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

发布时间:2024-11-04 01:33:17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

何谓地藏菩萨?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一切万物,得地而生,依地而长。无论那种有情和无情的众生,都不能离开大地而生存。由此可知,我们一呼一吸、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地藏菩萨法身中生存着。不过,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好像蚂蚁在大船上,不知道是船。船在大海飘荡,经过很多的地方,可是蚂蚁不知这只船是什么?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一概不知。为什么?因为船身太大,它的身太小的缘故。我们在地藏菩萨法身中生存着,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所住的地球,在虚空中,并无依靠。地球乃由风轮摄持着,在自然规律(轨道)中运行不息。地球在虚空旋转而飘荡,究竟飘到什么地方去?天文学家所知道的,不过是个名词罢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不知道。

天地间奥妙的事,没有人能真正晓得其秘密。能真正明了宇宙的奥秘,那只有已经证果的圣人,才能清清楚楚的知道。我们凡夫俗子,不能明白这种不可思议的道理。都是在这里混吃等死,糊涂一辈子。

什么也不明白,所谓“醉生梦死”。没有真正了解到为何来到这个世界?来做什么?来为吃饭?来为穿衣?或者来为骗人?来为享受?这是人生一种迷,谁也打不破这种迷。

不但在家人打不破这个迷关,就是出家人,仍在此圈中打转。一切名放不下,一切利也放不下,到处攀缘,到处拉拢关系,这是最可怜的行为。出家人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出家?因为把世间一切的一切看淡了,不执着世间法,所以才出家修道,了生脱死。

出家人,一定要痛念生死,发菩提心,不可混吃等死,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这种思想的出家人,对于生死问题,一点把握也没有。虽然身处在空门,却无有是处。

我们打地藏七,要学习地藏菩萨救众生的精神。他在往昔时,曾经发过十八大愿,愿愿度众生出离苦海,得到快乐,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又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又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大愿,多么伟大!诸位应当效法菩萨舍己救人的精神,地藏菩萨如今仍在地狱中为受苦的众生说法。念地藏菩萨的名号,要清清楚楚的念,教地藏菩萨知道我们的心意。为什么要念地藏菩萨?其目的是当地藏菩萨闻到此声音后,便晓得我们的需要。他一定发慈悲心,令我们满足心意,达成目的。

今年正是“九星连珠”的时候,乃象征凶险的年头。我们不管它凶险不凶险,我们虔诚的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祈求把世界的大灾难,化为小灾难,把小灾难化为乌有。以我们一片至诚恳切的心,来为世界所有的人类祈祷和平,得到幸福,这是我们打地藏七的目的。

这是广大心,这是无量心,凡是出家人,皆要存这种胸襟,视众生如亲人。所谓“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要发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菩萨心。所以在地藏菩萨法会中,打七的时间,越诚心越好。有多少诚心,就用多少诚心来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的名号。

我们口中至诚的念地藏菩萨,那么,六道轮回便停止旋转。不知有多少众生,藉此机会,能超出轮回之外,不再受轮回之苦。所以说念地藏菩萨的名号,乃是最神圣的工作,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没有企图的念,不求代价的念,不图众生感谢的念。总而言之,心甘情愿的念。因此之故,本道场突然举行地藏七,事先没有声明,也没有宣传。就是住在万佛城中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机缘到了,才举行这个地藏七。

◎一九八二年三月七日至十二日 讲于万佛圣城万佛宝殿

宣化上人:念地藏经可得到七种利益

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

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这七种的利益是什么呢?

“一者、速超圣地”:第一个利益是速超圣地,速就是迅速,很快的。超是超过去,怎么样叫超呢?譬如由一地到了三地,中间将二地就超了过去;或者由三地超到五地去;由五地又超到八地去,所谓略等而进。超过去,就是很快的意思。

“二者、恶业消灭”:人为什么没有成佛呢?都因为有不干净的恶业。恶业就是染污业,也就是你所造的业不清白,是黑业。恶业就是黑业,黑业就是很黑暗。做什么事都不愿意令人家知道,所以有这个业。你念地藏菩萨,恶业就消灭了。

“三者、诸佛护临”:第三者,十方诸佛都会降临面前来保护你。

“四者、菩提不退”:你的菩提觉道的心永远不退,一天比一天增进,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有进无退。这菩提心一发,今天我要受五戒,明天我发愿出家,后天呢?我一定做一个高僧;大后天,我也一定要做个祖师;再后天,要行菩萨道;再等一等,就成佛了。但是这要你菩提心不退才可以。不要今天发了心想受五戒,想想,又不想受了。受了,再犯戒,很不好看的。一般人都知道我犯了戒,就没有什么面子了,这就不受了。又听说出家很苦,所以这么一想也就不出家了,没有能菩提不退。

“五者、增长本力”:本力就是本有的力量,也就是本来佛性的力量,众生本有成佛的这种机会,有成佛的这种力量。可是你到处把自己的佛性遮盖住了,令生烦恼、无明,现在你把无明破了,烦恼也断了,所以本力也就现出来了,就增加了。

