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人间天:供养观世音菩萨,福德绵延无尽

发布时间:2023-11-19 01:34:58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人间天:供养观世音菩萨,福德绵延无尽

《普门品》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间菩萨的画面,原文如下,无尽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 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这句话说的是,无尽意菩萨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应该供养这位观世音菩萨。随即解下脖子上戴的珠宝璎珞,这串璎珞价值十万两金,以这串璎珞供养给观世音菩萨,并这样说:仁慈的圣者啊,请接受此法施的珍宝璎珞!

1.无尽意菩萨的璎珞

一般佛经里出现的连续数字多是相乘的关系,所以百千就是一百乘以一千,如果是百千万那就是十亿了;当然有的解释为泛指众多,并不去追求真实的数字。其中多少两金的部分就是很典型的中国特有的,各位可能理解为这串璎珞是价值十万两黄金,不过如果放在中国古代的财务领域,金的前面不加注黄金,那么就是铜的意思,也就是十万两的钱。

璎珞一般是以各种贝壳、海螺等等串成的,也会有各种珠宝作为点缀。珠宝显实法,璎珞因为是中空所以显的是权法。借璎珞珠宝的串成就把权法方便和实法究竟连接在一起,所以珠宝璎珞并提并非是强调其珍贵,而是表法意味更重一些。一串璎珞价值十万两这也算是很贵重了,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里提到龙女菩萨以龙珠献给佛陀,此龙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而《普门品》里无尽意菩萨的璎珞却是十万两金,好像有很大的差距,因为龙只有一个龙珠,龙珠丢失,命也就没了,所以龙女菩萨当时是以龙珠献给世尊,是全身心的供养奉献,是完全无我的了,所以才能疾证佛果,对龙而言龙珠就是一切,当然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世界那么重要。

2.璎珞的表法意义

无尽意菩萨的这串璎珞代表什么呢?首先我们知道当时的佛弟子一般是不许蓄物的,不能说我收藏点东西存到以后用,在八关斋戒里涉及到不涂抹香花、不佩戴首饰、不坐高广大床、不参与娱乐嬉戏!所以对菩萨如此佩戴而言,明显和当时的佛弟子的状态不相协调。既然不协调,为什么那些大菩萨多佩戴的很丰富呢?各位看地藏菩萨,如果他显示的是僧像,就没有那么多的配饰;如果显示戴帽子也有很多的配饰;其他的菩萨也多有配饰,其中不乏如一件就百千万价值的贵重物品。

菩萨出现在世界,以此配饰显示的是菩萨的富饶。就像《华严经》又叫富贵华严,不读华严经不知道佛家真富贵。而这个富贵就不是指钱财了,如古德解释说“不知法,就是贫!”所以菩萨携带重宝璎珞等等,并不是想证明自己有钱,而是代表菩萨在法上的富饶。这也揭示了一尊菩萨久远劫来,于无量佛所躬行承事、闻法实修;代表了菩萨的求法不厌;代表了菩萨无量劫来以法庄严其身,以其不自庄严而庄严法界。所以无尽意菩萨的这串珠宝璎珞,表面上代表钱财,应该是钱财的供养;深入里表法是实权二法的结合;更是代表了菩萨以无量法门庄严其身。那么菩萨为什么要学无量法门?这就贴到《四宏誓愿》了。因为菩萨要救度众生,因为众生需要法门救度,所以菩萨才要学习更多的法门,拥有更多法门代表菩萨可以救度更多的众生、救度更多众生的更多困苦艰难。

