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阴历,汉历傣历藏历,民族当自信
发布时间:2024-04-01 01:34:43作者:华严经全文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咱们古代历史上,将这三百六十五天划分为十二个月份,但是对于不同的民族其月份的划分却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傣历和藏族。一年十二个月,单月都是大月,双月是小月,但是十二个月却只有354天。这样阳历年同十二个阴历月之间要差十一天,因此傣历新年每年要后推十一天左右。
为了使季节同月份基本固个月,历有两种置闰法。一种同汉族农历相似,每隔两三年加个闰月,都固定在九月,傣语中称这一年为双九月之年”,般十九年加七个闰月。另一种同现行公历相似,隔几年有次8月大月,加一天。在傣文的历法书中,置闰月或8月大月都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常常根据实际观察随时调整和订正。傣历的月序约比汉族农历早三个月。傣历正月约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的三月。新年第一天原来是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白羊宫的时候开始的,现在它实际上相当于汉族农历的清明与谷雨之间。傣族人民在每年过了泼水节之后就开始了春耕大忙季节,可见傣历年的安排与傣族人民农业生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傣历的纪年法也有两套,一套是和汉族农历相同的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配合起来,六十年一循环。1981年汉族农历是辛酉年,傣历过了泼水节之后也是辛酉年。此外,干支纪日也是相同的。现在已有材料证明,汉族的干支早在汉代就开始传入傣族地区了。另一套纪年法同现行公历相似,即以公元638年为傣历纪元开始的一年,即傣历零年,公元1981年就是傣历1343年。这种纪年法在东南亚几个近邻国家中也广泛使用。我国傣族地区使用这种纪年法见于傣文文献的最早时间是傣历542年,即公元1180年。
根据傣族地区的气候特点,傣历将一年分为三季,从正月望日到五月望日是冷季,相当于汉族农历的十月半到次年二月半;五月望到九月望是热季,相当于汉历二月半到六月半九月望到次年正月望是雨季,相当于汉历六月半到十月半。傣历的月虽然同汉族农历接近,但日子的称呼不同,前半月称“月出”,后半月称“月下”,前半月从月出一日起到十四日,下一天称为望,傣语叫“登柄”;后半月从月下一日起到十三日为小月或十四日为大月,最末一天称晦日傣语叫“登达普”。同时,傣历中还有一周七日的纪日法,以日、月、火、水、木、金、土来称呼。
傣历除了安排年、月、日之外,还有日月食推算,行星位置推算等天文知识。安排年、月、日的书籍有《苏定》、《苏力牙》《西坦》及《历法星卜要略》等数种,还有推算交食的专门著作。看来,傣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既吸收了不少汉族和近邻国家有关民族的文化成果,也带有本民族的显著特色。
到过西藏拉萨的人都知道,西藏地区每年出版发行藏历历书,它的编算机构是同医院合在一起的,称做门孜康”,译成汉语是医算局”。这种情况是历史上形成并流传下来的。藏历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传统历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财富。接触到藏历历书的人一定为它奇怪的名字所吸引,例如1980年为阳金猴年,1981年为阴金鸡年,这是怎么排的呢?
原来,藏历还在九世纪初就采用干支纪年法,但是以阴阳五行代替十天干,以十二属相代替十二地支,也是六十年一循环。十二属相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五行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各分阴阳,第一年为阳,第二年为阴,阳木为甲,阴木为乙,阳火为丙,阴火为丁,余类推。六十年的头一年以公元1027年藏历阴火兔年起算,如1981年,就是第16个六十年的第五十五年。此外,藏历还有以十二年为小循的简略计年法,即单用十二属相来计算。
藏历是阴阳合历,一年分十二个月,月有大建与小建,大建三十天,小建二十九天,以正月为岁首,这同汉历相似。由于藏历设置闰月与汉历不同,因此在月序上藏汉两历常有月之差。藏历重望不重朔,望日一定是十五日,初一却不一定是合朔的日子,因此,藏历与汉族农历每月日序有时也相差一天。
藏汉两个民族的亲密关系源远流长,在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以后,两个民族的文化接触和交流更为频繁。中原地区的汉族历法也随之流传到藏族地区,促进了藏历的发展与完善。现在保存的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藏文著作很多,约有五百多种,其中一百多种是译自汉文或利用汉文著作改写的。藏历中也有其他天文学内容,如推算日月食,黄道十二宫,二十七宿等。甚至还有西藏地区的中长期天气预报。藏族是一个很善于吸取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成果、善于学习并不断求得文化进步的民族,他们的天文历法知识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