“六者、宿命皆通”:六者就是知道宿命,知道前生做过什么,再前生又做过什么,生生世世,推求到八万大劫,自己都知道。证阿罗汉果的,也知道宿命,但八万大劫以外的,就不知道了。现在这个人得到宿命通,得了宿命通──我有一生还作过蚂蚁呢!那个那么小的身体,我现在这么大,变成人了。或者这是由蚂蚁变成蜜蜂、由蜜蜂又变成蝴蝶、由蝴蝶又变成了小鸟、由小鸟又变成大鹰。作大鹰的时候,吃斋不吃肉,所以就修下福报来了,有成佛的因,就做人了,做人将来会成佛的。得到宿命通──你做蚂蚁、做什么虫、做什么禽兽,都知道了。所以这一个身体,后边跟着很多很多变化无穷的身体,现在又要化身。

“七者、毕竟成佛”:第七者,是早晚都要成佛的,和前面第二十八者一样。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尔时,当尔之时。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十方世界所有的佛、菩萨、声闻、缘觉、辟支佛、天、人、鬼、神、天龙八部,这不知有多少,没有法子可以说得出来多少数目。“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天上的龙和这八部鬼神。“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听见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他的大威神力不可思议,福德也不可思议,没有其他的菩萨可以比得了的。“叹未曾有”:大家都赞叹从来没有这么殊胜稀有的菩萨。

“是时忉利天”:在这个时候,这三十三天,“雨无量香华”:香花就像下雨似的,曼陀罗花──小白花;大曼陀罗花──大白花,天女散花,散种种的香。“天衣珠璎”:天上的衣服,比我们尼龙的衣服还轻,很轻很轻的,还有缨络宝珠。“供养释迦牟尼佛”:用最名贵的宝珠、最希有的宝贝,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和供养地藏菩萨。先供养佛,因为佛是最高的。供养完了之后,“一切众会”:在法会上所有的一切来聚会的菩萨、阿罗汉、诸天、鬼神,都“俱复瞻礼”:大家又看看地藏菩萨,向地藏菩萨叩头。“合掌而退”:顶礼然后合掌而退,恭恭敬敬的退到一边。

地藏本誓 校量经因 癃残喑哑是前生

今世讽大乘 福利无穷 决定宝莲生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赞”:赞叹。《地藏经》三卷分十三品,这是最后一卷。“地藏本誓,校量经因”:说《地藏本誓愿经》,校量校量这部《地藏经》功德的因缘。“癃残喑哑是前生”:癃残喑哑就是生一种病,或者种种的残废、瘫痪。残,就是残废的人──或者没有手,或者没有脚,或者没有鼻子,或者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总而言之,就是六根不具。

喑哑,就是哑巴。又残废又哑巴,这都是为什么呢?这一类的人就是前生造罪业,所以现在受果报。“今世讽大乘”:今生你讽诵大乘经典,如《地藏经》。“福利无穷”:这种福德和利益是说不完,无穷无尽的。“决定宝莲生”:要是常念《地藏经》,或者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也可以生到宝莲华,莲华化生去。这是赞叹,后面有“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今天把《地藏经》讲完了,虽然经讲完了,念经可是没有念完,要天天念,能天天念《地藏经》,就可得到二十八种利益,又另外得到七种利益,有这么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在这末法的时候,能常常念《地藏经》是最好的。因为地藏菩萨的愿力,要是念这部《地藏经》,他就来护持你,得到二十八种利益。所以你们各位听了之后,要努力依法修行,不要错过机会。法要是不去实行,那等于不知道一样,所以知道了法,就要依法修行,这是很要紧的。

虽然经是讲完了,可是修行不能完了;你几时修到成佛之后,那才可以算完了。所谓

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我应作的事情,已经作完了;我这个清净行,已经成功了,再没有生死,这叫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所以我们听到《地藏经》这个道理,这都是有大善根的人才能听见,没有善根的人他想要来听《地藏经》,也没有机会,不许可他来听,甚至于他自己也不愿意听。

为什么他不愿意听呢?因为他业障太重了,说是:“啊!我不愿意成佛,我愿意到地狱去见一见地藏菩萨,等地藏菩萨再把我救出来。因为地藏菩萨有这个慈悲的愿力,他有开地狱的钥匙,我到地狱去,他就拿着钥匙帮我把门开开,我就可以跑出来,再当土匪去。”所以你看这是预备从地狱里跑出来,还要去当土匪呢!但是地藏菩萨有他心通:“哦!你这个家伙!从地狱出来,还要去当土匪,所以不开你这个门。”因此我们不要学这一类的人。今天这部《地藏经》讲解结束了,我们要依地藏菩萨的愿力去修行,不可以退休,要没有止境,向前去精进。

来自宣化上人《地藏经》讲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