3.大乘菩萨的求法无厌

在《法华经》里佛陀为大弟子授记的时候,四大弟子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他们对大乘法是生不起追求的心,所以就算听佛讲法也往往是靠修为的力量硬挺着,勉强艰难的在下面坐着,他们听大乘法很艰难(因为内心的不贴合)。所以菩萨“求法无厌”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要更多的救度众生,所以才要有更丰富的法来补充、圆满自己的救度版图和救度范畴。所以对大乘的菩萨而言,救度众生就是所有的动力。追求般若智慧是为救度众生;维护佛教是为了正法流传,流传正法也是为了救度众生;于是流布宣传经文,还是为了救度众生。三项具体行做最后都是为救度众生而服务的。既然都是为了救度众生,就要掌握救度众生的方法手段了,这才是大乘人应该研究的事情。所以表面上看是很多条路,最后完全在救度众生上合一了。

为了救度众生,那么就要了解众生,就要贴近众生,就要能真实地理解众生,才能说话不腰痛。所以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学来学去,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度众生;如果佛法把我们弄的虚火上亢,就差栓绳飞了,这种脚不沾地的佛法,绝对不可能代表大乘的真正精髓和要义。如果大乘佛法的任何一个法门脱离了救度众生的根本目的,这个所谓的大乘法门肯定是假的。

怎么救度众生?出来了好像人五人六的,掐腰瞪眼,指点江山,这合适吗?所以过去和各位一直说:如果有傲慢心,在这个大乘佛法里是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成就的。学到最后就是学到了一堆佛教的名词、学成了世智聪辩而已。

于是你怎么救度众生?你怎么扩大自己的救度版图?我们如果有一天做菩萨了,然后众生求我们这个那个,“很抱歉这位众生,你的问题我解决不了!”这菩萨当得就心虚,对不对?如果我们还要把某类的众生刨除在外,“很遗憾这类众生,我不能救他,我帮不了他!”这个菩萨就当得有瑕疵,对不对?所以学习法门、丰富救度众生的手段方法,这是菩萨看到都要眼前一亮的事情。

如果有能救度众生、帮助众生的更好的方法,菩萨遇到却当成没看到,这菩萨当退堕。因为他的菩提心有夹杂、不纯粹,因地不真;因为他的善根有缺乏,闻不能信;因为他的智慧不圆满,闻不能解;因为他的行门有漏洞,闻不能行。愿行、福慧、理事都不在菩萨状态,怎么可能保持住菩萨的果位不退?

如果学习法门而心有傲慢,这个法门就学不会、学不扎实、学不到精髓,导致有傲慢心,在大乘佛法里没有进步的可能。

4.无尽意菩萨的五层法供养

第一层的法施供养,来自于璎珞的表法。

当无尽意菩萨听到佛陀如此赞叹观世音菩萨,听到观世音菩萨的行持如此,他即听懂了应该供养观音的信息,也看到了众生不解佛意的愚钝,所以作为《普门品》的契机众,他当仁不让地站起来,要带头供养观世音菩萨。

这就是大菩萨的作风了,佛陀你这样说了,我马上照办;我没有别的东西可拿,用代表权实合一的这串璎珞供养。这时此串璎珞就超越了钱财多少的范畴,对无尽意菩萨而言这串璎珞就不是钱财物品了,所以自然他说“这是法施的供养”了。这是第一层的法施供养,来自于璎珞的表法。

第二层的法施,为了利益大众而启问。

为什么用施字,他应该用“供养”的,佛陀也说“应该供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到他这里就改成“法施”了?在《普门品》无尽意菩萨是契机众,因为由无尽意菩萨的启问,才有了这一品的内容,所以无尽意菩萨此次问佛的问题,就已经含藏了法施的本意了。他难道不知道观世音菩萨吗?《地藏经》里光目女遇到的罗汉就是后来的无尽意,他成罗汉那么久,入菩萨位也相当久远,难道和其他菩萨不熟?因为他在不眴佛国普贤如来座下,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所以他们不怎么见面?既然菩萨间很熟悉,为什么还要问佛这样简单的问题?于是哪一尊大菩萨又不是三十二相救度众生?《普门品》提到的所有内容,真的有无尽意菩萨做不到的吗?他是为了大众能听闻、能了解、能有一个救度的方便,才启问佛陀;所以启问时的当初发心就已经是要施法与众了。

