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明如居士:什么是“闲事”?

发布时间:2024-06-22 01:36:34作者:华严经全文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南宋的慧开禅师在他所著的《无门关》一书中点评“平常心是道”这一则禅门公案时所作的一首禅诗。由于这首禅诗意境深远,读来琅琅上口,所以至今仍广为传颂。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众生“去圣日远”,所以真正通达这首禅诗本意的人越来越少,不少文人在其作品中引用这首诗时,只是用来表达他们对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的向往而已。

  众所周知,对于“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这些外境,我们是用“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来感知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本身在认知外境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情感和思虑。前五根认知外境的方式就像“明镜照物”一样,来什么“照”什么,来鲜花也“照”,来粪便也“照”,但“照”到鲜花等外境时绝对不会生半点喜悦和贪执,“照”到粪便等外境时也绝对不会产生半点厌恶和伤感。在佛教“因明”中说,前五根对外境的感知是无有任何分别的、直接的“现量”了知。实际上,前五根这种现量认知事物的能力正是我们常住妙明真心的妙用,这种妙用“绝思虑、超言语、无是非、离造作、寂灭真常、随缘应物”。

  为什么说第六根的分别心念是“闲事”呢?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二、分别心必须依靠语言而生起,离开语言,分别心寸步难行。而分别心依靠语言所制造和想像出来的一切“对境”永远不可能成为前五根的真实对境,所以实际上都是子虚乌有的虚构而已。

譬如,分别心所炮制的美丑、大小、善恶等一切二元对立,在前五根识前根本不可能真正存在。事实上,前五根所感知的对境和意根所虚构的对境,一个是眼根所知,一个是意根所思,两者就像黑白两根绳子一样,永远搓不到一起。

  所以,在前五根了知外境时,第六根中所生起的分别心确实是多余的“闲事”,它不仅掩盖了在前五根门头默默放光的心性,虚构了种种虚幻不实的戏论和幻境,而且还制造了心灵所体验到的一切痛苦!认识到上述事实的人就会自觉自愿地从心灵这个根本下手,创造现前的安乐,并认识本具的光明心性;而不了知这个道理的人,就会从前五根及其所对的外境这个枝末上着手,试图通过调整外境创造所谓的安乐或寻找所谓的觉悟,这样的人因为没有观察到苦乐和觉悟的源泉是心灵,所以最后终究像流浪儿一样,依旧在苦海中漂泊和流浪。

  什么是禅定?无论座上和座下,禅定的本质就是“不于境上生心”——也即在让六根中的一根(或多根)在对某个对境了了分明的情况下,意根保持如如不动。如果我们不具备止息或消融分别心的禅定能力,就不具备止息痛苦的能力,甚深的智慧将永远与我们无缘。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