,还看不见老道的踪影,便勒转马头,失望的回到山上。唐阳琏见他回来,上前接过马缰。刘一明又问:道长走时说了些什么没有?唐阳琏回答:没有说,只在门前墙壁上写了一句话。刘一明一看是: 吾来汝不在 这五个字,他长叹一口气后就失望的回去了。
说来也奇怪,自从唐阳琏和那个老道同住一晚之后,就变的 懒惰 起来:每天在山下把驮的水给骡子装好后,就躺在石头上睡觉,让骡子自己来回去驮水。这骡子也懂人事似的,将水驮到山上,山上的人倒掉水,骡子又自己下山,装满水后再自己驮上山去,天天如此。这样过了数年,师兄弟们看见唐阳琏越来越懒,经常倒头就睡,就在刘一明面前進谗言。刘一明叫来唐阳琏说:你驮水已经几年了,现在你不要再驮水,搬到西山顶窑洞里去住吧!把那里打扫干净看守好。
唐阳琏也没有丝毫不高兴的表现,从此就在山顶破石洞中住下,整天闭门不出,就在里面睡觉。从此人们又叫他 懒道 。刘一明见他实在可怜,过些日子叫别的徒弟送点豆面给他,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转眼度过了许多春秋。
这年秋天,其他徒弟都去化缘了,刘一明把唐阳琏留在山上看守。一天用过晚斋,刘一明到 潮元观 门前散步,抬头望去,晚霞照红了山头,草木在霞光的照射下,更增添几分黄色,只有松柏郁郁葱葱,仍像往常那么青翠。年上古稀的刘一明被景色陶醉,引起了思绪万千,想到自己少年时就出家,到现在还未得真传,便
感叹道:
夕阳景色好,只是近黄昏。
人生容易老,修道性难明。
正在这时,前面走过来一个人,打断了他的心思。来人走到刘一明面前,口称道长,求借一宿。刘一明打量此人,衣破不遮体,手脸足有一年没见水点,脏的不行,口唇干裂成痂,胸前生出拳大一块疮,疮口破裂,脓血外流,疮口能放進一个鸡蛋,不住的呻吟。刘一明瞧他脏烂不堪,身患疮疾,是个叫化子,无心留住,他对叫化子说:我的徒弟都去化缘了,禅房上锁,这里没有地方住。叫化子恳求道:给我点吃喝,随便住下就成。刘一明见他一再缠扰,很不耐烦的说:你去山顶上找我的徒弟唐阳琏,到那里住上一宿吧。叫化子见刘一明不肯留他,便转身走去,脚步踉踉跄跄,嘴里唠唠叨叨: 叫化子,口饥渴,疮口痛,上下两口,要了自己命。 他一边念叨着,爬山而去。
这时候,唐阳琏也不知怎的,从睡眠中起来在外面转悠,他瞧见从山下走来一人,走到他面前要求住宿。他看了那人的形像后,也不嫌脏,二话没说便领進窑洞坐下,那人请唐阳琏给他治疮。唐阳琏对他说;我师父刘一明善医学,会治病。那人说:你会治,你只用舌头舔我的疮口,疮就能好。唐阳琏想:若舔一下疮真好了,解除这人的痛苦折磨,也是出家人的一件功德,舔一下何妨,但看见流着脓血的疮口,心上一阵恶心。他又有点犹豫,后来又心想:不管别的,救人要紧,他眼睛一闭,舔起来,将脓血吐在地上。真奇怪,脓血从地上飞起,又沾回到疮口上。叫化子说:你边舔边咽到肚里疮才可愈。唐阳琏一听要他将脓血咽掉,心想:这是为了救人命,便心一横把脓血舔了咽下,接连舔了几口,不但不恶心,只觉的清香爽口,浑身轻松舒畅。再看此人的疮,全然消失了。
唐阳琏感到十分惊奇。此刻叫化子说肚子饥饿难忍,要他做饭吃,他只有师父给他的一点豆面,再一无所有,做什么给他吃呢?只好把豆面搅拌成糊吧。做好了,二人一同用餐。叫化子吃的真香,正在吃饭间,忽然身边响起动听的仙乐,忽而在山谷回荡,忽而在空中飘扬。这时叫化子起身对唐阳琏说道: 尔修道功成,吾乃吕纯阳是也,明日你我再会 。说话间,不见了影踪。