第三层的法施,为众生听明白佛的意图而作供养。

各位看《地藏经》只有在最后的时候,佛陀才大段的赞叹的了地藏菩萨,在其他品都是赞叹两句就被菩萨打断了,为什么啊?而在《普门品》里就算讲完了三十二应身,与会大众中竟然没有人站起来说:这位观世音菩萨如此功德巍巍,我当真心赞叹供养!没有如《地藏经》那样的热烈场面。所以佛陀才多说一句啊“你们应该供养”汝等、汝等啊,这话说的心里沉甸甸的,因为听不明白佛陀的意思,佛都如此赞叹不可思议方便之力了,竟然没人站起来说“我要供养他,我要赞叹他!”各位想一想:这一群听众是什么状态啊?就像我们看演出,到精彩处自发鼓掌、欢呼、流泪,不是台上演员要提醒我们要这样配合,而是我们自动的理解了,感受到了,才会由心的去随之而动。

可《普门品》进行到此,听众的反应并不乐观,所以佛陀说“汝等应该供养”,无尽意菩萨理解,“即解”马上就解下了璎珞,这个时候这串璎珞也并不再是无尽意菩萨一人的付出了,而是无尽意菩萨要为了众生听明白佛的意图而配合演出,他要表演供养观世音菩萨,给大家看佛是这个意思。作为契机众,听到佛陀讲要供养,他马上站起来做,这是第三层的法施。

第四层的法施,代表与会大众供养观世音菩萨。

因为无尽意菩萨的供养是代表与会大众供养的,也就是说他的这一串璎珞是代表大会听众一起供养给观世音菩萨的。这个时候对无尽意而言,他是供养观世音菩萨;但无尽意菩萨对大众而言,是无尽意菩萨用自己的璎珞代替大家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了,所以这个施是因为他施与大众了一个供养,所以才说这是法施。

第五层的法施,为众生福德绵延无尽的供养

随《普门品》的流传,无尽意菩萨的这一个代表大众的供养,就会伴随每个听闻到《普门品》的众生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理解了无尽意菩萨是代表大众供养观世音菩萨,那么我们听闻如此,我们也当升起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心,也当如无尽意菩萨那样马上发心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以此利乐其他众生,促成福德绵延无尽的局面。奈何我们福薄业重,没能参与如此盛大的法华法会,没能如此亲闻佛菩萨涓涓软语,所以我们没有在彼时供养观世音菩萨;而当我们展开经文,无尽意菩萨的这个供养,也是代表我们在供养观世音菩萨!这是无尽意菩萨对我们的法施了,佛经穿越三千年,一束温暖直达心底。南无无尽意菩萨慈悲如此!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如此!随经文的传递,只要有人能读懂无尽意菩萨的这个法施,也就是代表无尽意菩萨为他做了供养观世音菩萨的事情。各位,我们听懂这一节也能如此思维跟随、也能发心想着“若我在场,也当如此供养!”就瞬间得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了。

这个供养虽然在三千年前就定格了,但无尽意菩萨说“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我今、我今、我今啊!就是我现在,而不再是三千年前的尘埃隔绝了,就是现在、就是当下这一刻、这一念、这一时,就是现在无尽意在供养观世音菩萨,所以我也能如此一念,即合无尽意菩萨之意,即是被无尽意菩萨法施所润养,即是被无尽意菩萨救护垂爱了。

所以读懂经文的收获颇丰,我们理解了这一层内容,是否在内心里也涌动了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心念?是否也升起赞叹无尽意菩萨救度众生无尽绵延之意?所以会学佛的人,听到这里就会如此发心:我也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哪怕你举一杯水、举一个栗子,做一个《普门施食》或《普门供养》,你就瞬间得了如此无量无边的利益了。

