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我们不念别的佛,只念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4-14 01:31:05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我们不念别的佛,只念阿弥陀佛?

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怎么办?

这是法身如来的境界,是佛法里头至高无上的境界,而且人人都有份、个个不无,只是迷、悟不同。佛法对一切众生没有别的,帮助大家觉悟,觉悟了都是一样。彻底觉悟、究竟觉悟、圆满觉悟就是妙觉如来。他跟众生有缘,有缘当然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佛出现在世间就为这个——帮助众生离苦、离究竟苦。

“究竟苦”是什么?是轮回。你不出轮回,那苦、乐是暂时的,脱离不了永久轮回苦,不能不知道!“得乐”要得“究竟乐”,究竟圆满的“乐”是西方极乐世界。

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实报庄严土相比,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为什么?后面我们读这段历史就知道了。极乐世界怎么来的?是世间自在王教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是阿弥陀佛的前身),教他到一切诸佛刹土去参观、去考察、去学习,一切佛刹土里面善的、好的,你记住统统要;还有不善的、不好的统统不要,回来建造你的极乐世界。所以 极乐世界怎么来的?集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慧之大成,所以它变成第一了,这么来的。所以“得究竟乐”是往生极乐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出现于世间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就明白了,诸佛如来存的是什么心?唯一的、第一个的念头——希望帮助他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得究竟乐。这个意思要懂。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念别的佛,我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不念别的经,我念《无量寿经》?就是因为诸佛如来的心愿、本怀是帮助我们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就这么回事情。

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的方法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们对这个方法不相信、不能接受,好!再用别的方法,用八万四千法门,慢慢帮助你提升,引起你兴趣,但是到最后还是归这个法门。你看《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作为《华严经》的圆满,看到了!《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真的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释迦牟尼佛的用心,释迦牟尼佛真实智慧、真实慈悲,我们要感恩,知恩报恩!

知道佛恩,如何报恩?“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是报佛恩。我们要抓住这一点,其他全是假的。假的怎么应付?随缘就好!为什么?随缘皆大欢喜,对我们不起障碍,对别人能生欢喜心,好啊!我们二六时中紧紧抱住一句佛号。

当下念念不要丢失阿弥陀佛,念念皆是阿弥陀佛就对了

于诸佛如来,特别是弥陀本愿,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所以念老在这里提醒我们:

【解】故“世自在王”圆摄三德,三即是一,一即是三。

这个“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一而三三而一。

【解】如“∴”字三点,

这个三点是梵文,梵文这是一个字母,念“一”的音。

【解】不纵不横,表涅槃真身常乐我净之无上妙德。

当下一念就是,念念不要丢失阿弥陀佛,念念皆是阿弥陀佛就对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认识名号第一德,怎么认识?要靠经典,这一部经就够了。如果在这一部经里头还有怀疑,再去读其他的大经,我是个过来人,我清楚。

我学佛六十三年,早年间忏云法师把净宗介绍给我,我没接受。那个时候有个错误观念:这是老太婆教,佛接引,大概是没有知识的人用这个法门。我们自己认为是知识分子、认为很聪明,不甘心学这个法门,心目当中所向往的都是大经大论,这什么?受方东美老师的影响。可是方老师到晚年也皈依三宝、也学念佛法门了,那是他往生之前半年的时间他才回头,不容易!我是从《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里头回过头来的,真正认识净土、真正知道这句名号不可思议!绝不是这些大经。大经理论不错、方法也好,很难修,太杂了、太多了。

如来传的是真正大法,我们必须要用真心才能与他相应

【解】“如来,应供……佛世尊”是诸佛通号。

每尊佛都可以称“如来”,每尊佛都可以称“应供”,每尊佛都可以称为“世尊”。

【解】一切佛同具此十号,实则诸佛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今随众生机,节略而称十号。

《华严》用“十”代表圆满,这个地方也是这个意思,“十”代表大圆满、代表佛德。佛的德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无量无边,那么他的德号当然也是无量无边。

娑婆世界,我们地球上众生根基不是很高,多了就不愿意接受了,太烦了!喜欢简单,简单就说十种,称为“十号”。十种,每一种里面都包含其他的九种,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是大圆满。所以要求证,“一门深入”,为什么?要清净心才能证得,要平等心才能证得,要大彻大悟才能明心见性。

于是我们知道了,如来传的是真正大法,我们必须要真正的心与他相应,才能接受;如果我们的心是妄心、是假心,那就注定这一生不能证得。

真心是什么?真心没有念头,大乘教说“真心离念”。那个“念”是什么?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妄心里头有真心,但是真心不起作用。真心起作用是常寂光;妄心起作用是六道轮回、是十法界。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妄念也进步了

