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什么情况下不能布施

发布时间:2023-11-24 01:31:3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什么情况下不能布施

布施这是佛教中大力提倡的一种善行。布施的行为各种各样、有布施金钱、物品、医药、服务义工、传播佛法等等方式。

不过在布施的过程中,我们不少人遇到过困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不是需要布施,很多人都有疑问。因为某些情况下坚持布施似乎非常不妥、甚至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布施呢,或者说不该布施呢?

在《菩萨善戒经》中的“菩萨地施品”就详细地说了这个问题。

复有不施者。菩萨摩诃萨若知身自能多利益。无量众生有来求者则不应施。是亦名施。何以故。有净心故。若知是魔及魔眷属则不应施。若有为魔所迷乱者。来求索时亦不应施。若有狂痴及欲恼乱。如是乞者亦不应施。是名内不施。

菩萨也有不布施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利益众生。有的时候众生来索求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布施,不布施反而可以称为布施。为什么呢?心清净的缘故。

知道对方是魔、魔眷属的,不应该布施。

被魔所迷乱的,不应该布施。

精神异常或者目的是为了来捣乱的,不应该布施。

这些情况都不应该布施。这叫内不施。

这里叙述的情况其实都属于不正常的、目的不纯的求布施,并不是因为他的确需要这个东西才来求索,而是有其它的目的,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个时候,菩萨不应该布施。

外不施者,火、毒、刀、酒能为众生作恶因缘,菩萨终不以此施人;若作利益则以布施。菩萨摩诃萨终不为他作恶业使。若知受者受施之后必行恶业,亦不施之,是亦名施。何以故。以净心故。手虽不施其心已舍。所以者何。菩萨定知受施之人受已必作无量恶业堕三恶道,是故不施。菩萨虽知受者得物其心欢喜,然知不免三恶道苦。是故不施。

还有外不施。火、毒药、利刃、酒,能为众生做恶因缘,所以菩萨不会布施这个。但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则可以布施。

菩萨不会做恶业的帮凶,所以如果知道接受的人会行恶业,那么不会布施这些东西。这样也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布施。因为其发心清净,虽然并未布施出实物,但心中已经布施。

因为菩萨如果知道接受的人会做恶业,那么一定会堕落三恶道,所以不会布施。虽然知道对方得到物品后会很欢喜,但知道其不免三恶道苦,所以不布施。

这样的情况现实生活中很多。比如枪支弹药、军火、比如各种毒药、毒品、能够摧残人生命、健康的东西,比如酒、迷幻剂等等。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作恶的帮凶。都在不布施的范围之内。除非这些东西是用来利益人的。比如用作药品的麻醉剂,用于开山开矿的炸药等等。这些属于利益人的。其实关键是看这东西是拿来干什么的。

不布施用来作恶的工具,是为了对方不造恶业。虽然暂时对方可能不会欢喜,但为了其长远考虑还是不应该布施。这反而是一种布施。

所以佛法的布施是以智慧为先导的,不是别人要什么就给的。而是要看看你用这个来干什么。

菩萨摩诃萨终不教人张弶捕猎,亦不教人事婆薮天;自不杀羊祀祠天神,亦不教他杀羊祠天;不以罗网施来求者,一切怨恶打骂系缚悉不施人;若有困厄贫穷愁恼欲自刑戮,或求刀槊亦不施之;亦不教人自坠高岩投渊赴火以丧身命。若有病人所须之物,是医禁者悉不施之。贪食之人食饱已不施,是名不施。

菩萨不会教人张网捕猎、不会教导人侍奉天神,甚至杀生祭祀。自己不这么干,也不会教导别人这么干。不会布施捕猎的罗网。不会施予打骂捆绑。如果是想自杀、自残,不会布施其工具。不会教导人各种危险导致丧命的事情。如果是病人禁忌的东西,不会布施。贪食的人,如果已经吃饱,也不会布施。

