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
发布时间:2024-12-21 01:33:20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希阿荣博堪布
◆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出我们排斥自己什么。如果你觉得别人不会理解你,说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别人。如果你讨厌别人贫穷,说明你害怕自己贫穷。如果你排斥别人的浅薄、狭隘、冷漠,说明你不想面对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
◆佛陀教我们以开放的心去看去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和听到。
◆心识散乱于六种外境是轮回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苦恼的来源。
◆身心之外,如果我们认为有所得,则必定会经历失去。有积聚,必有消散时。有爱恋,必有怨怼时。这不是说你需要刻意地以消极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是你要看到得、聚、爱、福背后失、散、恨、祸的势。
留心观察,便慢慢体会到,轮回就是这样不由自主的无尽轮转,周而复始的无可奈何。◆世间万象皆依缘起,随条件的聚合、变化而生成、变化、坏失,无可执持。见地与真相的偏离,使我们处于愚蔽、扭曲、不得自在的状态,把原本无常的误认为本该恒常,把无我的执为固有,因而一再地幻灭、失落,求而不得,无从安心。
◆ “诸恶莫作”可以说是小乘一切戒律的基础,其精髓在于不伤害;“众善奉行”是大乘所有修行的核心,关键是饶益众生。“自净其意”指拥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和证悟。自净其意,不著有无,以此清净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据我的理解是佛教最为根本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修行最好按照次第一步一步来,除非是罕见的上根利智,否则一开始就说不用对治贪嗔痴,只要知道它们是空性的就可以,这对初学者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反而可能误导他们,让人以为不用持戒、不用实修就可以解脱烦恼。我们总喜欢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找借口,不是么?
◆所谓言下顿悟者,或在顿悟之前已用功多年,相续成熟,只待最后刹那,拨机一点,便现见本性;或偕宿慧于言下顿悟,一悟之后, 仍需依止上师,于寂静处保任涵养多年,证量方能透彻稳固。除极个别特殊根器者外,这悟前悟后,都要修要行。
◆初学者的心相续不够安静调柔,分别念频繁生起,安住的时间会很短,杂念生起时应忆念观察法义,复入定,复观察。如此循环往复,修行境界才能不断巩固、增上。上座是这样,下座仍然要善加护持心念,串习法义,令定解不退,无论行住坐卧,无论深山闹市,这颗心都以正知正念摄持住,不为外境所转,这才算初得定力。
◆禅坐只是入定的一种方法,不是学佛的目的,由定生慧方能入道。《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用功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还仅是初步功夫,若耽著于此,无明难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