我们要学大乘,必须要懂得“舍妄用真”,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它才会相应,起心动念就是妄心。现代的人妄念比过去超过百倍都不止,古人有妄念,妄念少;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妄念也进步了,越来越多。换句话说,跟真如、跟心性距离越来越远了,现在人怎么能证得?!我们不说别人,问问自己,平心而论,我有这个能量吗?眼见色,这不是真在色里面,不分别好丑、不执着邪正,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一天到晚还是这些杂念,那就是造轮回,每天累计的不是净业,是染业,越染越深,为什么?对于假的当做真的。

什么是假的?身体是假的,我们为身体操多少心?!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一百一十二岁对身体从来没有操过心,为什么?他只有一个愿望,每天念着往生净土,除此一念没有第二念。虽然常常跟阿弥陀佛见面,也常常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他自己说了,阿弥陀佛不带我去,说我修得不错,在世间多住几年,给世间学佛人做个好样子,论他往生的资格早就有了,我细细看这个光盘,我觉得他具足往生的条件应该在二十五岁左右,他二十岁出家,我相信不超过五年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跟阿弥陀佛就有感应,他有寿命不要了,阿弥陀佛会带他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要留他在世间做个好榜样,

他到底具足什么条件?很简单,他有慈悲心,他有爱心,他能爱护一切众生,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他真正做到了“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持戒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圆满一切戒律,不怕苦,愿意吃苦,看到享受,他不满意,一生从来没有看到他有不高兴的时候,只有一次你看到他板着面孔。那是为什么事情?一百一十二岁的生日。

这些在家居士们在饭店为老人庆生,做了一桌菜,他看到很不满意,一口也没吃,板着面孔,这是从来没见过的,最后他还是吃一点什么芝麻叶面条,很简单!那个不愿意,不希望他们这么做法,这是持戒,“以苦为师”,苦在他来说是欢喜,他不以为苦,看到众生每天大吃大喝,他在起他的慈悲心,那真苦,那是造业,你看他看人在一起吃饭,看到人家碗里菜、米饭掉到地上,把它捡上来吃掉了,老和尚欢喜。他说你晓得吗?你这一粒米不愿意糟蹋,一滴水不愿意糟蹋,这是积多大的福德。福从哪来的?福从这来的,节俭来的,一点都不浪费。

农村里头没有自来水,对用水很节省,不浪费,洗脸都是用小盆,不用大盆,惜福!真的要学,《无量寿经》所说的,他全做到了,全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细心去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留意,要给人做好样子,掉在地上不要怕脏,老和尚就这么吃掉的。

身体是假的,不能糟蹋它,但也不需要过分的爱惜它

我们知道自性是真正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无边的德能统统不在外面,智慧不在外面,福报不在外面,德能都是自己自性本来具足,所以是平等的,没有哪高哪低的。显示出不平等,那是我们迷失自性,有厚、有薄,罗汉、菩萨他们迷的薄,所以看起来有智慧、有德行。佛是证得圆满,六道轮回的众生迷的深,不知道因果,不知道圣教,自以为是,天天造业自己不晓得,这叫“可怜悯者”,世间可怜没有比这更可怜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人有生,决定有死,不要怕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是个大问题,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我们今天有缘遇到净宗、遇到阿弥陀佛,这个缘无比殊胜。纵然我们造了五逆十恶的罪业,定堕地狱,遇到这个法门还有救,只要真信切愿,一心专念,分秒必争,你的业障全消掉了,极乐世界成就了!

身体是假的,当然不能糟蹋它,但是也不需要过分的爱惜它。爱惜它,养成这个习惯,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增长身见,身见是五种见惑里头第一个。你这个身丢不掉,丢不掉什么?脱离不了轮回,麻烦在这里,身体不要了,不去想它了,证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小乘初果,虽然是初果,他是圣人,他不是凡人,为什么?他决定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凡夫身见没破,在六道里头没有超越的时间,无期徒刑,这个无期是无量劫,多可怕!那我们怎么办?

像我这个年岁了,住这个世间不会长久,应当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求生净土,没有别的念头、没有别的担心,统统能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放下,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这一句佛号,其他的不闻不问,只要这句佛号就行了、就对了,其他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舍掉了;“非法”是世间法,更要放下。

【解】又此十号在诸经中之开合,颇有不同,例如《净影疏》依《成实论》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开佛世尊为两号。今依《涅槃经》、《璎珞经》、《大论》,无上士与调御丈夫分为两号。至于佛世尊,《涅槃经》则合之为第十号。今依《涅槃》之说。

只是开合不一样,意思没有两样,这是说法的善巧方便。

今天时间到了,下一堂我们接着来学习“十种德号”细说。这是以“十种德号”说明我们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德能,对自己要有信心,这一生遇到成佛的机会不要轻易放过。

摘自老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7集2014年11月27日讲于香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