这里说的是教导、传授、劝说他人。菩萨不会教导人有害的事情,比如杀生捕猎,比如祭祀外道,甚至是杀生祭祀。自己都不干的事情,怎么会教别人做呢。

如果是有人求你帮忙一起作恶,比如绑架、勒索、杀人。这种事情不可答应。帮这样的忙可不叫布施。

如果对方想不开,你可不要递上绳子刀子,那可不是布施。

如果对方是病人,有禁忌的东西,你可不要给他,那也不是布施。你不要说这个人正腹泻、肚子疼呢。你给他吃一些不好消化的东西,那就不是布施。这人是糖尿病,你非给他送巧克力,那八成是存心害人了。

如果可能吃的过量,就不应该再布施食物。所以过犹不及。

总之,对于可能有害对方的东西、知识都不应该布施,

菩萨摩诃萨不以父母师长布施。若为国主不应自在取他妻息以施于人,唯除城邑聚落国土。若自妻息及以僮仆眷属宗族,先以软语慰喻,其心若不肯者则不应施。设其肯者,终不施与怨家、恶人、罗剎恶鬼、旃陀罗种。虽以城邑国土聚落惠施于他。终不施与暴恶之人。亦不私以父母、师长、兄弟、妻子、僮仆、奴婢所有财物布施于人。

菩萨不会把父母师长布施给别人。如果是国君、有权柄的人,不会把别人的妻子布施给外人。如果是属于自己的国土、土地那没有问题。如果是自己的妻子、仆人、眷属、宗族。要先和其好言沟通,如果对方不肯,则不能布施。如果对方愿意,也不能布施给仇敌、恶人、恶鬼、贫穷下贱之人。即便布施土地,也不会布施给暴恶的人,也不会私自把父母、师长、兄弟、妻子、仆人等的财物布施给人。

在历史上,有时候人是会被赠送、贩卖的。当然现在不多见了。不过这个原则却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那就是涉及到了别人的利益、财物,自己不能随便布施、哪怕对方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办。更不能把自己的亲人推至险地,有可能会遭受痛苦的地方。

即便是附属于自己的人,我们也必须尊重其意愿,替他们考虑,帮助他们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目标下,即便不布施,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样的不布施,相反却可以称为布施。所以说佛教的布施,并不是别人要什么给什么。更不是不加分析判断的。真正的布施要善加分辨,与人为善。替他人考虑。

菩萨不以非法求财而行布施。行施之时于己眷属。不瞋不打不骂不呵。善言教导令其欢喜:如是福报汝亦有分。

菩萨不会用非法得来的财物布施。布施的时候,对自己的家人眷属不可嗔恚、打骂、呵斥。而是好言劝导,令其欢喜。告知这福报大家都有份。

从不正当途径得来的财物是不能用来布施的。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注意。比如贪污的钱财,拿出一点来布施寺庙、接济穷人。希望能借此免罪。这是个特别错误的观念。

布施的东西必须是正当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从非法途径获得的财物,本来不属于自己,所以根本谈不上布施。更谈不上布施能够免除罪业。

菩萨不会在布施的时候,对自己的眷属嗔恚、打骂。

以此来让家人支持自己布施。布施的时候会以和善的语言劝导、安慰,告诉自己的家人眷属这样的福报你也有份。

如果布施的财物,自己家人也有份。那么绝不会用暴力、恶语等手段强迫家人布施。这个情况在《优婆塞戒经》中曾经明确过。如果不能先供养父母,令妻子家人不满、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在眷属、下属贫困的情况下去布施,这叫恶人。

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不观怨亲种姓尊卑。已许之物终不生悔。多许之物终不少与。不先许好后以恶施。虽许恶与好许少施多。

菩萨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不会观察哪个是福田、哪个不是福田。不会看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或者亲人,也不会看哪个身份尊贵、哪个贫贱。已经答应给予的东西终生不会后悔,答应给予多少,不会少给,不会许诺给予好物,后来给以恶劣之物。倒是会许诺坏的,给予好的,许诺少的给予多的。

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人人平等。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亲疏等等关系。这样的布施才是最好的。

佛教中也提到过布施的对象,对布施的福报有很大影响。但这里又说平等布施,是不是矛盾?并不是矛盾。平等布施的要求是针对行菩萨道的人。而相当多的人在布施的时候目的就是福报。这个时候布施的对象就有不同的意义。