5.从经文中找到获益的法门和方法

我们说借由《普门品》和观音系列来做培福,福报哪里来啊?就是呱呱的读经文就有吗?诚然《法华经》确实提到:能读到一偈一句都是无量福德的!但是我们如果攫取其中的义理,那就会收获更丰富,这就是进了宝山了,你心念一起就挖到了一大块钻石了,占了多大的便宜啊?学佛诚然不应该贪,但是求法应该无厌足,应该在学习法门上不能止步、不能满足的,所以进了佛法的宝山,我们挖不着东西,学佛得不到利益,就怪不着别人了,只能说自己鲁钝。如果我说到如此,各位还没升起赞叹供养菩萨的心来,那个鲁钝就已经钝出锈了。

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也代表了供养这个行门;

听闻佛陀如此说,马上去做,代表了闻即奉行的行门;

配合佛陀慈悲做演,明知故问如此浅显问题,代表了菩萨救度众生的行门;

为利益大众请法,代表了请佛住世的行门;

为大众明法意,故舍璎珞供养,代表了菩萨的不贪身命财物的行门;

以璎珞供养,权实合一,代表菩萨的不住无为、不禁有为的自在行门;

代替与会大众供养菩萨,代表了无尽意菩萨慈悲拥护众生的行门;

代替后世一切众生供养观世音菩萨,亦代表了无尽意菩萨救护无尽、福德绵延的行门。

这才是大菩萨干得出来的!以一个简单的举动能利益无尽,其中无量法门奔流而来。我们也念过《普贤菩萨行愿品》怎么供养?怎么回向?怎么请佛住世?怎么赞叹?如果这些法门开启不了我们的内心、不能激发我们也如此奉行,这就是我们没学会,没学明白,没得到其中的大利益。

如果经文说的都是和我没关系,那都是几千年前的事情,都尘埃落定了,这样我们就会,

丢失了佛陀和菩萨为我们做演的利益;

丢失了佛菩萨为我们宣讲佛法的利益;

丢失了佛菩萨对我们当下提点的利益;

丢失了激发自己心性的利益;

丢失了跟随向上、向好、向光明的利益;

自然也就丢失了学佛的不落三恶道的利益。

所以想不落三恶道,并不是我们听到了一句经文、佛号;不是我们会念了一个什么咒语、会背了什么经文!

我们不能随而行之,怎么可能不落恶道啊?亦如轻法慢教的罪过,能不能扣到自己脑袋上?如果佛陀说“你们应该供养”,我读《普门品》了,我看到佛陀说“汝等”了,也自然是佛陀在对我讲的,我就应该供养;我不去做,这算什么事?当佛的话为无物,还说自己学佛、我求般若智慧、我求无上菩提、我想成佛?你连当下应该做什么都不知道,你求那些非常遥远事情,不觉得自己已经脚不沾地的飞了吗?没有脚下这一部走得出万里长征吗?

这不就是轻法慢教了!就像我提到《阿弥陀经》里佛陀三次说“所以你们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我发了没?没发的话,我算不算做出了轻慢佛法的事情?这个帽子我们能摘得下吗?所以学佛,要会学才能拿到利益;不会学,最后混到死,才知道学的是假的,那个时候再明白也晚了些。所以轻慢教诲和遵循教诲就是一念之差,也是成就天地之别的原因。为什么他学佛可以那样那样,我却不行?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佛说的话已经提点到如此了:你应该、你们应该!都没打动我,我得多顽固,我得多大傲慢啊?

也因为我们根性差,所以才劳烦佛菩萨慈悲做演,过去没学明白,不要紧,但是总不学明白,这事就要说道说道了。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啊?佛法学不明白,我们又能去哪里?不要拿那些佛教的名词、那些他人的境界典故、那些别人的是非当成自己在学佛!所以读懂经文对当下的我们太重要了,也希望各位能积极参与《九字读经》练习,不要辜负这样好的学习时光。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原人间天新浪博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