这天二更时分,刘一明也听见从外面传来一阵阵美妙的乐声。他侧耳听了一会,走出房门一瞧,音乐声再也听不见了。只有听山谷秋风飒飒。仰望天空,只有弯弯月儿与朵朵白云。他来到唐阳琏的住处,见唐阳琏盘膝打坐,身子动也不动,嘴里说:明日我一定要出去化缘。刘一明听了心中很不乐意。就在这时,他身后跟着的小狗,爬上供桌舔油灯。刘一明本来在生气,便转身踢了小狗一脚,谁知小狗断气死了。
一月时间过去了。有一个到四川化缘的徒弟回来了,他告诉刘一明,在四川遇见唐阳琏领着小狗。唐阳琏叫他把小狗带回来,可是小狗怎么也不肯回来。刘一明听后,呆了半晌才悟道:唐阳琏已经功成得道,小狗也随他去了!这时,他联想起那天晚上来的叫化子和出现的一切奇事,想起叫化子嘴里唠叨的话,他解悟出了其中的妙意。原来叫化子说的: 叫化子,口饥渴,疮口痛。上下两个口,要了自己命 ,是在点化他,上下两个口合起来就是一个吕洞宾的 吕 字啊!刘一明再一次错失神仙点化的机缘,痛悔非常,心中一时难宁。他想唐阳琏已得道,于是便搬到唐阳琏住过的山洞去住,重新塑造了神像。从此,常年累月就在这里参悟修道,感觉也很自在;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作 自在窝 。
有天夜里,刘一明做了个梦,梦中有位老翁说:混元阁殿堂供台上有一双草鞋让他去穿。刘一明在梦中瞧见果然有双草鞋放在供桌上。他非常高兴,伸手取草鞋,草鞋变成蝴蝶飞出殿门。他紧跟着追捉蝴蝶,一脚踩空掉下万丈悬崖。落地时面前站立一人,面前的这人问:你认识我吗?刘一明回答:不认识。这人又说:我就是唐阳琏,奉命来度你的,你跟我去吧。刘一明惊醒,原来作了个梦,醒来梦中情景一清二楚,知道此梦绝不简单。
第二天一大早,刘一明洗梳好了,衣冠整齐,到混元阁殿堂去焚香供茶。就在这时,两只白鸽落到殿门坎上,他扭头一瞧,白鸽非常可爱,他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抓,白鸽缓慢的飞起,刘一明急步紧追,快到崖边,放慢了脚步,心想:自己年已八旬,脚下不稳,这么高的石崖,真是太危险了。这时白鸽飞到崖畔落下,好像等待刘一明前来捉它。刘一明慢慢小心翼翼的凑过去刚伸手一抓白鸽,白鸽飞下石崖不见了,他没有捉到白鸽,这才松了一口气。刚起身要回,又发现在白鸽落下的地方有张纸,他捡起一看,纸上有隐隐约约的字迹,上面写着:
三度刘一明,修道图虚荣。
今日身不舍,何年正果成。
何足修哉!自了乎?
刘一明再念,眼前又一恍惚,手里的纸不见了,心里纳闷,他无精打彩的坐在那里,一会儿神情平定了些,他联想起昨夜的梦和两只白鸽的情节,这才恍然大悟:昨夜的梦,就是神仙点化他,要他放下对生死的执着,来追捉这两只白鸽,才有机会得真传。刘一明明白这些后,追悔莫极,忏悔道:神仙点化三次,自己三次皆错过,仙缘太浅了。
看了这则故事,真为刘一明三失机缘而可惜,同时我想:不是他仙缘浅,而是他心性不够,执著于在宗教中的地位,不愿见穿的破破烂烂的老道,错失了第一次机缘;慈悲心不够,不愿帮助可怜的老乞丐,错失了第二次机缘,而且一气之下,踢死小狗,也证明了他心性有问题;最后一次依然不悟仙人梦中点化,不敢冒风险,从而错失了第三次机缘。
这个故事,其实也说明了一个人在宗教中的地位再高,不能说明这个人是否真修,是否修成。在神的眼里,宗教职务的高低什么都不是。
而故事里,唐阳琏善待老道后,经常倒头就睡,其实就已经是在用这种方式修炼自己的副元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