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一文读懂中国佛教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3-09-22 01:35:3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一文读懂中国佛教发展史

原标题:一文读懂中国佛教发展史

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影响也比较大的一个宗教。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在印度诞生。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是摩耶夫人。35岁那年,释迦摩尼开悟后创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导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乐的真谛,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给人类以和平、幸福和智慧。

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新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称为“小乘”。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但目前无法证实。

公元64年,东汉明帝刘庄,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

东汉明帝

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他们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于是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四十二章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接待,并于公元68年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

公元147年安息国高僧安世高来到东汉,二十余年间先后翻译佛教经典共三十五种,四十一卷。包括《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阿毗昙五法四谛》、《十二因缘》、《转法法轮》、《八正道》、《禅行法想》、《修行道地经》等。安世高所译的佛经,就思想体系上说多属小乘佛教。

公元167年大月氏国高僧支娄迦谶来到东汉洛阳翻译佛经,他所译的佛经主要有:《道行般若经》十卷、《般舟三昧经》二卷、《首楞严经》二卷、《阿阇世王经》二卷、《宝积经》一卷、《问署经》一卷、《兜沙经》一卷、《阿佛国经》一卷、《内藏百宝经》二卷、《方等部古品曰遗日说般若经》一卷、《胡般泥洹经》一卷、《孛本经》二卷等。几乎全属大乘佛经。

公元247年三国时期,康居国高僧康僧会来到东吴。他在建业(当时东吴的都城)建立寺庙,供奉佛像弘扬佛法。不久受到孙权的信敬,并为他建佛塔,造佛寺,开始在江南传教。

公元310年西晋时期,79岁高龄的龟兹国得道高僧佛图澄来到洛阳。适逢永嘉之乱,佛图澄先隐居草野,后以博大的佛法劝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少行杀戮,深得石勒信任,被奉为国师。

神僧佛图澄

佛图澄在后赵国弘扬佛法,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随他的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等。对弘扬佛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公元348年佛图澄卒,享年117岁。有关他的神异事迹,《高僧传》中记录甚多。

在佛图澄的弟子中,道安法师尤为杰出。他长相丑陋,一直被人轻视,后师从佛图澄后,著述、译经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道安实为二系之集大成者。他提倡“本无”之学,为般若学六家之一;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道安还是当时译经的主持者,在他的监译下,还翻译了大量佛教著作,包括《四阿含》、《阿毗昙》等经共百余万言,是当之无愧佛学一代宗师,被称为“东方圣人”。

公元384年,前秦苻坚派大将吕光征讨龟兹国,目的是为了争夺闻名遐迩的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铜像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

后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兵败被杀,吕光听闻后在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鸠摩罗什只好岁吕光待在凉州17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矢志不渝。公元401年,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凭借深厚的汉文造诣,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被誉为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公元365年,由于政局动荡,道安法师弟子慧远大师率领众弟子南下,途径庐山,见此地风景秀丽,便停留此地修行。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全力资助下,在庐山东面,重新建立寺院东林寺。此后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著名的发源地之一。著作《沙门不敬王者论》。

公元397年,彭城出家的高僧道生来到庐山向慧远求学,在此地修行七年,后又赴长安向鸠摩罗什求学。道生首先提倡“顿悟成佛”之理,并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与其后传入中国的《大般涅槃经》不谋而合。

此时的北魏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由于政府的保护和提倡,佛教有了迅速的发展,佛教艺术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出现以东晋戴逵为代表的佛像艺术家。这一时期留传下来的金铜佛像数量很多。此外,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石窟,都是这时由国家主持开凿的,规模巨大、空前绝后。另外还有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显示了非凡的气势。

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下令在首都平城(今大同)武周山开凿云冈石窟,一直延续到公元524年止,现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展示佛教艺术中国化。

云冈石窟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下令在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开凿龙门石窟。此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始建于后秦,历经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现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

据统计,北魏末流通佛经共计415部,1919卷,有寺院约3万余座,僧尼约200余万人。北齐僧官管辖下的僧尼有400余万人,寺庙4万余座。

不过,佛教在北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期,由于佛教的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僧尼、寺院的数量激增,僧尼品行越来越良莠不齐,寺院经济也极大地损害了朝廷的税收利益,佛教与道教、儒家学说之间的矛盾更是越来越尖锐化。导致了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的灭佛行为。

两次灭佛后不久迎来了佛教发展的另一高潮。

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四次舍身入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

梁武帝

他建立了大批寺辽,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斋会。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余人,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大寺700余所,僧尼信众常有万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述的就是这个时期。

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

南北时期局势图

南朝末年(公元520年左右),达摩祖师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因与梁武帝面谈不契,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主要传授《楞伽经》为依据的独特大乘禅法,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为中国禅宗始祖。

历史上,还留下许多关于达摩的故事: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充分显示了达摩祖师在中国民间的巨大影响力。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经济稳定,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

重要的有智顗创立的天台宗;吉藏创立的三论宗;玄奘和窥基创立的法相宗;道宣、法砺和怀素分别创立的律宗,有南山、相部和东塔三家;由东晋慧远大师开创,隋代道绰相继,而由唐代善导集成的净土宗;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惠能分别创立的禅宗,有北宗和南宗;法藏创立的华严宗;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和惠果、一行所奠定的密宗。

即佛教大乘八宗!