所以针对祈求福报的人,佛说布施不同的对象所得福报的不同。

针对行菩萨道的人,佛说平等布施。不会考虑福田不福田的问题。

就福报来说后者平等心所得的福报,其实更为广大。当然这个平等心是的的确确这么想,有这个观念才会如此。

同时布施的时候,对方与自己有无仇怨,对方的地位是否尊贵等等因素更不会考虑在内。要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大部分人做不到对方是自己的仇敌依然平等布施。所以说这样的平等心福报更为殊胜。但是也不要错会,不要认为那我专门找仇敌布施,福报更大。那就未必是平等心了。那还是追求福报的心。如果追求福报,那就大大方方,老老实实按照佛说的布施果报的不同,自己选择布施的对象。不要自欺欺人。

所允诺的布施一定兑现。不仅不会反悔,更不会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许诺少的或者差的东西,倒是可以给予多的或者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可以增加、提升布施的数量和品质。但不要反悔或者不足。

菩萨施时无不喜心、瞋心、乱心。施已终不于受者所计于恩报。行施之时不以受者是尊贵故恭敬手奉,受者卑贱撩掷而与。若其受者打骂劫夺。菩萨于是终不生瞋。但责烦恼不诃其人。于是人所深生怜愍。终不念言。因是施故我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施亦能庄严菩提。不为求果故而行于施。一切所施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布施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嗔恚心、乱心。布施后不会考虑接受布施的人会不会报恩。布施的时候不会因为受者身份尊贵就恭敬奉上,而对身份卑贱的人就随便掷给。如果接受布施的人有打骂劫夺的行为,菩萨不会因此生嗔恚心。只会呵责烦恼,不会斥责其人。对这样的人深生怜悯。不会自念因此布施即当得成菩提,此布施亦能庄严菩提。不会为了求得果报而布施。一切所有功德全部回向无上正等正觉。

佛教是首先提出众生平等的概念的。佛菩萨布施肯定不会视对方的地位而有不同的态度。也就是通俗的说:势利眼。更不会考虑回报。就是施恩不图报。

也不会因为对方的不良举动,有嗔恨、不高兴、混乱的心念。

也不会说,我凭这个布施就该证得菩提。这个就太自满了。一切布施功德都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

不为他教故行于布施。不以闻有施果报故而行于施。如经中说。施食得力。施衣得色。施乘者得乐。施灯得好眼。施房舍者得随意物。终不悕得如是等果而行布施。唯以怜愍而行于施。为破贫穷故而行于施。为调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行于施。

不是因为别人要求才去布施的,也不是因为听到了布施有什么果报,比如说布施饮食会得到有力量的果报,布施车乘得到快乐的果报,布施灯明得到好视力的果报,布施房舍得想要什么东西就有的果报。菩萨布施的时候不是因为有这些果报而布施。

菩萨布施的时候是因为怜悯慈悲而布施。为了改善对方的贫穷而布施。为了接引调服众生而布施。

菩萨的布施不是做生意。而是从慈悲心而布施。

不施非施。非施者。不以残食以施圣人。非圣人者不求不施。不以残食施于父母师长耆宿有德之人。如其求者则应施之。终不以吐脓汗涕唾粪土杂食而以施人。不以秽食而以施人。凡所施食若多若少。先语后施不语不施。不食葱者不以杂葱食施。不食肉者不以杂肉食施。不饮酒者不以杂酒食施。若有酒香亦不以施。是名不净之物不以布施。

不会把不适合的东西布施。比如吃剩东西不可布施圣人。也不可以布施给父母尊长、德高望重的人。除非是对方要求。

不可以用浓痰、汗水、鼻涕、唾液、粪土等等污物布施。不可以用坏了的食物布施。这都叫非施。

布施饮食,先要和对方交谈,不要一上来递过去一点东西。那太不尊重。而且交谈后才能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接受布施。

对于对方有禁忌的东西、比如出家人不食肉、不食葱蒜、不饮酒,那这些东西就不要布施。这叫不净之物,不能用来布施。

大家了解佛法布施的时候常常有这么一种印象。就是佛法讲慈悲,所以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于是产生了不少误解。佛法的慈悲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并非没有考量、没有条件、没有标准的。佛法的慈悲绝不是烂好人。不是不能拒绝别人。

佛教的布施是智慧的布施,以利益众生为前提。凡是对众生有害的,坚决拒绝。这是真布施、真慈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