佛教宗派创立后,随着隋唐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不久即传播海外。

隋唐之际高丽僧慧灌入中国,于嘉祥吉藏门下学习三论,后奉使至日本,于公元625年在元兴寺大弘三论。

公元653年日僧道昭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传法。

鉴真法师

公元743年,唐代高僧鉴真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成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8世纪,禅宗相继传人日本、韩国,公元734年唐代高僧道璇东渡日本,弘传北宗禅。

公元804年日本僧人空海长老来长安学习密宗,回国后创立真言宗。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天台宗传到日本。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另外,公元641年统一西藏的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并为她带去的佛像建造小昭寺(为尼泊尔尺尊公主所带佛像建造的是大昭寺),为藏传佛教的形成奠定基础。

小昭寺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强盛,佛学文化艺术也迎来了黄金时代。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

佛经的偈颂是独创的文体,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佛偈颂

唐代吴道子在长安、洛阳画了300多幅佛画,人物奋袂,衣裙飞舞飘动,后人称为“吴带当风”。敦煌莫高窟等发现的唐代壁画,是中国佛教美术重要代表。

吴道子所绘佛画

敦煌佛教壁画

佛教最精美的艺术品,当属佛像。隋唐僧俗艺匠们以高超艺术表现手法,创造的佛像气势雄浑。

唐代佛教造像艺术

唐代,佛曲也已相当普遍。

由于晚唐时期的灭佛运动,造成唐代很多佛教建筑损毁,没有保留下来,但是莫高窟等佛教壁画中,还可以看到隋唐时期佛寺的恢弘气势。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院落

唐代大兴善寺复原图

唐代帝王还修建了很多大佛,包括四川乐山大佛、屏山大佛、甘肃山丹大佛、天梯山大佛等。

乐山大佛

然而在公元845年,唐武宗在丞相、道士的鼓动支持下,再次下令灭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被称为“会昌法难”。除禅宗外,佛教其他宗派均没落,经典散失。

五代十国时期,统治者继续排佛,后周世宗亲自以斧劈观音铜像。

连同此前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事件,被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宋太祖后,政府对佛教继续采取保护政策。

宗派以禅宗特别是临济、云门两派最盛,天台、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稍次。由于各宗互相融合,提供“教(天台、华严)禅一致”、“净禅一致”,因而广为流行华严禅、念佛禅等等。另外,在天台宗中分为山家、山外两派,而在民间念佛结社特别兴盛,影响极大。

宋代开雕《大藏经》

宋太祖开宝四年,敕令张从信等至成都开雕大藏经,称《开宝藏》,后又陆续完成《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和《资福藏》等,创造了宋朝佛教发展的伟业。

天禧五年(1021),天下僧尼近46万人,寺院近4万所,为北宋佛教发展的高峰。徽宗时(1101~1125),由于朝廷笃信道教,曾一度下令佛道合流,改寺院为道观,佛教一度受到打击。

南宋偏安,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净两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

与此同时,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

忽必烈与八思巴

到了元代,政府崇尚藏传佛教,不过对汉地佛教也采取保护政策。除了禅宗和净土宗,其他教派逐渐不振。元世祖忽必烈迎请西藏萨迦派的八思巴入京,请制蒙古文,译述藏经,对蒙古文化贡献巨大,赐号「大宝法王」,世祖封赏全藏为俸爵,地位职权之高仅次於皇帝。此後萨迦派僧侣世代为国师,遂使喇嘛教成为元代的国教。

明代,翻蒙古统治的明太祖朱元璋,初为皇觉寺僧,宰相宋廉亦出身于寺院,所以对佛教特别崇敬,也力图整顿佛教。因此,即位后即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佛教政策,如:立僧官、定考试、制度牒、刻藏经(南藏)、整理僧籍、分寺院僧为禅、讲、教三类;明成祖永乐帝以临济僧道衍为宰相,刻北藏,并作《赞佛偈》、《金刚经解》,力护佛教。此後,诸帝王无不奉佛,禅、净二宗与喇嘛教并行。

度牒

明代,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在义理上开始趋向融合,被称为“三教归一”,明代思想大家王阳明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他所创立发展的“阳明心学”是儒释道归一集大成者。

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王阳明

清代同元朝一样,王室崇信喇嘛教,可说是以佛化政策统治了蒙、藏、汉三个不同的民族。

1653年,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藏传佛教信徒一般认为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在佛教理论上,班禅的地位要高于达赖。但是,在世俗地位中,达赖由于常驻拉萨,地位似乎显得比班禅重要。

清政府还在蒙古各地赐封喇嘛「呼图克图」的尊号,更将皇宫中的雍和宫改为喇嘛寺。

清朝时期,译经、刻经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乾隆时刊行《乾隆版大藏经》(即《龙藏》),并编辑《汉满蒙藏四体合譬大藏全咒》,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又称为一切经)

《龙藏》

清代佛教宗派,继承着明末的遗绪,仍以禅宗为最盛,净土次之,天台、华严,律宗、法相等又次之。

晚晴时期,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杨仁山自南条处获悉中国唐代散失之佛经,多为日本寺院所保存,因之委托南条,在日本代为搜购得中国唐代散逸的佛经注疏近三百种,大量刻印流通,对于近代佛教振兴,功不可没。

杨仁山

民国以来,高僧辈出,主要有:

虚云和尚、来果禅师、弘一法师、圆瑛法师、太虚大师、印光法师、谛闲法师等。他们把佛法的流传进行了更好的承接,他们堪称民国佛教界的翘楚,都做到了无我境界。

近代高僧虚云长老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

来源:清风明月逍遥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